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教案起因的量化分析赵润生,赵树好山东聊城师范学院晚清教案始于1844年的浙江定海教案,终于1911年的陕西长武教案。在这短短的68年时间内,竟发生1700起大小小的教案,极次地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那么,引起这些教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涉及教...  相似文献   

2.
1870年发生的天津教案是19世纪70年代规模最大的教案,也是学术界长期讨论的热点之一。但是,以往学者们讨论这起教案时,注意力大都集中在直接引发教案的法国及其保护下的天主教会上,而忽略了与该案亦有着密切关系的英国。笔者拟就英国与天津教案的发生、在教案中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对教案的干涉及原因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有助于对晚清教案史及中英关系史的研究。一、英国与天津教案的爆发天津教案并不是一次单纯的民教冲突,实是一次反侵略斗争。这起教案的爆发与英国长期对天津的侵略是密不可分的。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二百多位官员因教案被惩,并负担二十余万两白银的赔款。所有这些,都动摇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损害他们的经济利益,也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同一时期,西方国家曾发生过迫害华人事件,但处理结果却截然相反,说明弱国无外交。考查教案对官员权益的冲击,将有助于深化对晚清教案史、基督教会史、中外关系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将于1994年召开的近代基督教与教案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广泛注意最近,由大陆、港台十余家学术团体、宗教组织和省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组成的“近代基督教在中国、东亚的传播与教案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发出通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将于1994年...  相似文献   

5.
索隐思想是一种神学阐释方法,认为世界各民族都本源于基督教,后来的人类历史也都在《旧约》中有所预示。利玛窦在华建立了"适应"的传教策略,希望在原始儒家文献中找到基督教的痕迹。利玛窦重视儒家经典,尤其是《四书》,其"适应"策略可视为中国索隐派之先声。中国索隐派由白晋建立,傅圣泽、马若瑟、郭中传等人是核心人物,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易经》上,希望从中解释中国古代的上帝信息。因为礼仪之争,耶稣会在华传教在清中期中断,到晚清才由新教重续其业。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理雅各以译介中国经典而著名,他对于《易经》以及其他中国古代典籍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这些书籍中的"上帝",即是基督教的God。理雅各的思想可视为中国索隐派之后继者。易学研究在西方的兴起,与这些来华的传教士,特别是中国索隐派有密切之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力、刘鉴唐同志合著的《中国教案史》最近由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七十五万余字的煌煌巨著,它概括了公元八世纪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至解放前基督教各教派在中国传播、流行及有关教案的历史。因此,它也可视为一部基督教在华传播史.在这之前,关于基督教在华传播情况的论著,多为外国作者或中外传教士所作,其观点不仅偏颇,内容上亦多只保存了各教派在华活动踪迹,很难概括出整个基督教在华活动的全貌。从清代便已开始的中国学者的有关研究,也多停留在另星的史料考订和断代研究上。解放后,为揭露帝国主义宗教侵略本质,近代教案研究一度盛行,它对于唤  相似文献   

7.
谢铭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26-128,139
西林教案是在太平天国期间发生的,它与这个时期清朝政府的基督教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和领导的,而拜上帝教主要来源于基督教,与基督教十分相似,以至于清廷认为拜上帝教就是基督教,所以,加强对基督教的控制与防范,实行严格的限教政策,政教关系极为紧张。法国传教士马赖这一时期进入广西西林传教不能不引起误会,使当地官员认为是组织群众造反,因此,遭到逮捕并处死,导致了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晚清教案史上按察使在中外交涉中处于十分边缘的地位。但1906年南昌教案中余肇康却以按察使身份主导了中法双方在赣交涉进程。从制度史角度看,这在晚清教案交涉中是绝无仅有的案例。南昌教案的交涉背后,牵扯了复杂的人脉关系,反映了清末的政治格局。余肇康的人脉固然很强大,其本人也主导了中法双方在江西的交涉,但最终左右此案结果的是胡廷干和梁敦彦背后的北洋势力。余肇康和胡廷干各有奥援,由余肇康主导中法在赣交涉很大程度上是胡廷干和余肇康个性差异使然。  相似文献   

9.
最近,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团体、宗教组织和省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组成的“近代基督教在中国、东南亚的传播与教案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发出通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将于1994年11月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共同研讨近代基督教(新教)各教派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传播、活动特点与影响,传教过程中所引发的民教矛盾、冲突斗争与教案发展演变规律,深入探索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近代中国向世界开放曲折历程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会议及会议所提出的中心议题,在中外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广泛注意。有关人士指出,这将是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极其重要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和中国宗教界在开展学术研讨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所进行的第一次携手合作。  相似文献   

