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早期艺术、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三个阶段.当前国内大多著述将艺术的特性定义为审美功能、社会教化功能和非功利性,实际是将现代艺术用以概括所有艺术.现代艺术的自律性反思早期艺术的功利性,后现代艺术的消费性和他律性又在颠覆现代艺术的自律性,每一次艺术的转变都是因为有一种力量推动其审美功能发挥作用并改造艺术的表征,而这种力量就是除审美功能之外艺术所具有的恒定特性——反思与颠覆.  相似文献   

2.
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以及抽象派等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主义,其审美形态不是传统的“再现美”而是“表现美”,它是依据艺术家内在的审美感觉逻辑创造,一种具有独立自足的形式有机体的美,这种审美体验昭示出现代城市大众已抛弃了有距离观赏、品味的传统审美习惯,而按照新奇、轰动、同步、渴望行动来组织社会和审美反应;在现象学层面上,从图像表象角度审视现代主义的图像意识内涵,不仅可以深化对现代主义艺术审美内涵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揭橥它们为什么采用复合视点法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张晓平 《学术界》2007,(1):204-208
台湾现代主义诗歌是在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生存时空下产生的现代艺术。诗人们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时空意识。透过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和其中表现出来的时空意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台湾现代主义诗人的审美经验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现代主义与现代化是现代艺术社会理论中彼此相关的一组范畴.波德莱尔、齐美尔、本雅明、克拉考尔、阿多诺等社会理论家,不仅阐述了在现代艺术家、作家身上显现的时间、都市主义和审美救赎等论题,而且对理性化、世俗化的社会启蒙前景和技术化的文化工业充满了忧虑.他们试图在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中寻求自然与社会之间可能的和解.  相似文献   

5.
审美现代性,是与现代艺术发展密切相伴的核心问题。审美现代性出自西方知识分子艺术家批判资本主义、挑战西方传统审美文化的双重动机。从19世纪以来,审美现代性不断实践其批判意识,创造新的文化景观,质疑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审美现代性也是一个悖论性的历史存在,包含了激进与颓废、先锋与媚俗、艺术自律论与功能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纠结,并面临着"艺术终结"的困境。本文将审美现代性置于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视觉文化研究中的"图像转向"等知识背景中,借用福柯知识考古学、乔纳森·克拉里的视觉机制研究、阿瑟·丹托"艺术终结论"等理论视角,围绕"审美现代性"与自律性美学、结构主义与"现代知识型"、知觉的悬置、语言(学)转向等四个看面,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知识论考察,以期开启一个重新审视现代性悖论及其景观化的方法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古典侦探小说和现代主义文学是共存于现代主义语境的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前者简洁明快的叙事特点,有悖于后者的深度模式。然而古朴的艺术形式并不能掩盖其精神实质,克里斯蒂的古典侦探小说从本质上回应了时代精神,它巧妙地将古典与现代结合起来,以传统的形式展现出现代主义诗学的诸多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媒体出现的数十年间,出现了大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大量新媒体艺术形态。当代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不仅解构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解构了以往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而且颠覆了以往的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审美阐释模式,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艺术与审美实践,使审美情境、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与审美心理、审美创造、审美接受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工业与审美自治分别是艺术生产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理论的代表,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理论内在逻辑发展的追溯,试图揭示出它们之间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与同一,并通过当代审美实践的理论考察,指出它们之间看似截然不同的理论主张却统一于启蒙理性的当代实践———审美泛化。  相似文献   

9.
审美主义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审美形式既是艺术得以挺立的内在生命,又担当着对既存现实特别是当下人性进行全面修正的历史责任.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凭借审美形式的异在效应颠覆和解构既在的社会形态和异化的人性结构,从而动态地实现着世界景观和生存方式向更高层次的无穷跃迁.  相似文献   

10.
艺术自律性范畴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源 《江汉论坛》2004,(2):111-113
本文围绕艺术自律性范畴讨论了现代性语境下的诸多概念,并就“自律性”的由来、发展及其与现代性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做了分析。通过对“艺术自律性”、“分化”之间关系的说明,指出了“艺术自律性”对于区别现代性概念不同层面内涵的重要性,进而辨析了艺术自律性对于审美现代性的存在和否定性特点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有必要在特定的情景下区别艺术自律性的两种内涵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场特殊而复杂的文学大变革,它以其背离传统、鼎新革旧的艺术形式以及荒唐奇异的扭曲形象来折射现代社会中的人生百态。本文试图以海明威、福克纳等美国作家的短篇小说为例,探寻20世纪美国短篇所表现的现代主义艺术特征,旨在体现这一时期美国短篇小说在形式、结构、表现形式及语言等方面的多样性、新奇性和灵活性,同时也留给现代读者更深广和回味空间。  相似文献   

