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调查结果显示,西部村级小学教师目前的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离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需要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培训和帮扶力度、完善制度、进行专家引领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着科学精神并结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我们把学前——小学教育统称为小学教育,与此相适应的教师教育就一体化为小学教师教育。无论从实践还是从理论的角度考量当前的小学教师教育,我们发现,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没有赢得与大学教师相同的专业学术地位。不仅如此,即使在大学教育阶段,大学生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素养、生活素养和道德品质。而诸如此类的现象与支撑我们现有的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有着内在的直接关联。科学的知识基础不仅决定专业化水平,而且直接决定着专业人员的工作效果。所以,分析批判、重新解释与建构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和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以全球化视域为实践时空,以教育哲学方法为理论引擎,我们对小学教育的特质、目的以及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特性和知识基础进行了理性透视。教育即人性建构,具体化为生成、建构小学生的自我责任、自主方法和美感。基于此理论建构,我们突破了过去关于教育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有关教育知识的狭隘的、肤浅的表述,提出了根据性知识、目的性知识、工具性知识等全新的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理论,并且详细阐述了在小学教师教育领域这些知识的具体内容。这样,不仅促使小学教师教育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也使我们对小学教育的认识走向更深。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在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要在中国小学教师队伍中培养学习型组织,以提高中国整体小学教师队伍的水平。本文通过对美国小学教师管理特点、教师发展、教师行为评价和教师培训等几个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基本见解。  相似文献   

4.
自教育部宣布实施"清退"政策之后,西部地区农村代课教师这支特殊的教育群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文章在对西部地区农村代课教师存在基础进行客观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解决西部地区农村代课教师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仍有许多争议,培养效果尚未得到实际深入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选取西部某市农村全科小学教师为典型案例,实证探讨农村全科教师培养效果,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发现:在就业地域上,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基本实现定向农村就业,但以乡镇中心小学就业居多;在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情感上,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总体上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但多数“未来不愿意在农村长期就业”;在多学科教学的全科特性上,主教1门兼教1门是常态,但是音、美、科学等学科胜任度仍相对不足。研究建议:完善就业政策和流动机制,科学化服务农村全科小学教师就业;多方联动、完善服务体系,填补农村全科小学教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职前聚焦“一专多能”、职后体现“教为所长”,发挥农村全科小学教师优势  相似文献   

6.
论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中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小学教师的本科化 ,并且有部分硕士、博士进入小学。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开始提高小学教师的学历学识水平 ,小学教师本科化逐渐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问题 ,力图从整体上对小学教育专业提供建设思路和发展建议 ,促进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由于教师信息素养在教育信息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现状、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为了对教师信息素养的相关理论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大同市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开展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水平和现存问题。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城镇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成果,发现了城镇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小学教育是教育中的基础,基础教育关系着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小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小学教师素质培养的意义和做法两个方面来阐述小学教师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我国教师教育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国小学教师教育专业中科学课程的重新构建是科学教育变革的核心。本文在对小学教师教育科学课程设置的历史透视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科学课程建构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自身的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逐步提升,但与国家要求的学历目标仍有相当距离。小学教师尤其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教育经费和教师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影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快现有师范院校结构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开放化,完善我省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养模式,加大教师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3.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8.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