10.
邵建 《社会科学》2005,(10):104-110
晚清70年教案频发,许多重大教案几乎都因谣言而起。上海这样一个处于中西交冲最前线的开埠城市,传闻于市井的谣言很多,其中有相当部分涉及到了洋教及传教士,不过上海却没有因为此种谣言而发生教案,其中缘由众多,最重要的莫过于上海对于谣言的消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教案     
教案,是近代中国官绅民联合发动、反对西方列强在华的基督教而出现交涉的案件。从1844年浙江定海教案开始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止,共发生大小教案1333起,其中较大教案400余起。本文就教案出现的原因、基本特点、教案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对教案的评价等问题,进行概括性的论述。 产生教案的原因虽说复杂,但概括说来,其基本因素不外以下二种:  相似文献   

12.
维西教案与藏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在云南爆发的维西教案,是英法帝国主义对藏族地区的殖民侵略和清政府武装镇压引起藏族人民反洋抗官斗争的必然结果,从而否定了史学界认为维西教案一是藏传佛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冲突斗争,二是四川巴塘行施改土归流引起的藏族僧众反抗这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最近,由十余家全国性学术团体、宗教组织和省市社会科学院联合组成的“近代基督教在中国、东亚的传播与教案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发出通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将于1994年11月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共同研讨近代基督教(新教)各教派在中国和东亚的传播、活动特点与影响,传教过程中所引发的民教矛盾、冲突斗争与教案发展演变规律,深入探索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近代中国向世界开放曲折历程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会议及会议提出的中心议题,在中外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了广泛注意。有关人士指出,这是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以来极其重要的一次国际学术盛会,是建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家庭和家族与基督教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教案,是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有些论者对于造成近代教案的原因,只归结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忽视甚至否认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因素,因而往往不能自圆其说。帝国主义侵略,无疑是造成近代教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早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以前的明清初时期,中国官绅反对基督教的教案就已经多次发生了,虽然那时的反教者也怀疑外国教士有侵略中国的意图,但终究是怀疑而不是事实。然而,明末清初反教者的衣钵,却被近代的反教者继承了下来。因此,研究教案要能够“自圆其说”,不能忽略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对古文《尚书》之伪的认定经几代学者考辨,由清初阎若璩基本完成。但在古文《尚书》之伪已成学界主流观点时,仍然存在着一股虽然微弱却不绝如缕的辨真努力.并在晚清呈现出特有高峰,集中出现一批辨真著作。学者们之所以写作这些在学理上可能并不成立的著作.乃与他们对晚清中国衰败原因实于“世道人心”之沦丧的认识有关。学术研究受到了社会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家庭科技》2006,(2):37
传统作法:民间有用老母鸡炖汤的说法,认为它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是产后大补发奶的佳品。但这一习俗已经受到质疑。专家观点:其实,老母鸡炖汤的最大好处是味道浓厚、鲜美,至于营养价值,它并不比仔鸡高出多少。  相似文献   

17.
浙江湖州教案(1902-1908)是晚清少有的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解决的教案之一。在此过程中,一批有留洋经历和熟悉洋务的新派士绅起了主要作用。他们通过与教会谈判、请求美国领事和公使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并两次将南监理会和传教士告上法庭,最终通过庭内和解的方式与教会达成协议。士绅们力主"文明抵制",约束民众,使得湖州教案的性质始终限定在租房买地领域,而未演变成杀教士、毁教堂的恶性外交事件。湖绅在本案中的作用,也凸显了晚清民教和解的"去官府化"特征。湖案两次详细的庭审过程,是晚清民教地产争讼类案件在近代西方法律语境中的真实演绎,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近代教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案与反教会侵略的运动,贯彻于整个晚清社会,遍及全国各省、各地区,在中国近代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中国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过影响。 由中国义和团研究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等九省市二十余个学术机构和团体共同发起贵阳召开的第三届近代教案学术讨论会,对教案与近代中国的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大会组织者从数十篇论文中遴选成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文集《教案与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19.
葛荣晋 《学术界》2006,(5):34-45
本文从实学是北宋开始的“实体达用”观点出发,认为中国实学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立体概念,在内涵上不应将其“窄化”为经世实学或启蒙之学;在时限上认为中国实学起于北宋,终于晚清,超过或缩短这一时限,将会导致“泛化”或“窄化”;在学派归属上,认为明清实学是中国儒学发展的最后理论形态,是中国古代文化走向近代“新学”的中介和桥梁。在对中国实学历史定位上,本文对目前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从近代教案看基督教和中国社会习俗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督教作为世界宗教的标准形式 ,是“古代风俗的储存库”。而寓于其教义中的习俗 ,许多和中国习俗相抵牾。从此种意义上说 ,基督教和中国习俗的冲突是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思想冲突的继续 ,而且是在更广泛层面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