12.
自十九世纪开始的现代主义艺术可被看作是一场反幻象运动.它把此前的现实主义艺术视为幻象主义,认为它们在给人提供虚假满足的同时蜕变成了政治统治的帮凶.现代艺术要打破的正是这种审美幻象,其反幻象主义策略包括以丑代美的反审美艺术,以凸现艺术表现的媒介和形式来消解内容的反再现艺术,以及用现成品来取代艺术创造的达达和波普艺术等.反幻象主义的许多艺术主张并非无可挑剔,它仍旧不过是逻格斯传统改头换面后的延续而已.  相似文献   

13.
香港现代派小说在文本建构和审美取向上与传统小说有诸多不同之处,独特的文本营构和文本形式是人们解读活动中重要的审美依据。由于香港现代派小说并不局限于对西方某一现代主义流派技巧的接纳,某一作品往往带有泛现代主义或偏重于某一现代主义元素,其特征是———召唤元素型文本建构:激发解读的审美再创造;互文元素型文本建构:文意的派生与交相引发;网状元素型文本建构:共时多向的传送信息;感觉元素型文本建构:在内在结构中寻找意蕴。  相似文献   

14.
马大康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28-135,159,160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文学艺术是作为现实对立面被建构起来的,它处在与现实相异在的虚构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的结构,是由肯定现实存在与控诉现实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艺术意识形态与艺术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种悖论式关系恰恰最为有效地包孕着政治潜能。文学艺术的审美形式是感性形式,它由感性秩序构成;文学艺术就是以此对抗现实秩序,培植新感性,而这正是社会解放的起点。审美形式具有双重性:商品化与抵制商品化。作为一种形式,它为文学艺术设定形态,赋予可复制性和特定的价值,使它无奈地沦为商品;而另一方面,审美形式又让文学艺术获得自律性来抵制商品化。  相似文献   

15.
西方悲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5-13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文化的转型期,在新的文化视野中,现代悲剧美学表现出对传统悲剧美学的颠覆与反叛。现代悲剧在以下方面呈现了对传统悲剧的发展与变异:悲剧人物由英雄人物转向日常普通人;悲剧冲突由从关注外在社会转向人类内心关照,由情节冲突转向精神冲突;悲剧旨归由道德教育和社会批判转向文化批判和人类的终极关怀;悲剧效果由审美教育走向反审美;悲剧精神由悲剧精神降格为悲剧感;悲剧实质由外在实体悲剧走向内在哲学悲剧,体现出现代悲剧现代主义色彩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论美学的现代发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现代社会获得确立的根源、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作者认为 ,虽然美的观念和对美的思考古已有之 ,但美学学科的确立却是现代社会发展后的产物 ;作为独立的现代人文学科 ,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审美和艺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 ,而是在其对审美艺术的阐释中渗透了现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原则———美学是现代人文精神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主义艺术中,为了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艺术家无所顾忌地以非理性方式肢解自然并使人非人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代艺术家加强了对形式的艺术探索.于是,形式语言堂而皇之地成为时代艺术的特征.形式语言不再处于旧有的反衬地位并逐渐摆脱依附的共存关系后,就改变了艺术审视的主体,使美学理论与思维得到重构,并且拓展了审美的范畴,丰富了美的内涵,使艺术创造有了更加自由的发挥和创造.  相似文献   

18.
西方审美现代性所彰显的审美独立与救赎,在沈从文的文论中成为一个对西方资源与中国传统资源共同改造和穿越的中国式问题.沈从文主张审美与艺术的相对独立性,反对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但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将审美与启蒙功用联系在一起,从而扩展了审美范畴的社会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沈从文把思想文化的改造和人的启蒙教育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现代审美追求具有启蒙和人的心理本体建设的人文精神.其文论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审美理想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和现实指向,构成了中国审美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传统.  相似文献   

19.
现代技术化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由话语文化形式向形象文化形式的转变,在摧毁传统的文化等级秩序的同时,也消解着艺术对意义的深度追求,其实质是审美韵味的丧失,这使得文学阅读的审美意义在其淡出现代社会审美文化中心舞台之后,反而更加强烈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历史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为探索期。意识流、荒诞、象征、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现代主义因素开始出现在当代小说创作中。这时还处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形式的借鉴阶段,艺术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异。从1985年到1988年为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高潮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艺术观念和形式技巧竞相登台,超新猎奇,各领风骚。许多作家的艺术风格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但也潜伏下疏离当前文化环境、受到读者冷落的危机。从1989年到90年代中期为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转型期。在危机中,现代主义小说进行了自我调整。减弱形式实验,中止文本游戏,重视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命运,追求价值深度,是转型期现代主义小说的整体特征。新时期现代主义小说是作为传统现实主义的对立面进入当代文坛的,以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尊重和全新的艺术实践,冲破了当代文学封闭的格局,从而促进了审美意识、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表达方式的变革,扩大了小说的表现范围和功能。但也存在着把个人化体验推向极端、迷恋形式技巧、晦涩玄奥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