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之一。塞万提斯的意图是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骑士小说属于骑士文学的一种。所谓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其思想核心是“忠君”、“护教”、“行侠”,即为封建君主和天主教会卖命献身。它的特点是:用一些脱离现实生活的内容,曲折离  相似文献   

2.
正磨难是上天赐予的最好礼物。正如诗中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若一路顺风顺水,未必是什么好事儿,经受过磨难,懂得了珍惜,成功的滋味才那么甜。在马德里的监狱里,塞万提斯写成了著名的《堂·吉诃德》。那时他穷困潦倒,甚至连一本稿纸也无力购买,只好把小块皮革当作纸来写稿。当时,有人劝一位富裕的西班牙商人资助他,可那位富翁答道:"上帝禁止我去接济他,因为他的贫穷使世界富有。"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奋力笔耕的塞万提斯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举跻身世界知名作家行列。《堂·吉诃德》成为世人皆知的经典名著,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至今。瓦尔德·罗利爵士那著名的《世界历  相似文献   

3.
披衣服的“披”,如果学生写成“被”,老师是一定要加以纠正的。但是清朝文字学家徐灏说:“披衣之‘披’,乃‘被’之假借。”按照他的说法,“披衣”倒应写成“被衣”,才是正字。他说得对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被”与“披”的本义说起。《说文解宇》衣部:“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从衣皮身。”《论语·乡党》:“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孔安国解释说:“今之被也”。郑玄注:“今小卧被是也。”《楚辞、招魂》:“翡翠珠被。”王逸注:“被,衾也。”由此看来,“被”  相似文献   

4.
十一月十六日下午,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赫曼·沃克(HermanWouk)应邀来我校作了“关于英、美文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的学术报告,受到热烈欢迎。沃克先生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犹太作家。他一直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已陆续发表了《法隐号起义》、《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等九部长篇小说及其他作品,其中《战争风云》、《战争与回忆》,经过翻译介绍到我国,深为广大读者熟悉和喜爱。在报告中,沃克先生回顾了几个世纪以来作为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的英、美文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他认为,十七世纪初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问世,标志着现代小说雏形的诞生。到十九世纪中、后期,现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中国文化巨人曹雪芹的不朽名著《红楼梦》,既是小说巨著、文学珍品,更是艺术美的结晶.它融汇了文学、戏曲以及绘画、建筑、园林艺术等多种艺术美,多方面地体现了曹雪芹的美学思想.曹雪芹虽然没有文论专著遗世,象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一样,但他从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出发,在《红楼梦》里,有时用“作者自云”,或直接插评,更多的是通过书中人物的语言,精辟、深刻地阐述了他对文艺的看法和他丰富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四人帮”垮台以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新得到了贯彻。“清官”与清官戏这一禁区终于被冲破了,不仅得到毛主席、周总理赞扬的清官戏《十五贯》重上舞台,而且文艺界与史学界对“清官”与清官戏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清官”一词,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如《梁书》卷20《刘季连传》(《南史》卷13同)说他“早历清官”。他是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早历清官”也是在刘宋时期。这里所说的“清官”与本文讨论的“清官”含义不同,那时的“清官”,是指被名门望族,特别是北方来的名门望族所垄断的一部分被认为是“清要”、“清贵”的官职,如  相似文献   

7.
被他”一词,“被”音“披”,是联绵词,形容大而软的东西落下的声专。《太平广记》引《启颜绿》“嘲骆驼”,形容骆驼的蹄子“被他”,即言骆驼走路的时候蹄子大而软,踩在地上“被他”、“被他”向。类似的还有“傅怃”,是一种水煮的面食,“博饱”即形容其下到锅里“扑通”的声响。  相似文献   

8.
“象征互动论”这个术语是布鲁默(H.Blumer)首创的,他认为这是他“在《人与社会》一书的一篇文章中多少有点随意杜撰的不大规范的新词。不知道为什么它却流行开来,并且现在已被广泛使用”。《人与社会》一书的目的是综观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并被当作“每一门社会科学的精神实  相似文献   

