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素以“流质善变”、“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昨日之我”的多变性格见称于世。然而,透过梁启超这一“不易捉摸”的性格因素,人们不难发现其潜意识或思想深处仍然隐藏有一些相对稳定的个性特质。据笔者考察,新民之道堪称梁启超多变反复的一生始终思考关注的问题之一。 新民理论在梁启超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民理论的历史评价一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以往的论者或以它是抵制革命的反动理论而不屑一顾,或充分肯定它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所起的巨大启蒙作用,却很少有人对这一思想作出具体详实的研究。笔者认为,梁启超新民思想的萌生和发展,与中国固有文化传统和近代特定的社会历史土壤不无关系。孕育新民理论的文化传统主要有二:其一,中国文化重视“人的自由”和强调培养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的传统;其二,  相似文献   

2.
对汪伪政权的建立及其性质的争论,是中日战争史研究上一个较大的焦点问题,但是,对以汪伪政权为代表的傀儡政权的政治、经济及社会支配结构的内容和实际状况的研究目前还不够充分,从汪伪政权追求政治独立的角度谈论汪伪政权和新民会关系的专门研究到目前为止更属凤毛麟角。本文旨在对汪伪政权性质的研究提供新的观点,并围绕汪伪政权的成立与华北的特殊性问题,阐述了汪精卫与日方的对立,新民会与东亚联盟间的矛盾与对立,以及汪精卫及其追从者与日本当局及既成亲日政权间的权力斗争,同时有力地论述了以“政治上的独立”形式表现出来的汪精卫政权的建立构想是如何得以进行的,指出最终只能必然导致失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在器物、政治近代化失败之后,人的近代化则成了先进知识分子探讨的新课题。在这一条件下产生的梁启超的“新民”理论,通过塑造一个具有近代人意识、特征的“新民”形象来推动人的近代化,因而对青年一代从传统中蜕变出来,向近代人转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败后,受到西方近代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影响,梁启超超越洋务派体用界限,转而从文明主体人(国民)的角度,试图通过改造中国国民劣根性,重塑符合工业文明时代要求的崭新国民素质的路径,以达到救国甚至创新文明的目的.但是,新民思想处于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再加上中国社会根本缺失西方式的人的解放的内在支撑要素--西方工业文明的技术、生产以及社会等,都决定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具有民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与《新民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前,特别是20世纪最初几年,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学家,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比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深层结构进行反思,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时代课题。粱启超起初在《清议报》上发表《呵旁观者文》、《中国积弱溯源论》、《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过渡时代论》等文,抨击中国人奴性、旁观等“劣根性”,提出新时代新国民应有的“德性”。接着,从1902年开始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连载了他的10万余字专著《新民说》,全面剖析了几千年封建文化积淀在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国民性的种种…  相似文献   

6.
7.
书话是现代文学中重要的文学创作现象。在相对冷寂的书话理论研究中,对创作实绩丰富却面目模糊的书话进行概念的厘定及文类特点的归纳廓清是首要工作。书话大致显示出短札式、小品化、抄书体的体制特征。叙事、抒情、议论、说明等表现方式的综合运用和适当变化建构了书话独特的体式。  相似文献   

