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韩国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韩国大企业在华投资的发展速度异常惊人。但1997亚洲金融风波却使与我经济关系密切的韩国受影响程度较大,韩商在华投资遇到种种困难。我国有关部门如何审时度势调整外资政策,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政策,促进我国利用外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通过亚洲金融风波对韩的影响及成因分析,提出我国的应因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从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相对来说韩国在中国投资较多,我国亟需扭转这种不平衡的局面。文章分别对中国对韩投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投资金额和数目、产业结构等进行阐述,总结出中国对韩投资在文化、产业结构、韩国的GDP、汇率以及韩国开放程度和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在韩国医疗、教育、住房、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并结合韩国目前吸引外资的政策,提出中国对韩投资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韩中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双边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韩中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韩中贸易中存在几个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中间以垂直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是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两国的技术贸易,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韩中两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各个经贸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韩建交30年来,两国的交流合作在各领域均取得了积极而显著的成效。但近年来,朝韩军事对峙,韩国部署“萨德”,韩国民意基础受到破坏,特别是韩国新政府的对华策略,导致中韩关系呈现紧张态势,双方建立已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临挑战。面对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中韩双方需克服“文化争端”,筑牢“民意基础”;加强有关各方沟通,助推半岛和平稳定;制定有效应对方案,消除影响中韩关系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韩国外交一直处于理想与现实间的痛苦选择中,一方面,为韩民族的统一进程魂牵梦绕,另一方面又纠缠于朝鲜核问题和美韩冷战联盟,难以走出朝鲜半岛的冷战体制阴影。卢武铉总统2005年3月提出韩国要扮演“地区平衡者”的角色,是试图走出“理想—现实”外交困境的重大尝试,可惜遭到韩国国内的强烈反弹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舆论的打压,不得已在改弦易辙。因此,“地区平衡者”不是韩国外交的恰当定位,而怕是过于理想化了。本文从目前的韩美关系、韩中关系、韩日关系和南北关系各方面分析韩国外交的理想与现实矛盾,认为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韩国外交其实是韩国社会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理想与现实两股力量角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韩国邻近,是一个重要的开放地区,进出口贸易量很大。发挥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缘优势,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各国的物流通道,使东北地区成为承接国际物流转移的重要枢纽,加强与日、韩等国在物流领域的合作,在振兴东北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是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关键所在,也是东北地区经济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间文化及商贸活动日益深入,中国人对韩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韩国音乐、影视等产品的引进,使得许多青年对韩国文化产生了兴趣,赴韩留学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况且,赴韩留学还有更好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我国朝鲜族凭借其跨界民族的人文地理优势掀起了一场出国务工的流动潮。时至今日,在韩朝鲜族的数量已超过70万,成为韩国社会中规模最大的外籍群体。但这一为数不少的在韩朝鲜族群体,由于受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方面的制约以及韩国结构性的社会、文化排斥,在适应和融入韩国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关注我国跨界民族跨国流动中的社会适应问题,不仅关系到流动个体和群体的权益保护及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经历了起步阶段和逐步增长阶段,表现出投资主要为优势行业的大企业、投资数额大、履行技术转让合同信誉好等特点。同时,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存在产品发展方向较窄、基础工业投资少、项目总数偏低、投资集中于我国沿海地区等问题。对此,我国应鼓励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技术含量高、产品品种新的项目;鼓励德国投资者加强对基础工业的投资;鼓励德国企业加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加强宣传吸引更多德国中小企业来华投资。  相似文献   

10.
