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学论     
所谓"政治文学",就是反映与政治相关的生活,表达作者的政治意向,或参与政治斗争的文学,其核心就是文学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它包括两种:一是政治倾向文学;二是政治斗争文学。中、西方政治倾向文学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中国和苏联的政治斗争文学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政治文学具有它特殊的美学意义,当然也有审美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工农兵文学,和国统区、沦陷区文学,是两种同质而异类的文学。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人民性,都属于人民的文学;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审察和表现生活的着眼点是阶级斗争;而后者则是以"社会"的眼光来观察和表现生活。在从作品的构思看,前者展现的是理想化的情节发展;而后者展现的则是生活的本相。在表达感情时,前者是政策性的情感抒写,而后者则是个人性情感的宣泄。前者采用的是大众化的体式和语言,而后者则是运用个人独特的表现形式。总的看来,工农兵文学是政治文学、宣传教育功能文学,而国统区、沦陷区文学则是社会文学、认识功能文学。纵观自上世纪4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其呈现的就是这两种文学的发展态势。而这两种文学,也都是当今仍然需要的。当然,两者又都需要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学论     
所谓"政治文学",就是反映与政治相关的生活,表达作者的政治意向,或参与政治斗争的文学,其核心就是文学与政治的紧密联系。它包括两种:一是政治倾向文学;二是政治斗争文学。中、西方政治倾向文学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而中国和苏联的政治斗争文学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政治文学具有它特殊的美学意义,当然也有审美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学和新时期文学都是政治大动荡中,为寻求文学的解放和自由而发生的,都是大变革、大转型之中的文学,且都具有开局的性质。但是,前者具有政治、思想、文化、历史全方位的视野,而后者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却是囿于政治的眼光,缺乏历史的观照。寻根文学和朦胧诗虽有历史的视野和中西方的观照,却又缺乏政治的热情和参与精神;前者描写的是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的问题、性格和心态,后者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的视点却只是政治路线,而寻根文学和朦胧诗却又往往囿于文化方面。总的说来,五四新文学的胸襟要比新时期文学宽阔得多,因而它的影响也要大得多。由此说明,我们的作家不但要有对于国家前途的牵念。还要有纵观历史、眼望世界的气概,当然还要坚持文学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6.
多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和创作界的一些人,往往只注意了政治对文学的影响和制约,而忽视了文学表达和依附政治的需要,因而他们对政治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实际上,文学对于政治的需要,不但是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同时也是文学发展的一条规律。而文学对于政治,既有内在的需求,也有外在的需要。当然,在"文学需要政治"的命题中,尚有好些具体问题值得人们重新思考,特别是要以文化的眼光来审察政治,使政治不只是"政治",更是一种"文化",这才是对"文学需要政治"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7.
交叉性在拟超文本文学和超文本文学之中都有相似的存在,其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图文交叉与声像化转向,前者由文字造景和语图互文构成,后者则走向一种视听交叉的超媒体。这深刻地体现了拟超文本和超文本的内在关联,超文本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现的文学"怪物",而是拟超文本历史积淀的结果。但两者的交叉性却又并不相同,从拟超文本到超文本发生了从静态向动态、单层向多层、平面向立体等多方面的新变,超文本因此而浸染着独特的"机器诗意"。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理论研究中,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历来都是文论工作者经常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自"五四"文学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学与政治往往相互交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梳理带来难度。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也总是渗透着政治的影响,文学与政治关系的论争往往就成为各种学说产生的思想背景。因此,文学的本质或本体的相关理论作为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一种理论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二者关系的亲疏变化。文章以"文学本体论"为切入点,对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中,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关键词--"影响"与"接受"原则上是一回事.但在"关系"数轴运行指向上,前者往往呈现出被动的意味多一些;而后者则与之相悖.外来性和隐含性是前者凸显表征;后者往往是一种理性"拿来"或全盘"移植".健康化的国际间文学(文化)交往模式不仅仅是互动的,而且也应当是平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弱势文学(文化)礼遇"影响"与"接受"之"恩赐"的频率要胜过强势文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苏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源头.