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强 《殷都学刊》2008,29(4):14-19
《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3期,刊载了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2005年6月出土的一批晚商青铜器。由于文物是在机械施工中发现的,残损非常严重,出土地点的原始状态也完全被毁坏,经过整理,此次共出土文物70件,其中青铜器57件,包括礼器、兵器、杂器等。本文试就此次所出青铜兵器及相关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能歌擅舞的古老民族。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的舞乐,时至今日还有深远影响,并且在中国舞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高句丽舞乐的历史地位 熟悉高句丽历史的人,都知道高句丽民族喜歌擅舞,高句丽舞乐已经成为其民族性格的代表。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三: 其一:作为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标志。犹如汉民族使用汉文字,蒙古族使用蒙文一样,都是以语言文字为核心,形成本民族特定的文化。但是高句丽民族却使用汉字。据考古资料证明,高句丽民族通行汉文,它的一些重要活动和历史典籍都是用汉文记叙的。…  相似文献   

3.
张荣芳 《学术研究》2000,(3):124-126
杨式挺先生的《岭南文物考古论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1 998年 1 1月出版 ) ,收录论文 2 9篇 ,煌煌 56万字 ,是式挺先生在广东从事考古文物工作 3 0多年间 ,关于岭南考古文物的代表性著述的结集。主要内容包括若干古遗址的发掘与重要发现 ;栽培稻作的起源、演变及传播 ;广东早期铁器 ;岭南青铜文化 ;南海早期交通贸易 ;西樵山文化 ;石峡文化 ;广东新石器时代文化与邻区原始文化的关系 ;粤闽台先秦考古学文化关系 ;港澳考古发现与祖国内地的历史关系等。书中附有大量考古图录、文物照片和各种资料统计表格 ,可谓图文并茂。该书所取得的成就 ,…  相似文献   

4.
新疆呼图壁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康家石门子岩画与诸多西域岩画,如同中原古陶器、石器一样,都是早期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宝贵文物,也是世界原始人类文化的遗存。内涵极其丰富的西域岩画,对研究西域社会史、民族史、原始巫术、古代游牧部落文明以及原始宗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但它对于研究人类原始艺术起源的重要价值,似乎还未被学界充分认识。本文侧重论述笔者在研究西域岩画时引发的对原始艺术起源等相关问题的新思考。西域岩画与艺术起源艺术起源问题是同人类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量石器、陶片的发掘,填补了大庆地区文物考古的空白,纠正了大庆地区没有史前文化的说法,丰富了黑龙江省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探讨研究大庆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形式和原始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岩画为远古初民在深山岩壁或洞穴中遗留下的一种图像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文化遗存与唯一保持最初原生状态的史前文物艺术,也是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学、艺术学、文字学,乃至符号学研究中无比珍贵的原始资料中国已发现的岩画约十余万幅,是世界上岩画遗存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依其图像符式特征,可分为北、南、西三大系统。北部岩画的图像符式又可分为动物、狩猎、放牧及人面形四大类,其时代大多  相似文献   

7.
汉藏情谊的历史源远流长。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很古以前便和中原地区的民族有交流和来往。198始发掘的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原始村落遗址,以及石刀、石斧等生产生活用具,都与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十分接近。据这些文物的考古研究证明,早在四千多年前,西藏土著居民和黄河流域的汉族先民已有来往,而这种友好交往从未间断。到了唐朝时,唐蕃通过两次联姻,又经过多次会盟,使这种友谊升华为甥舅关系,并刻石立碑以做永久纪念。这就是著名的唐蕃甥舅碑。  相似文献   

