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延安文学并非左翼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2年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纪元,在此前后的解放区的文学被称为延安文学。而中国的左翼文学应特指上海左翼十年的文学。但在一些论者的文章中,认为延安文学就是中国的左翼文学,尤其是认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文学是中国左翼文学的极端发展,这是不对的,是对左翼文学的曲解。实际上,延安时期的文学确实对左翼文学有些承传,比如在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上,强调了文学的政治性等,但对这种关系的确证又不仅仅是左翼文学的发明。抛开苏联、日本左翼文艺思潮的影响不论,这在中国也是有其…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初期,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史家,既有着西方的文学视野,同时由于他们所观照的对象的特定性,又深感中西方文学的巨大差异,从而在书写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关注中国文学的民族特性,从探究中国文学内部特殊的发展演变过程、外部制约因素,中国文学与政治、文化等的关系,文学的解读和传播,文学的空间性等方面彰显中国文学的特征。从中可以考见这时期中国文学史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3.
由广东中国文学学会、《学术研究》杂志联合主办的“抗日战争与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广州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文学学会会长吴宏聪教授主持,有Zo位学者参加。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与会学者以史为鉴,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同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对抗战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肯定,并围绕抗战文学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一、抗战文学在中国农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会学者认为,抗战文学既是五四以来中国反帝反封建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新民主主义文学的开端。抗战文学继承了五四新…  相似文献   

4.
李素 《兰州学刊》2011,(7):218-220
中国文坛在五四运动时期处于全方位开放状态,日本唯美主义对当时的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一些影响。尽管我国并未由此而出现唯美主义文学流派,但是在文学创作的风格上所受的影响却是十分典型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并非是原封不动地接受的,而是结合我国国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了变革。本文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进行了概述,探讨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影响下的中国文学发展之路,分析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并阐述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中国化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无目的的目的——20世纪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正是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的时期,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出现,一方面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冲击和影响的结果,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近百年的流程中,中国唯美主义文学构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学潮流,对中国20世纪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回顾与前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两题许志英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如何处理好文学的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文学走过很长的弯路,有很严重的经验和教训。作为一个后进国家,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论(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古典主义文学论(上)王富仁一我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论》①中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从鲁迅《狂人日记》开始至今的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实际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它有自己独立的表现形式和特...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的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各国华文文学的发展,其总体脉络与中国文学紧密联系,遥相呼应。中国文学在世 界华文文学界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的母语基地、大本营和核心。目前的局 限主要是:汉语的艰深难懂是影响华文文学扩大影响力的一个直接原因;未能加大中国文学的对 外输出、培训并有效地组织中文图书的推广,未能扶持海外各国华文组织建立其流通产业;客观上 我国的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主观上政府在决策上重视不足;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也影响着中国 大陆文学在某些国家影响力的扩大;大陆和台湾的政治上的对立,减弱了相互间的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华文文学,首先是菲律宾多元文学中的重要一元,同时又与中国文学有着密切联系,中菲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久远。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均在菲律宾持续传播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侧面探讨中国文学与菲律宾华文文学的关系:(1)从通商贸易、文教传承到文学交流;(2)中国现代文学与菲律宾华文文学;(3)中国古代爱国诗人、诗作与菲律宾。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晚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的领袖,又是晚清杰出的文学大家,他在文学上致力于文学革新,倡导文学革新运动,为中国文学逐渐摆脱封建文学的羁绊,促使中国文学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清文学革新运动,是在诗、文、小说(当时文人将戏曲归之于小说范畴)等领域全方位进行的。梁启超称之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在这场文学革新运动中,就成绩和影响而言,“小说界革命”最为突出,它改变了中国小说的走向,扭转了中国小说从乾隆以后走向低谷的不景气而走向繁荣,走向近代化,也为“五四”新小说的…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而言,翻译文学指中国人用中文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国翻译文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但由于过去研究界对翻译的本质、特点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很少有人对翻译文学进行专门论述,近代翻译文学史研究也始终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郭延礼先生的新著《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的出版,确立了该项研究的独立地位。近代翻译文学史研究是一个急待开拓的领域,同时也是一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究竟有哪些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民族特点?我们拿什么来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学交流?王齐洲先生的著作《呼唤民族性─—中国文学特质的多维透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月版)对上述问题作了解答。作者关于“呼唤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口号的提出以及对文学民族性的探寻并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故作高调,而是切切实实从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从对中国文学史学科体系的总结与批判,从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透彻分析中来展开讨论的。作者认为,中国文学研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虽成就卓著,但…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的文学选择乔以钢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相对于以男性为主体的文学传统,妇女文学创作无疑显得稀少、零落,但从《诗经》中的女性之声到清朝中叶的才女吟咏,依然构成了一定的文学基础。然而,进入20世纪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并非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其本...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域外思想文化(特别是文学和文学思潮)异质对中国原有文学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学对自身变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影响ZO世纪中国新文学传统形成和发展的三个基本因素。本世纪,由于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革命与社会观念的新旧交替,文学这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的反映,必然关注这一系列社会革命和思想变革,并相应地摒弃旧有的文学观念,产生新的文学意识与之相适应,与之相配合。社会的巨大变革也为文学提供了不断更新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因此,中国在20世纪文学意识的主流,一直表现出较强的时代使命感。本世纪…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文学发展史、是一部深受中国文化和文学影响的历史。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日本文学中每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的产生,几乎都与中国文学的薰染密切相关。秦汉六朝时期,中国文学输入日本,促进了日本民族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后唐代文学之于奈良、平安文学,唐宋文学之于五山文学,明清文学之于江户文学,都有过极其深刻的影响,明清小说对江户文学的影响,最为巨大,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一秦汉时期,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揭开了序幕,这还只限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实际上,中日关系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公…  相似文献   

