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蓝伟吉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81-84
广东通事是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广州口岸贸易的翻译群体.广东通事在广州对外贸易中曾发挥积极作用,他们传译语言,说合交易;代办通关,经管税钞;传谕贸易法令,保障贸易开展;提供货物信息,促进贸易发展.广东通事在广州对外贸易中发挥的这些积极作用,使得贸易得以顺利、依序、高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2.
高红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3):68-70
在中阿关系史上,唐以前是双方贸易关系缓慢发展的时期,互贸品种较少,贸易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但为唐代双方贸易关系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周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6-51
上海通事作为近代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介体,在当年上海的对外商贸、文化等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开埠后商贸的蓬勃发展和租界的形成给这些通事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把上海通事置于近代中外交往的历史背景下,探讨这些通事的演变过程和社会地位,以揭示近代中外交往的独特性和历史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何茂活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2-57
《朴通事集览》内容丰富,释义详审,十分注重对语词取义源流的推溯考求。所用方法主要有:分解语素、揭明异写、辨析音读和形音义互证等。虽然其中偶有不够确当之处,但在近代汉语词源研究及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等方面均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刘景瑜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5)
1886年8月,中俄勘界会议进行期间,北洋水师四艘军舰入日本长崎港上坞修理,13、15日同当地警察、民众发生流血冲突,此事称"长崎事件".中日两国围绕此事交涉、解决过程,对两国影响较大.北洋水师成军后,自恃两艘铁甲舰船坚炮利,至甲午战前海军未曾有大发展,然日本借助此事更加发力建设海军,努力摆脱陆主海从的军事体制,而检证海军效果的是甲午战争的中国战败. 相似文献
8.
近代广东通事及其角色特征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30-135
近代通事最初是随葡萄牙人16世纪东来广东澳门后才出现的,持续到18世纪上半叶。之后至19世纪上半叶,由于英国人的对华交往后来者居上以及英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中国的英语翻译开始替代澳门葡语翻译以及拉丁教义图书和科学文化图书的翻译;而洋泾浜英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语形式首先流传于当时中西贸易口岸——广东地区,开埠后才被广东通事带到上海一带。本文重点分析“广东通事”的角色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从而揭示出近代中西交往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9.
周典恩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1)
在清代台湾番汉关系处理中,官府、通事和游民发挥了不同的角色作用.官府因违反社会发展规律,推行阻碍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政策,导致其对番汉关系的调控始终处于被动,收效甚微.半官方身份的通事一方面居中牵线搭桥,促进番汉并耕共处,另一方面,少数通事行为不轨,横征暴敛,引发番汉冲突,是具有双重作用的媒介者.散处民间的游民虽是弱势群体,身陷苦难之中,但却成为制造番汉冲突的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老乞大》《朴通事》是元明时期编著的用于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两本会话教材,有着明显的口语化特征,较为浅显易懂。两书中的词汇也多与日常交际相关,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本文主要研究两书中涉及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动态助词"将",从产生和语法功能、基本用法和特征及消亡三方面研究动态助词"将"在两书中的运用情况,力求形成对"将"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11.
唐朝中后期,随着商人经济势力的膨胀以及商贾向政治势力的渗透,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与商业有关的事件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受到正面宣传。唐诗作为当时重要的一种文体,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现存唐诗中不少篇章反映了商贾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了解唐朝中后期的商业与商人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琳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163-165
江右商帮的形成、发展以及衰落都与移民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移民促进了江右商帮的形成,并使之走向全国,发展壮大。同时,随着江西的商人流向全国,江右商帮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征。但鸦片战争以后,江右商帮逐渐走向封闭,移民运动也随之衰落,近乎停止。于是经历了500余年的江右商帮,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下,逐渐没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姜锡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现存600多卷8万多页的保定商会档案,内容比较丰富,具有原始性、系统性和地方性等特点。该档案的整理和影印出版,对于保定“历史文化名城”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对于直隶商会和保定商会的研究,对于社会救济史、日本侵华史、天津商会与保定商会的关系、晋商史等很多问题的研究探讨,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开创新局面。今后的保定商会及其档案的研究工作,在文献学方面还可以再做一系列的拓展,在专题研究与通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面,更是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重商主义和天津商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莉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91-93
重商主义在晚清时期得到较大发展,并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较大影响。表现为尊商意识的确立、清政府工商政策的变化以及商人地位的显著提高等。天津商人的构成决定天津商人合群意识弱、市民意识浓、近代意识不足等特点的形成。针对这些,天津商会的重商实践集中在联络商情、剔除内弊、开启商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陈海忠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7(3):38-43,94,95
以1934-1935年间汕头市的一件商人与汕头市商会的诉讼案件为例,结合当时的地方社会经济状况,主要运用汕头市档案馆所藏民国汕头商会档案及地方报刊资料,从微观的层面上探析商会、商人与政权力量的互动关系。认为20世纪30年代商会政治影响力的削弱与商会、商人关系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在汕头保证纸币制度下,汕头市商会已不能保持超越具体经济事务的公益组织的角色,有时是市场行为的甲方或乙方,有时是市场交易的担保方,必须在金融市场业务中承担具体的经济责任,这使商人对商会能否代表公众利益产生质疑,使商会在处理公共事务时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6.
仆固部作为隋唐时期活动于漠北地区的九姓铁勒强部之一,主要活动于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北部一带,其活动中心位处土拉河由南向东转弯地,即土拉河以东和以北的河套地带。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之一的仆固部,与唐关系错综复杂,时归时叛。仆固部的向背,直接关乎到唐朝势力在漠北的消长。认真梳理仆固部与唐朝的关系,对于全面认识仆固部之兴衰、唐代漠北之局势、唐代羁縻政策之成败得失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兰兰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79-8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近代中国商会也不免受其深刻影响。主要从儒家文化中"义利观"入手,兼论其中的"兼济天下"思想,来探索商会带有的儒家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许连军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87-89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后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后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侯宣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95-100
天津商会作为清末时期总揽天津商务的总枢纽,主动配合官方机构,对天津粮食行业实施多层面的监督管理,保证了京津地区粮食供应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清末商会商事纠纷调处的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梅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40-44
调处商事纠纷是中国近代商会的主要职能之一。与以往的民间调解不同,清末商会调处商事纠纷的职责明确,有固定的常设机构,并制订了专门的理案规则,理案程序规范。清末商会调处商事纠纷的规范化发展,使商会理案成为优质的民间司法资源,并在民国时期改组为商事公断处,纳入了国家司法改革的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