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尔塔萨的神学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Fa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4)
巴尔塔萨是 2 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神学家和美学家 ,他从神学出发对美学的重新定位、神学美学的特点、美的客体结构、审美过程所做的论述 ,呈现了他独特的神学美学体系 ,对我们了解西方神学美学的最新学术成就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法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4):5-11
马利坦的美学认为,美是匮乏不足中的闪现,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性直觉,直觉与灵魂相关,灵魂与上帝相关,从神学的观点看,西方艺术史和世界艺术史都会显出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庞爱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4):98-100
海德格尔的神学美学是在其浓厚的神学思想底蕴下产生,在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首先,海德格尔早年的神学学习对他的美学思想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让他始终本着寻找上帝的原则去深思一切;其次,海德格尔的神学美学是在对西方神学美学思想的批判中达到新的思想开拓,把神学美学带入了新的领域;最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是他所有思想的基础,也给他的神学美学带来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9-52
神学美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批评视角,首次用神学美学来解读美国作家凯特o肖邦的小说《觉醒》。大海和格蓝岛被看作是人类初始的伊甸园,小说展示了人类遭受魔鬼诱惑与拯救灵魂的内心挣扎。主人公探索过程就是一个心路回归的历程,也就是寻找伊甸园的过程,表达了回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胡小燕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7-13
随着阿尔都塞大批的遗著问世,我们发现宗教的思想不仅促成了他自然而然地滑向当时法国盛行的结构主义,甚至在他成熟的意识形态思想中也弥漫着异常浓重的神学气息。本文将梳理阿尔都塞文艺思想与天主教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其前期的神学写作中试图与天主教思想彻底决裂的过程,他对马克思主义重要概念的神学解释,以及后期马克思主义文本中为宗教提供的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在此基础之上,对阿尔都塞根植于意识形态理论的文艺思想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阿尔都塞挥之不去的神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
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往往被称作“历史形态学”。因为他同《西方的没落》的作者斯宾格勒一样,确认文明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并根据某种生物学模式,断定一切文明都处在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的某一个阶段。他以文明与文明之间以及文明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挑战与应战”为核心的一系列范畴和术语描述各文明的具体形态。在我国学术界开展的文化研究中,汤因比的上述思想曾几度引起重视,“挑战和应战”不仅被当作理解汤因比 相似文献
7.
雷德鹏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25-28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著作中论述了一种对后来西方哲学史具有重大影响的本体论与神学糅为一体的哲学观。他认为,哲学是为“神”所有的科学,“第一哲学”就是神学,“神”即“不运动的实体”,就是思想本身,追求哲学就是分享“神”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谈到谶纬神学的起源,人们往往以东汉思想家张衡的论述为依据,认为谶纬神学起源于西汉末年的成帝和哀帝之后。张衡论述说:“夏候胜、眭孟之徒、以道术立名,其所著述,无谶一言。刘向父子,领校秘书,阅定九流,亦无谶录。成哀之后乃始闻之”,“则知图谶成于哀平之际也”(《后汉书·张衡传》,转引自《后汉书选》第145页)。 我们认为张衡的论述不足以做为谶纬神学起源的根据。首先,张衡没有注意到《汉书·李寻传》中所记载的成帝时齐人 相似文献
9.
徐龙飞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6):11-28
本文集中笔墨的主要意图,在于以《神秘神学》希腊原典的文本为主要依据,并参照其他文本,①探讨神性黑暗这一《神秘神学》的主题,从而对问题的研讨具有如下的逻辑起点和思维路径的展开:从神秘的黑暗或超明亮的神性黑暗这一主题的分析切入,以(持续不断体现在后文中的)不同的视角,特别是哲学神学、神学以及神秘神学的视角,在与奥古斯丁比较的同时,考量以神性黑暗这一意象所体现的上帝表述的内涵,探讨(托名)狄奥尼修斯的语言风格最具特色之处,特别是所谓形上语言的-结构,亦即表述上帝的超-结构;并且指出,其语言风格表达了基督教始于上帝的精神故乡,提示出基督教从草创时期到独立时期的运行轨迹;他的意图在于借助三位一体概念将人引领到一种神秘认知的高峰,并且同时表述了与神性合一的神秘经验的状态及其无可言说性;此后,本文转入对于《神秘神学》的神秘神学思想的内涵的铺陈与分析,圈点出从认知否定到神秘黑暗的转换,或曰从形上哲学到神秘神学的方法论转换,进而在关联否定神学时探讨上帝作为涵盖一切的形象和否定一切的概念,并由此提示否定神学和神秘神学方法论。同时本文从本体论层面表明并分析了进入神秘状态的理性跨越行为,并随后判断(托名)狄奥尼修斯的神秘神学思想与其... 相似文献
10.
阎国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94-96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1.
