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在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与卢卡奇和葛兰西等人不同的是,柯尔施论“列宁意识形态观”基本是批判和否定的。柯尔施认为,列宁从政治功用性的角度来考虑意识形态问题,而不关心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列宁的认识论消解了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忽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成为评估科学发现的最高权威,走向了某种意识形态专制主义。分析柯尔施对“列宁意识形态观”的误读,对于我们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途径,坚持科学的“列宁意识形态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粒子物理学发展三个阶段,量子论和原子物理学、相对论性量子论和对称性基本粒子理论对哲学物质范畴概念影响的分析,可以看出与之对应的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柏拉图的形式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列宁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对于物质范畴认识的特征,充分表明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物质观变革的基础,变革的动力蕴含于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列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同样对实践观以很大的注意.因此,研究列宁的实践观,对于我们完整地准确的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列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坚持了实践观的“物质一元论”基础.近几十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散布“实践一元论”观点,歪曲和反对马  相似文献   

4.
<正> 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11页)列宁说:“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正在于:它的出发点是科学的客观性,是承认科学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选集》第2卷,第301页)“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同上,第36页)刘少奇同志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他运用和发展了恩格斯、列宁的这些思想,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  相似文献   

5.
真理的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说:“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9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半个世纪里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列宁、毛主席一贯强调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林彪、“四人帮”根本否认真理的实践标准。张春桥胡说什么:“思想上正确与错误,决定于理论。”(1975年3月1日讲话)完全颠倒了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6.
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由列宁定义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什么当时没有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出科学的定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50多年,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指导思想和思维方式仍然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本文从自然科学、社会历史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2002,(6)
黄健在《学术论坛》2 0 0 2年第 5期撰文《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指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新唯物主义” ,开辟了人类对世界和自身认识的新境界。这一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 ,把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之中 ,并将其作为哲学的基础 ;第二 ,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结合起来 ;第三 ,把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入历史领域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文化和政治建设的基本纲领。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阐述 …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或理论前提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旧唯物主义自然观有没有一致的地方? “西方马克思主义”完全否认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关系、说马克思坚决反对那种主张“应当在物质和物质过程中寻找一切思想和精神现象的根据”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础”仅仅指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里提出了实践、生产劳动是否需要物质前提的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条件,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著作中,他们的确很少专门阐述自然观和重复一般唯物主义的初步真理,而是集中注意力于社会历史领域、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观。尽管如此,他们以一般唯物主义作为不言而喻的理论前提,仍然是非常明显的。仅举两例: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一切唯物主义派别都主张物质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这种观点是不能令人同意的,因为它把不同派别的唯物主义认识泉源观混为一谈。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泉源观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泉源观有着质的区别。认识泉源观的发展同历史的发展是一致的。“每一时代的理论的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且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955年版,第23页)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实现哲学史上的革命,其理论基石就在于蕴涵丰富的科学实践观。其中,内含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统一认识的物质实践观是这一实践观的本质;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的“社会存在”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同样具有基础性意义。因此,对“物质实践”与“社会存在”范畴的深刻解读和深入理解,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探微关键。聚焦理论原典,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脱离“人的实践”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总结,基于此分析物质实践观及社会存在论的丰富蕴涵,是探析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深刻意蕴的恰当理析进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自然科学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对物质形态、物质结构和特性的研究都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新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哲学界的同志们多数认为物质概念应该发展,但是对发展的理解又各有不同,对此,我们谈点初浅的见解,向同志们请教。一、物质概念需要发展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科学地规定了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概念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也是我们长期遵循的经典。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列宁的物质定义已经绝对完备,不需要向前发展了。可是,一研究物质概念,我们在实际上总是把列宁的定义看做是“顶峰”和“绝对真理”。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们特别注意,着重强调什么,这不取决于主观愿望,而取决于一定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产生和在中国的发展也是这样。(一)在古代就开始萌芽,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认识论,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手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而成为马克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中心并不是认识论。因为马克思、恩格斯理论活动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进行的,就是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为目标,深入探索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研究是他们理论活动的重点。正如列宁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是从费尔巴哈那里产生出来的,是在与庸才们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自然,……他们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86页)他们在探讨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就同时涉及到了  相似文献   

13.
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型的努力中,存在一种流行的观点,这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作内在的区分,展现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与恩格斯和列宁的看法是"对立"的,只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才是真正对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辨认这种误读,应当澄清的事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歪曲了马克思的物质观,只有恩格斯与列宁才是真正对马克思的物质观的发展.以此为鉴,应当提出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改造了前人关于“实践”的概念,创立了科学实践观理论体系并与科学人性观及唯物史观融为一体,这就在人类哲学史上划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时代。 列宁和毛泽东同志,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推进了科学实践观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百余年发展,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以及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的对比较量中,愈益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在纪念伟大的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时候,回顾马恩创立的科学实践观,以及列宁对它的推进,对于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全面领会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时代性质的一个基本判断。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思想并对时代问题的研究有着独特的理论见解。列宁根据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把握了时代变化的本质,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列宁对时代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主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和在物质生产的背后人类创造历史的根本依据和理论底蕴——现实的人,达到了从能动的、实践的方面理解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从而划清了自己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界限,为随后确立科学的实践观,为新世界观的最终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正是《神圣家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当今时代,我们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强调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何正确理解和评价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学术界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列宁物质定义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最好概括,有人认为列宁物质定义不能完全囊括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也有人提出列宁物质定义需要近一步充实和完备,等等。众说纷云,百家争鸣,各抒已见。笔者认为,对於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包括列宁的物质定义)尽管有许多不同看法,归结起来,问题的焦点就在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封闭系统,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因为它是时代的产物,必将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调整有关论点,使其不断修改、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的发展,有很多薪的突破,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向哲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早在将近一百年以前,恩格斯就曾经明确地指出:“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引了这句话,并且说:“因此,对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的‘形式’的修正,对他  相似文献   

19.
物质本体论面对的五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有200余种,都坚持物质本体论。从历史、逻辑和整体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三个角度看,这一本体论有再思考的必要,具体说,它需要解决五大理论难题。一、名实不符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其本体论的核心观点就应当是马克思的而非其他人的。事实是,这里的核心观点是恩格斯和列宁的,而非马克思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在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巨大的斗争,其中既有可喜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中一系列的新发现,引起了自然科学的革命。对于这场革命,马赫主义者叫嚷“物质消失了”,断言物理学的新发现“驳倒”了唯物主义,俄国的修正主义者则利用物理学的新成就“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企图用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对于这场革命,列宁从哲学上总结和概括了自恩格斯逝世后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写出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认为现代物理学“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