8.
从考察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历史发展入手,解读了画廊业、古玩业、文物商店、拍卖业等市场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当前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及成因;预测了未来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些趋势。通过分析与研究,总结和概括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这对于促进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是会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丰富的文物资源,在世界上占有特别的优势。为了切实保护文物资源,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效益,有必要开展文物学的研究,建立起我国文物学的体系,把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使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与“四化”建设的前进步伐相协调。 一、文物的内涵及文物工作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物资文化和精神文化。自从有人类以来,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保存下来的、具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境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理清和反思我国境外流失文物追索的现状,对于推动我国流失文物追索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加强对于境外流失文物追索的研究,注重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刑事司法合作在追索中的重要地位,拓展追索的方式和渠道;逐步推进中国视角下国际文物公约的发展与国际视角下中国文物立法的完善;密切关注他国文物立法,针对不同国家拟制不同的追索方案;促进专门追索机构的构建与信息传递渠道的通畅;开展全面文物普查,健全文物信息档案库和文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试谈博物馆的文物征集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的征集工作是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的基础工作。一所博物馆不但是在它建立之前要征集大量的文物,就是在它建成对外开放后,也要不断丰富和补充文物。近年来,大庆就有六座博物馆先后建成开馆,这就要求博物馆在征集文物中要真正体现针对性与科学性,同时又要不断开拓文物征集渠道,以丰富和补充文物馆藏。  相似文献   

12.
故宫文物留存南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存文物而免于日军掠夺,故宫文物曾经历万里大迁徙。战时部分未及西迁而留存南京的文物沦入敌伪之手,战后又因中国内战及时局变迁,部分文物运抵台湾,部分运返北京,尚有部分保存南京,因此,战时留存南京的故宫文物有无损失及其归属,便为人们所关心。本文系统梳理故宫文物南迁、留存南京、敌伪劫夺与战后接收的历史经纬,为增进对该问题的理解,发表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木质器具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的博物馆里,大多收藏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木质文物。然而,木质文物因其材质为有机生物材料,极易遭受腐朽和虫蛀,故在其收藏与保护的过程中需要特殊的关注。本文以重庆地区木质文物病害的综合调查为基础,提出了一些保养与修复方法,以期对木质文物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可移动文物时间跨度大、分布广泛,是我国文物序列里的重要组成。不可移动文物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传承中华文明历史信息,延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善待文物是传承中华文化、守住民族之魂的应有之举。当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面临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形式复杂等挑战,可通过树立综合治理保护理念、构建互联网+文物管理系统、扩大文物保护队伍等措施,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负面文物在其发生显在作用的过去时段,与负面人物或负面活动直接关联,它符合文物概念的内涵规定,具有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科学研究等功能.受人类天性、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负面文物具有更大的脆弱性.博物馆应收藏、研究和科学展示负面文物,为社会和谐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16.
高原地区纸质文物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质文物因其材质因素,容易老化、变黄、变脆、发霉、虫蛀等,是各类文物中较难保存的藏品之一。高原地区由于气候及保存环境的特殊性,极易引发纸质文物损害,最常见的因素包括:干燥脆化、酸性物质、光照、相对湿度、污染、虫害等。因此,必须加强主动性保护才能延长纸质文物的寿命和保持材料成分的稳定性。本文就高原地区这些因素对纸质文物的伤害与防护展开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文物保护与利用围绕“让文物说话”做了诸多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文物在说话”从“在”“说”“话”三个维度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机理。首先,文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在与不在”构成“说话”的前提,要通过概念的廓清明确保护对象并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为“双创”奠定基础。其次,要通过鲜活表达、激活价值与生活传承实现文物的活态实践,让古老的文物“说现代话”,在形式与内容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用历史智慧更好地观照现代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最后,“让文物说话”不仅要运用文物还原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认知,更要读出文物对内增强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对外构建良好国家形象、增强国际话语权的“画外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需求,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吕喜林 《阴山学刊》2005,18(6):114-117
纵观包头地区文物与考古和历史沿革,可以看出包头地区的文化特色有: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各个时期的文物出土与考古发掘虽不平衡,但前后相连,基本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文物链;体现了鲜明的从农耕文明到畜牧文明的过渡特色;体现了中华文明民族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陈朝晖 《南方论刊》2012,(5):96-97,106
民俗文物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生活文化中的物质文化遗存和精神文化的物化遗存。近20多年来,由于受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民俗文化迅速裂变,导致大部分传统民间工艺水平下降,有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抢救征集民俗文物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部门及博物馆应强化抢救保护民俗文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措施,使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工作合理持续地有效开展。本文结合茂名市博物馆的工作实际,分析论述了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不良现象为背景,研究文物艺术品鉴定和拍卖机制存在的负效应,利用社会公众与拍卖企业之间和拍卖企业与其他拍卖参与人之间的博弈,拍卖企业只有树立起良好的信誉,才能抵制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不良现象,在拍卖中生存下来,成为拍卖中的达标和示范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