16.
蔡宁  王利华 《社会科学论坛》2007,(11):159-160,F0003
生存悲剧是人类文学的共同话题。中国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无数的悲剧作品竟然没有堆垒出一座悲剧文学的高楼大厦,没有构建起足以与西方文学相媲美的悲剧殿堂。究其原因,民族思维中强烈的现世意识遮蔽了中国悲剧文学穿越芸芸众生向无限天空眺望的目光,以至造成中国悲剧文学的悲剧性缺失。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30年代中国讽谕文学,大体包括社会──政治讽谕文学、道德──人生讽谕文学、风俗──文化讽谕文学三型。它们或者针砭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恶,或者解剖市井细民和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与变形灵魂,或者探寻国民性的优劣和风俗文化的得失,不仅在主题与题材领域丰富了30年代中国文学,而且在文体风格上为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情结”─—从《夜读偶记》谈起殷国明现实主义(realism)对中国文学来说,是一个极其醒目的概念。我们不仅能够在几乎所有文学史,大学理论和谈论文学的场合遇到它,而且为此不断地卷入一场又一场的论争之中。在当代中国,在所有的文学上...  相似文献   

19.
有人断言,“香港文学在香港,香港文学研究在内地”。此话并不全面。香港学者对香港文学的研究,比内地还要早。还在内地闭关锁国的1964年,罗香林教授就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作过《中国文学在香港之发展》的专题报告,不过他谈的是在香港的中国文学,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香港文学,且当时还未有明确的“香港文学”概念。到了1974年9月,吴萱人在《学苑》发表了《20年来香港文学的嬗变》,从宏观上论述了与内地文学分流后的香港文学的发展变化。1975年7-8月,香港大学文社主办“香港文学40年文学史学习班”,编印了《…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行程中,清末民初文学是其艰难的过渡期。考察清末民 初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世界走向中国”的文化大背景下,形成了基本是单向输 入、被动接受的文化传通现象。期间,文学翻译在整个文学变革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学救 国、文学启蒙的声浪在清末民初成为一种时代的强音,甚至给人以过份强调政治色彩、使命意识的 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