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羽扇纶巾”究竟是指谁?这在许多诗词注家中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陈玉麟同志在《羽扇纶巾究是谁》一文中(载扬州师院南通分院编《教学与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一期)认为:“羽扇纶巾是指诸葛亮,而不是指周瑜”。  相似文献   

2.
说“丫叉”     
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鲁迅先生《野草》中的《风筝》一文,一开头就是“北京的冬季,地上已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其中“灰黑色助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一句,应该怎么读法,是读成“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呢,还是要读成“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呢?有的刊物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资本主义分配原则是“按资分配”。这种传统的观点科学吗?笔者提出怀疑。首先,“按资分配”中的“资”是一个模糊概念。它到底是指资本呢?还是指生产资料?在资本中又到底是指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总资本呢?还是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呢?是指资本的质呢?还是指资本的量……?马克思认为,资本≠生产资料。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因此,“资本不是物质的和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资本是已经转化为资本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  相似文献   

4.
屈原在《天问》里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夜光”,《广雅》夜光谓之月。《事类赋注》引《淮南子》云:“月一名夜光,夜光是月的别名。死指月之晦,亮指月之生。一是暗的时候,一是亮的时候。这问题推广一些可说:月球为什么暗,又为什么亮呢?为什么缺,又为什么圆呢?“顾菟”,王逸解作顾望之菟。菟作免。朱熹也如此。旧说都把顾和菟分开来。顾  相似文献   

5.
<正>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过去是一读而过。在讲授它的过程中,产生了三个疑窦:一是司马迁死于什么时侯?怎么死的?二是原本是不是一个誊清稿?三是他所说的“名山”究竟指的是哪个地方?关于第一个问题,即司马迁之死,王国维在《太史公行年考》中说:“史公之卒、绝不可考。”因之,自清末至今的所有学者,一谈及他的生平,都说“卒年不详”。过去,人们妄加猜揣,有的说,可能遇暴疾而死;有的说可能象杜甫一样,死于出游途中;有的说,可能是没有面目见人,隐居起来了。我认为,他可能是被汉武帝暗害而死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者郭沫若,是在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新诗而登上诗坛的。但是,谁是郭沫荇初登诗坛的“伯乐”?也即是说,谁是当时《学灯》的编辑?学术界却有不同的说法。倪墨炎同志代表了一种较通行的说法。他在《郭沫若怎样登上诗坛》一文(见1982年11月16日《新明晚报》)中说,郭沫若因为从《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看到康白情《送曾琦往巴黎》这首真真正正的白话诗,而唤起了自己也去写白话诗的胆量,就把自己的诗作寄给报社,不久也在《学灯》上发表了。倪文的结论是:“引发郭沫若写新诗的是康白情,但郭沫若的‘伯乐’却是《学灯》的编者宗白华”;其根据是郭沫若本人的创作回忆:《我的作  相似文献   

7.
争论     
“请大家想想,《皇帝的新装》中谁最可恶?”站在讲台上的语文老师说。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我认为两个骗子最可恶,如果没有他们,皇帝就不会狼狈不堪。”刘成慢条斯理地说。好!我心理暗暗地替他捏了一把汗。同学们有的惊,有的喜,有的叹,有的忧。大家把目光射向了正在举手的李政。只见李政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道:“我认为皇帝最可恶,如果皇帝英明,骗子又怎么会来骗皇帝呢?”李政侃侃而谈,还示威似的扬了扬眉。辩论刚刚开始就针锋相对,想必好戏在后头呢。同学们已不像以前那样拘束,纷纷窃窃私语起来。这时,…  相似文献   

8.
打开顾恺之的《论画》,我们注意到,他在人物画的批评中,常用“骨法”冠首总评。如评《周本纪》“有骨法”,《伏羲神农》“有奇骨”,《汉本纪》“有天骨”,《孙武》“骨趣甚奇”,《列士》“有骨俱”。对这里的“骨”、“骨法”,历来评论有各种说法,有的认为是指人体的骨骼结构,有的认为是指用笔的风格问题。这是拘泥于字面的理解,或是用后代转化了的意义去解释它,把问题简单化了。按词义理解,“骨”、“骨法”,亦即骨相,的确是指骨骼面貌。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这“骨法”里面,是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伦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横行时期,在他们炮制的"儒法斗争史"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被当作孔子和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恶行劣迹,大书特批.至今,有的著作仍然沿袭这种观点;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孔子这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帽子,乃千古定论,要摘掉它,不仅徒劳,而且可笑.事情果真是这样吗?首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两句话究竟指谁而言?《论语》《微子》篇记载: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有一次落在后边,碰到一位荷蓧丈人(老人),子路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丈人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问题就出在这里:丈人的答语究竟指谁而言?是指子路,还是指孔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自己也惊讶,这片土地上竟冒出了这么多的富人。掠眼而过,私家轿车、豪华别墅、高档消闲场所竟如雨后春笋疯猛“生成”。 中国的富人是指谁呢?这不仅仅是指企业家、致富的农民,还包括一大批的个体明星和留学归国人员等等。 中国的富人到底有多少呢?据《中华工商时报》载: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内地年个人收入超百万元的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那么这里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包括两个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呢?还是单指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呢?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便出现了“小过渡和“大过渡”之说。 刘佩弦同志在《也谈“过渡时期”问题》一文中说:“我认为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因此他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阐释了鲁迅在西部学术专著中关于《水浒》的研究成果与评价;在第二部分,讨论了他涉及《水浒》的其他文字.那末,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两者在观点上是否完全一致呢?倘有矛盾,如何解释呢?这些问题都需要《水浒》研究者和评论者给予明确的回答.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个同志的文章把这个关键性的问题说清讲透.所以我说,鲁迅研评《水浒》的本来面目并没有完全恢复,这是一个重要根据.下面我们就来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把两部分文字作一对照,便可看出,观点一致者多,矛盾者少.比如《变迁》说,“《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史略》认为,《水浒》有背于“忠义”,其他文字中,亦有说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学”这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文学的命题而乐道,有的还说那是高尔基的“著名论断”,比如《禁区·荒区·闹区——对文艺研究的一点看法》一文(载《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二期)。但是,高尔基在何时何地作过这个著名的论断呢?谁也没有提出过明确的根据。由于求知欲的驱使,我曾翻阅过高尔基的一些文学论文,也查阅过我国文学家编著的《高尔基论文学》之类的书,都未能发现这个著名论断。直到今年,在《书林》第三期看到钱谷融同志的文章《〈论“文学是人学”〉发表的前前后后》,才  相似文献   