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经历了起步阶段和逐步增长阶段,表现出投资主要为优势行业的大企业、投资数额大、履行技术转让合同信誉好等特点。同时,德国对华直接投资存在产品发展方向较窄、基础工业投资少、项目总数偏低、投资集中于我国沿海地区等问题。对此,我国应鼓励德国企业在华投资技术含量高、产品品种新的项目;鼓励德国投资者加强对基础工业的投资;鼓励德国企业加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加强宣传吸引更多德国中小企业来华投资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韩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的现实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 ,在新近确定的“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框架下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面临着战略升级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发展态势良好 ,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韩两国推进经贸合作既有潜力又有机遇 ,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已经为双方经贸合作实现战略升级标注了明确方向。然而 ,中韩两国经贸合作中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应当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为此 ,中方要注重在不断加强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基础上 ,进一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使双方在经贸、科技、信息与人才交流中形成互动局面 ;要注重引导韩国企业依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导向进行投资 ,改变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布局、投资行业过于集中的现象 ,以利于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联动局面 ;要注重发挥中韩两国的地缘优势 ,根据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 ,为双方经贸合作的大发展打开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在彼此的贸易投资结构中都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经济关系对双边日益重要.但从双方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问题看,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互贸易结构雷同,增加贸易机会的促进作用小,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双边投资关系在较快发展的同时,不对称投资的问题依然存在,我国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作为海外华商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东盟国家的华人华侨资本在我国利用外资比例中仅占很小比例,随着投资来源的多元化,预计其资金份额在我国利用外资的总规模中还会继续下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对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双边的经贸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缓和 ,南北经贸合作开始启动 ;中国已加入WTO ;该地区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东北亚日趋成为亚洲的投资重点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环境日趋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合作正从贸易自由化向可持续发展演进,可持续发展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法律实践。这是中国与东盟从共同利益出发,合理解决各国的发展差距和区域的环境资源问题,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法律博弈结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演进,中国与东盟应当保持和加强建设双方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法制化,实施中国与东盟环保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日韩三国签署国际投资协定,自由贸易区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基于较长时间跨度(1992-2011年)中日韩三国区域内贸易数据,研究三国区域内贸易总量和贸易产品结构,运用拓展贸易引力模型重点研究中日韩FTA贸易流量与发展潜力问题,实证研究结论对于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提升三国经贸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国际经贸秩序中的东亚方案,是对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有力回应,能为区域产业链恢复、融合、繁荣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提供新动能。基于中日韩双边贸易、投资现状,结合RCEP中的具体条款,分析RCEP下中国、日本、韩国经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三国经贸合作发展的路径。研究发现:RCEP下中日韩三国货物贸易结合度高,关税减让力度大,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助推三国产业布局高度关联; 但是面临历史遗留问题、美国经济霸权的消极影响等诸多政治挑战。中日韩需要抓住RCEP签署的契机,利用RCEP的政策红利,扩大在贸易、服务、投资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以经贸合作方式化解政治分歧,增强互利互信,实现经济与政治的良性互动,提升三国社会总福祉水平,推动亚太区域向经济一体化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印尼发展战略对接,发挥双方经济互补优势,通过文献阅读法和统计分析法梳理了印尼的投资环境、外来投资区位结构,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的区位结构和海外园区分布; 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投资环境对中国在印尼直接投资的影响,探索RCEP背景下中国在印尼直接投资面临的潜力和挑战。研究认为,中国在印尼的直接投资面临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便利度、政府影响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中国在印尼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便利度、政府影响、人力资源等投资环境是制约印尼吸引外国投资和发展经济的外在阻碍,行政管理体制是制约印尼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 如何处理好外来产业和本土产业的关系是印尼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尼要充分利用RCEP签署带来的巨大政策红利,利用好两国已有的合作机制和平台,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对接相关产业合作园区,深度参与印尼海洋经济、食品制造、能源经济等重点产业的投资开发,形成较多互补性和较少竞争性的中印尼经贸关系,实现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飞跃发展,外贸与投资领域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放慢步伐,而中国经济在危机的影响下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为了摆脱危机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保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双方的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金融危机对中阿经贸合作的影响主要有:金融危机加强了中阿经贸往来;加深了中阿之间的相互认知程度;推动了对经贸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为中阿贸易合作创造了机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阿经贸合作,应充分利用机遇,加快合作步伐;促进中阿经贸合作从互补型向战略型转变;推动合作机制的规范化和市场化;加强合作平台建设,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对朝鲜贸易的现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作为中朝边境省份,同朝鲜的经贸合作是吉林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后吉林省对朝贸易发展起伏较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存在着贸易规模小且在全国的比重趋于下降、贸易结算难等一系列问题。加大吉林省对外开放度并积极开拓朝鲜市场、不断壮大对朝贸易主体、鼓励企业对朝投资、开展多种形式岛贸易是进一步扩大吉林省对朝贸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韩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韩友好关系全面发展,文化贸易合作不断深化,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然而近期中韩文化贸易的逆差严重,从近年中韩文化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产生当前中韩文化贸易逆差的原因,同时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在中韩文化贸易的发展上起到参考借鉴之用。希望能促进我国未来在韩的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促进我国对韩的文化贸易的增长,进一步增强中国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对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