8.
高瑞泉 《学术界》2024,(1):5-21
在“道德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的《新民说》表达了“新民之道”的多项意谓。该书以明确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以建设“公德”为契机,以“利群”为道德之总纲来平衡公德与私德,目标是造就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应的“新民”。解读《新民说》,不宜纠缠于表述之欠周延甚或前后扞格,而可悬置系统哲学的框架,以观念史的方式钩玄提要。“新民”的历史形态是由“臣民”变为“国民”或“人民”,在道德界则应超出“私德”扩展“公德”。真正把握其“公德”观念,需要对“德”有逸出一般行为规范的界定,明确其包含“品性”“德行”和“行动”及其“力量”之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会看清梁启超所谓“公德”实际上包含了一个观念群,它们由五对相反相成的观念绾合而成,涉及到形上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诸学科,对它们作辩证综合方才能描绘出梁启超心目中的新型理想人格,汲取其对于我们今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无数志士仁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奋勇战斗,前仆后继,甚至以身殉国。著名的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一)左宝贵,字冠廷,1837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原籍山东齐河县,其先祖于乾隆年间迁至费县地方村(今平邑县地方镇)落户。父母早年患病相继辞世。青少年时代的左宝贵,孤无所依,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左宝贵经历人间辛酸,感受世间不平,继承了回族人民的尚武精神,生活的坎坷又磨炼了他刚毅的性格,奋志从军。1856年,左宝贵投江南军营,开始了…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新民学说与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华 《船山学刊》2001,(1):85-88
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依次经历了器物、制度、人的现代化的艰辛探索。而梁启超正是这种人的现代化探索的始作俑者,他的新民思想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致力振救国家危亡的青年。有人甚至说:“过去半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1)早年毛泽东也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就梁启超的新民学说同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关系作些粗浅的说明和探讨。一 中华民族在经历鸦片战争惨败的巨大疼痛之后,开始逐步结束自我陶醉的盲目状态,开始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落后和黑暗面。而认真地反省并形成认识自己的自觉历史运动。这种历史运动,最…  相似文献   

11.
杨玲 《云梦学刊》2001,22(6):121-123
话语参与者的共有知识和会话原则是话语意图得以有效传递的前提和保障。话语意图的传递分两步一是说者在意图的控制并指导下说出话语;二是听者在对该话语进行理解时领会说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初,梁启超在他主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新民说》(1902.2.8—1903.11.2),系统地提出了将传统的中国人改造成为近现代的中国人的方案。对塑造新民形象的紧迫性、新民人格的特征、新民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揭开了道德观、人生价值观和人的现代化深刻变革的序幕。重新审视《新民说》对新民人格和新民之道的构建,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型的特征,对当代社会的理想人格建设也不无益处。一、“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开始思考改造中国的根本途径,走上…  相似文献   

13.
地母主题存在于中国和希腊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但同一文学主题在不同的民族神话中呈现出不同的生态审美意蕴。从现代生态审美视域和跨文化比较的角度,运用现代生态文艺学的批评方法来探析在中希文化语境中地母神话故事的审美精神,分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异质特性、生态审美意识以及文学隐喻,透析出中希地母神话故事在书写地母形象上叙事模式、精神内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地级市地位论--兼与撤地强县论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金成 《学术界》2004,(2):107-120
本文阐述了地级市作为一级行政机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提出了地级市是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单元的观点.通过完善地区级城市的功能,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将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弱化雀和县级政府,强化市、镇政府来逐步减少行政层级,以达到政府精简高效,为老百姓减轻负担之目的.为推动或加快地区级城市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强产业聚集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为城市居民和本地区的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报告还提出了若干完善地区级城市功能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近些年来,土地(主要是耕地)急剧减少,已经引起上下的普遍关注。如何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数量的急剧减少呢?最近,笔者在综合分析导致土地问题日趋严重深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供有关部门和关心此问题的同行参阅。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关于诸葛亮躬耕地主要有襄樊隆中说、南阳宛县(卧龙岗)说、南阳但未必卧龙岗说、襄樊但未必隆中说四种。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所载诸葛玄南下依附刘表和刘备三顾茅庐以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自述,可以看出,刘表不可能将与自己关系一般的诸葛玄安排在襄阳,诸葛亮躬耕地应当在今南阳地区,并极有可能在新野或邓州境内。襄阳是诸葛亮的重要活动地而非躬耕地,隆中说为后人附会。  相似文献   

18.
把毛泽东思想同邓小平理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是今日中国思想理论界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错误倾向.要统一地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定不移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是我们在新世纪胜利前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话风与作风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理解和全面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既是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本质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理论,也是革命的理论,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和高度统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基础在于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离不开社会主义运动,但一些冠以“社会主义”名称的运动并不一定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些政党和政府自称搞的是社会主义,但并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做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必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