其源流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解放区文学在理论建构上,整合了苏区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和功能的政治化、革命化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解放区文学继承了苏区文学的小型化、通俗化特征,以及成绩突出的话剧艺术经验,从而使后者更好地服务于革命的现实斗争.当然,苏区文学的某些缺失也给解放区文学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从文学史的重修到高校现当代文学教学,从创作到批评,从出版到文学活动,各方面都体现出一种过分推崇所谓"纯文学"、过分关注"闲适"类作品、而将带有一定政治功利性的文学给予抑制和遮蔽的极端化倾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出于对以往政治压制文学的反拨,但矫枉过正;二是将政治这一概念作了狭隘的非科学的理解;三是先锋小说家们对"文学反映生活"的理解既有科学的一面,也有同样狭隘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文中将大文学分为“现实文学”与“传世文学”两大类。前者采用口语书写方式,后者采用书面语书写方式,从而避免了对“文学”的笼统模糊的认识。现实文学与传世文学不仅书写方式不同,写作动机与写作手段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论文主要从政治文化与文化领导权等理论视角来认识与把握改革开放30年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论文对文学与政治关系30年间的发展脉络、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进行了梳理;对政治文化、审美文化、商业文化三大主要文化形态作了粗略总结;对经典作家文化领导权理论作了具体分析与阐释.论文针对文学与政治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粗浅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1980年前后,主流政治文化成为构成这一时期文学生产语境的最重要的元素,也是各种文学现象和作品生成的主要驱动力量。所谓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是事同一体的文学现象,只是由于后设的理论研究需要,才把一个统一的文学现象分割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事实上,它们都是以政治理性回顾、反思历史左倾错误,以之探讨新的社会发展可能和文学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15.
女神文学与女胜文学——中印文学比较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和中国文学中存在一个奇特的女性世界——女神文学和女胜文学。在这个世界中,女性是优胜性别,是主宰,是正义、智慧、勇敢和力量的象征,与现实世界存在巨大反差。其成因是:女性本能抗争,对父权社会的必要修正与母权的部分回归,反映女性社会功绩。女神文学与女胜文学有三点差异:前者发祥早,后者出现较晚;前者富于浪漫,后者以写实为主;前者多配偶神,后者既有配偶,也有单身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德·昆西作为英国的浪漫主义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将文学划分为知识文学和力量文学并倾向后者;周作人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主将之一,借用前人的提法将文学划分为"载道"和"言志"亦倾向后者。人们常认为这两个两分法是相当的。然而它们虽相似,却亦有不同。研究表明,他们所处的时代及文化影响了他们的文学思想,体现在他们对文学的理解、态度的既相似又有不同,这就是他们两分观的相似与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可以延异为书写的艺术,"语象""字像"和"书像"串联起两种艺术的图像关系,基于这种关系的理论批评即可名之为"文学书像论"。首先,同一篇文学写本,关注字像还是关注书像,决定了它可能被视为语言艺术还是图像艺术,"实用—艺术"二分法并不能有效回应"书写何以成为艺术"。其次,语象延异为字像,字像存储在了记忆中,书写使语言成为了可见的;被书写的字像就是书像,被欣赏的书像就是艺术——这就是语象、字像和书像的异质同构,前者依次孕育后者并隐匿在了后者的肉身中,由此奠定了"文学书像论"的学理基础。再次,语象作为书像的母体,决定了后者表现前者之可能,具体显现为书像"图说"文意而生成书意,于是出现了书意和文意的唱和;在这一意义上,书艺堪称中国美术之冠,因为它所表征的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而同为图像艺术的绘画只是"存在的薄皮"。  相似文献   

18.
对宋词来说,文学传统有两个方面:一是唐五代词的传统,一是宋以前中国文学的传统。就前者而言,男女情爱的内容、香艳柔婉的风格,都被宋代词人所继承;就后者而言,中国文学的诸多传统,都在宋词中得到了充分的继承与延续。宋词继承了文学传统,也丰富、补充、发展了文学传统,从而成为中国文学传统之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语境制约着文艺界,也决定着文学规范的生成。建国初期建立一套无产阶级文学规范,成为当务之急,"新的人民的文艺"应运而生。根据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文学规范中也为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随着过渡时期的压缩,社会主义因素增长并逐步成为唯一的因素,这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为最高的文学规范提供了契机,其被一步步确立为最高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史上,社会政治功利观在文学功能中一直处于决定的主导的地位,造成功能地位的严重颠倒、错位和恶性膨胀。文学功能是由艺术(审美)功能、社会功能两大方面所组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后者必须在前者的制约下才可能发挥有效的影响和作用。政治功利观只是社会功能的一个构成元素,应当摆正位置,不可牺牲和挤压其它诸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