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灭中国品牌:外企在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因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阔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外企的目光,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的主要方式。如柯达公司当初进入我国市场时就是通过并购我国的胶片企业而迅速发展壮大,并取代富士成为我国胶片行业的领头羊;法国达能公司也是通过收购我国最大的桶装水生产商上海梅林正广和公司和娃哈哈、乐百氏而成为我国饮用水市场的“老大”。不可否认,外资并购对我国企业的发展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有利于打破国内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瓶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国内企业往往想凭借外资并购来谋求更大的发展。但是,天…  相似文献   

2.
随着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的全面展开,外国投资者对内资企业的并购逐渐增加,特别是加入WTO以来,外资并购正逐步升级。本文基于我国外资并购的现状,对现阶段我国外资并购的法律和政策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外资并购法律体系,完善外资并购的产业政策,以保护我国的大型企业和重点企业,保障国家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并购已成为外资进入我国的一种重要方式。虽然外资并购带来了一些我国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但随着大型外资并购案的增多,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关系到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并购,导致其对国内市场垄断及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逐步放松外商在中国进行产业投资的管制,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外资并购过程中,国内企业从外资中获得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该文从西北轴承外资并购案例入手,分析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相关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消除负面影响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南孚、双汇、厦工等曾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落入洋人之手.外资并购日益成为牵动国人神经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大年产超过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3个。90%的合资合作企业使用的是外国投资者的商标,国外品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90%,在化妆品市场占75%,在食品、医药行业占30%-40%……这种态势引发了人们对外资并购的整体审视和制度反思。外资并购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市场垄断。买断、封杀我国的民族品牌,削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威胁我国经济安全等负面效应。为此,政府必须立法,规制外资的并购行为,以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主体虚置及中国市场体制和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政府应该在外资并购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应着力构建支持外资并购的制度体系,促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同时对外资并购进行引导和监督,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时事政策     
权威观察我国提高外资并购警戒级别8月21日,发改委组织讨论“关于对中国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重组并购的决定”,此文件将决定徐工、洛轴和山东天润曲轴的命运。8月8日,商务部等6部委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原以为外资并购国企很快会有所定夺,但事情并不尽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加入WTO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一些产业全面对外开放背景下,外资掀起了一场对我国行业领航企业并购的浪潮,由过去的“帮贫”到现在的“掐富”。外资大举并购我国行业领航企业,南孚、好孩子等便是典型的代表。在“民族力量”南孚电池被并购后,今年二月份中国童车业内“第一品牌”企业“好孩子”被一个国际私人投资机构——太平洋同盟团体以1.225亿美元收购,成为中国第一起杠杆收购;三月份,G华新公司第二大股东HolchinB.V.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是“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第一个外资按该“办法…  相似文献   

9.
趋势     
外资开始重视中国农村市场 随着中国城市市场的日趋饱和,外资已开始重视农村市场。摩托罗拉等洋手机生产厂商已表示下一阶段会把策略调整为“下乡”。日前,麦肯锡大中华地区董事乔纳森指出,许多企业忽略了  相似文献   

10.
美国私募基金巨头凯雷将徐工机械揽入怀中,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入股华菱管线,比利时英博集团天价将福建雪津啤酒收入囊中,疲软多年的水泥业已成为外资最青睐的香饽饽……一时间,“外资并购”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词。当人们对外资并购风潮投以关注的目光之时,警惕外资“恶意并购”的呼声也逐渐增强。时刻保持对外资“恶意并购”的防范心态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然而,这个话题却渐渐演变成“外资并购=恶意并购”,甚至出现了某些令人不安的“妖魔化外资”言论。事实上,“恶意并购”并不是外资的专属,两者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卡特彼勒成众矢之的最近一…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外资更多地采取并购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以参与国企改制的名义积极并购国有企业。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问题的对策,其中包括我国外资并购监管的改进、外资并购法律法规的改善和国有资产价值评估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海外并购是跨国并购的一种形式,是指一国的企业通过一定渠道的支付手段和支付方式,以获得部分或全部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权为目的,从而组成以长期经营为目的的新企业的一种活动。通过这种并购,企业既可快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又可  相似文献   

13.
正多元的利益结构,多方的利益主体,交织在一起的各种利益关系……如何保护外资并购领域的国家利益?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FDI)成为各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重要模式。就我国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呈逐年增长之势。中国已由过去潜在的市场变为现实的市场,外国投资的结构、地区和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也由早期的"三来一补"向外资并购等新的方式转变。然而,正如《中国产业地图》一书所指出的那样,目前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如:目前在国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政府在跨国并购中的规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初发展至今,全球一共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跨国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从80年代末开始,外资逐渐尝试以并购的方式进行对华直接投资,并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本文系统地论述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概况,发展趋势和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外资并购中政府规制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针对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本文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政府规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完善我国政府规制跨国并购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两会”上,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德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日渐升温的并购提出了强烈质疑,他提出“要警惕外资垄断性并购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6.
钱敏 《管理科学文摘》2009,(13):117-118
随着WTO后过渡期的结束,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活动更趋频繁。从法国SEB控股苏泊尔到强生控股大宝,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并购触动着每个中国人。外资并购虽然带来了机遇,却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动因、方式、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几项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球并购潮中的一部分,我国不仅也遭遇了外资并购,而且许多跨国公司还推行了“中国重点发展战略”,把我国纳入全球生产体系,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洋 《经营管理者》2013,(23):183-183
本文在详细介绍我国化妆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外资对我国化妆品行业的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依据欧莱雅、强生、资生堂等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投资案例,分析了外资化妆品行业取得成功的原因与民族化妆行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据此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对策:一方面,政府要扶持企业,改革税收制度,强化化妆品市场的安全管理,构建和完善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研发,树立品牌,注重市场细分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政策的逐步开放,外资并购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引人瞩目的一大亮点。本文以1995-2011年间发生的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事件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研究外资并购对我国目标上市公司的财富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目标公司在短期内可以获得显著正的累积超额收益,而在长期内并不能获得显著的连续持有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20.
曲扬 《经营管理者》2009,(15):214-214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加之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招商引资基本战略,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中国市场。然而,随着大量垄断倾向现象的出现,外资并购的反垄断审查问题以及外资并购是否会带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