论柏拉图攻击文艺的神学缘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春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9-62
柏拉图诗学强烈的道德意味与其坚定无比的神学主张密不可分。柏拉图不仅在一定的宗教背景下展开其诗学批评 ,而且执意让诗和戏剧创作听命于理性神学的伦理规范。正由于此 ,柏拉图对有渎神倾向的诗和戏剧大加挞伐 ,其最终目的是维护宗教神圣和对神的中心信仰 相似文献
12.
郭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众所周知道教徒追求的最高目标是长生成仙,这也是道教信仰的最根本特点。其内容一是生命长存甚至永恒,二则是能力的广大甚至无限。道教追求生命的长存甚至永恒实质上是企图对短暂的现实生命进行超越。其心理根源是人类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有限,从而对生命的短暂产生了悲哀和恐惧,对生命的存在产生了无限的眷恋。道教所追求的对现实生命的超越之形式不同于佛教追求寂灭的永恒和基督教追求末日审判的永生,而是在今世得到生命的永存;尤其是早期道教更以肉体的存在为世间最重要的事,以肉体的长生不死为追求的最高目标。道教的这种思想在其最早的经典《太平经》中即已被定为主调,《太平经》反复强调: 相似文献
13.
翟志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3):303-307
托马斯.阿奎那秉承中世纪经院哲学传统,在全面整合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奥古斯丁神学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一个系统化的理性神学体系。他认为,哲学和神学具有相当密切的内在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自然和理性的方式,对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本质与属性、上帝与世界万物以及人类的关系等神学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说明。阿奎那对理性神学的内容、特征和方法的全面探究,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命本质的孤独感让艾德娜完成了自我超越之后依然难逃死亡。无疑,凯特·肖邦对艾德娜这一悲剧性抉择报以无限同情,然而她极力回避对艾德娜之死的道德怜悯,以直陈事实的勇气和坦诚迎接后世评说,而不是简单的做出品行训诫。从巴尔萨塔的神学美学视角解读凯特·肖邦的传世佳作《觉醒》中艾德娜备受争议的自杀行为,可见神学美学将真善美融合统一,共同呈现了生命摇摇欲坠的惊心动魄。对于生死命题的倾心关注,将生死与美学相勾连,构成了凯特·肖邦的唯美主义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刘文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古代埃及以赫利奥坡里斯、赫尔摩坡里斯和孟斐斯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有关古代埃及人创造世界的宇宙神话。古埃及的三大创世神学体系是埃及冲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既反映了古埃及人对自然的崇拜,又展现了他们的有关社会和王权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论西塞罗的神学立场与宗教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朝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文章具体考察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神学立场与宗教态度 ,指出西塞罗的神学立场与他晚年的哲学立场一致 ,一方面他以学园派怀疑主义的态度对以往神学观点进行研究 ,运用希腊哲学中的理性神思想对传统的、神人同形同性论的希腊罗马宗教进行批判 ;另一方面又站在有神论的立场上批评以伊壁鸠鲁学派为主的无神论思想。文章结合西塞罗本人的宗教经验对他的宗教态度进行辨析 ,指出他高度重视宗教的社会作用 ,但把传统和习俗作为宗教信仰的基础 ,又用宗教信仰作为政治、法律的合法性证明。最后结合实际 ,指出研究西塞罗宗教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毛竹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5):12-20
在《神学与科学的想象———从中世纪到17世纪》一书中,冯肯斯坦借用韦伯“世界的祛魅”来表述全书的背景。不同于通常学者将现代世界的科学和哲学的产生归因于17世纪近代哲学去除神学化的努力,冯肯斯坦将神学世俗化的过程追溯到了古希腊哲学与希伯莱律法传统,并澄清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在某些关键的问题与主题上对两希传统的反抗与改造。对此进程,冯肯斯坦以“适应原则”和“世俗神学”作为他论证的核心术语。本文从贯穿冯肯斯坦早期和晚期学术生涯的基本问题入手,探讨贯穿在《神学与科学的想象———从中世纪到17世纪》背后的学术关切。 相似文献
19.
王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4):135-146
神秘主义是儒家建立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汉代经传中的天人感应、祥瑞灾异、阴阳五行等理论,为六朝志怪提供了知识来源与价值支撑。通过梳理政治神学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代经传赋予古代"志怪"的叙事逻辑和政治价值。经学对六朝志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志怪袭用经传神学的故事和阐释灾异的路径;经传神学赋予"灾""异"重要的认识价值;经传神学塑造了古代小说道德劝善与"怪力乱神"的叙事模式。儒家的政治神学赋予各类怪异以政治和学术的价值,形成了志怪小说"称述异事""殊怪必举"的特点。后世学者如洪迈、纪昀等热衷于志怪小说,应在经史之学的知识传统中予以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两汉儒学神话的不同性质进行了评判:西汉之儒者与神话整体上呈现出跟皇权对抗的态势,儒生的革命是西汉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东汉王朝则真正把儒学建立为国家宗教,故儒学神话跟皇权文化合作亲密。两汉的儒家神学与皇权的关系表现为由对抗走向归依。两汉谶纬的性质也因之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