14.
美—境探究     
如何揭示美的概念内涵、认识美的本质?究竟怎样解释美、美在哪里?而今从不同的角度均有所探明。就整体而论,多数赞同美有客观性,美的基础是物质的。然而在具体表述上其小异则是很大的。概而括之:有的以美学的哲学基础代替美的物质基础;有的以美感过程代替美现过程;有的以艺术实践代替美的发现或表现。各持一说,谁也难说服谁,其争鸣的焦点则是:美的客观性究竟表现在哪儿,美的物质基础究竟指何而言?就此谈谈个人之拙见。以“应物斯感”、“有感于物”来说明唯物主义的美学观是正确的;然而这只停留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与托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陈独秀被开除党籍后是否堕落成托派?这个问题在过去的有关文献和文章中,都有肯定的回答。但是,最近一个时期,有人对陈独秀曾是托派,提出了疑义。怎么会提出这个疑异呢? 因为近年来,有的回忆材科说:“一九三七年陈独秀出狱后,曾向当时的《中央日报》主编程沧波申明:‘中国有没有托派,我不知道,但我不是托派。’”还有的同志提到:陈独秀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给陈其昌等人的信中说:“我已不隶属任何党派,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张,自负责任。”陈独秀一九三八年三月,还在致《新华日报》的信中说:“我经过长期入狱和战争中的交通梗塞,中国是否还有托派组织在在,我不甚知道。”对于陈独秀的这些说法,应当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山西文史资料》第四辑有前上海文史馆馆员薛笃弼先生一篇回忆辛亥革命的文章《太原起义和河东光复的片断回忆》。文中说:山西宣布光复后不久,“我参加了革命机关报《并州日报》馆工作。馆长是张起凤(字翙之),猗氏县人。甫由日本回国。总主笔是安南一位革命党阮老先生。(据说是安南的状元,名字记不得了。)社论都是阮老手笔,我是一个小编辑。还记得那时民党人士如景定成(字梅九)、孔庚(字文掀)、何遂(字叙甫)等人。我和他们都是在并州日报馆初次会面的。”薛所提到的那位阮老先生是谁呢?萦回心头久未得解,最近承暨南大学黄轶球教授惠借《南枝集》,始恍悟此阮老先生当即越南革命志士阮尚贤。  相似文献   

17.
记得30多年前有一首歌叫《祖国大地任我走》。当年播放这首歌时,和听到其他歌曲一样,我们都知道这是宣传。祖国大地能任我走吗?比如想去台湾,那是要两头枪毙的;想去香港,也是算“叛逃”,一样是“死刑”。除此以外,该可以“任我走”了吧?且慢,“介绍信”呢?那时候没有身份证,比身份更重要的是“单位”,一个没有“单位”的人,就是下等人、人下人、政治贱民,谁都有权力审查你,谁都有权关押你。我就亲眼见过农民进城私卖了几个鸡蛋而被五花大绑送到派出所的事。那么如果有了介绍信,可以“任我走”么?也未必。钱呢?粮票呢?住什么地方呢?百般无奈。  相似文献   

18.
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究指何义?这是关于命名问题争论的焦点。这里对其他说法暂置勿论,仅就孔先生之说再作一些商榷。 孔先生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中,曾说该画的节令不是清明节而是中秋节前后的景色,那么“清明”指什么呢?提出了一个清明坊说,并说:“这样一来,《清  相似文献   

19.
一、娘归泥为清人陈澧首创 娘日二纽上古归泥纽,是上古声纽研究方面的重要发现。娘日归泥的发明者是谁?近年来,有的专家在古汉语教材或汉语史专著中,把这项“专利权”统归于章太炎(1869—1936),根据就是他的《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我们要在这里讨论“重新考虑美国经济”这个命题呢?我们要“重新考虑美国经济”是不是表示对美国经济的不满呢?如果我们的经济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应该怎样进行改革呢?我们要有的是何种经济呢?它同我们现在的经济又有些什么不同呢? 今年早些时候,乔治·古德曼(GeorgGoodman)写了一本名叫《纸币》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