9.
知音 《21世纪》2009,(10):28-29
由一个古老的承诺引出的话题 400年前,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他的小说《堂吉诃德》第二部的序里说,收到中国皇帝用中文写的一封信,邀请堂吉诃德前往中国游历,皇帝还说要建一所学校,用来教授塞万提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五四”以来,孔子受到片面的否定,他的“诗教”观点,也被认为是违反阶级斗争的文艺观,长期受到“讨伐”,其实是不公平的。 根据《小戴礼记》的记载,孔子曾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论语》也记载过孔子的话:“《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可以怨”。司马迁在《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中引申这  相似文献   

11.
命运多舛的西班牙作家《堂吉诃德》的作者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万德拉(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一生艰辛,经历奇特。他21岁时卷入皇家院内的一次争斗,被判砍去右手的刑罚。为了躲避酷刑,他逃离家乡前往意大利。在那里他先参在他历经坎坷、穷困潦倒的境遇下孕育出的作品,其中自然映出作者自我的体验和情感。塞万提斯在谋求生存之余,潜心创作。他用了8 年时间完成《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小说于1605年发表,受到人们的喜爱,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12.
艺术形象是反映生活的特殊手段,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形象的创造。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里说:“戏剧应该是人生的镜子,风俗的榜样,真理的造象。”黑格尔也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表明艺术与形象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众说纷纭,有肯定的亦有否定的,如狄德罗说:“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准备谈谈《鸿门宴》的主题、人物及语言,而以分析人物为重点;在分析人物时,以谈项羽、刘邦二人为中心;在刘、项二人中,以谈项羽为主。 一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记述了项羽的一生,写了他身上的优点,写了他的成功,写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立下的功绩;也写了他身上的缺点。写了他的失败与灭亡。在《项羽本纪》中,最被人称道的是“渡河救赵”、“鸿门宴”及“垓下之围”三部分。其中“渡河救赵”突出了项羽的功绩,在“救赵”中,项羽是一位了不起的盖世英  相似文献   

14.
从《野草在歌唱》与《饥饿》中“他者”的心灵旅途和最终归宿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在居于中心主导地位、具有决定话语权的种族和处于边缘状态、沉默的弱势族裔之间的交互中,弱势的民族的“他者”形象是无法选择的,更是无从辩解的。“他者”只有在认真地、真实地审视自己和内心的时候,才有可能被重新描述、被重新界定,也只有摆脱被给予的、被强加的形象,揭开蒙在脸上的厚重面纱,才能真正寻求到最终的出路,以高昂的、自我肯定的姿态呈现在世界面前,而被“他者”的时代终将会随着“他者”的这一真面目示人时刻的到来而结束。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被公认为“大器晚成”的作家 ,他不为人知的早期杰作《鸡鸭名家》证明这是个误解。他“晚成”于 2 0世纪 80年代 ,仅仅是由于特殊的时代。然而他又并没有像大部分同时代作家那样被时代“耽误”,反而创作力勃发 ,这是由于他特殊的性格、学识、立场以及艺术天赋。也正是这一切 ,决定了他生趣盎然的大写意风俗画的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6.
张养浩是一位博洽多能的文学家。其著述极丰,有政论集《三事忠告》三十篇;诗文集《归田类稿》二十二卷;散曲集《云庄乐府》。作为政论作家,他被时人称道“卓乎有所见,而不杂于权术”、“确乎有所守,而不夺于势利”、“慎举(夹刂)言,人所难言,……虽令尹子文之忠,不及此也”;作为诗文作家,他被时人称为“魁杰”,其作“千载而下,凛有生气”,“卓然可传”;作为豪放派散曲作家,他被后人誉为“博学硕德”,“言真理到,和而不流,诚为治世安乐之音也”。然而,对这样一位名人作家,以往的研究却极为薄弱,解放后出的各种文学史仅提到他的个别散曲,寥寥数行,迄今为止研究张养浩的论文也不过十来篇,且多数集中到[山坡羊]《潼关怀古》等个别散曲的赏析上。  相似文献   

17.
段义宗是唐末的南诏诗人。他“一歌一咏,捷应如流”“雅善词章……言论风采,倾动一时。”他曾出使前蜀,因不愿朝拜,削发为僧,号曰大长和国左街崇圣寺赐紫沙门银钵。《全唐诗》和《全唐诗补逸》录存其诗五首。其中《题大慈寺芍药》和《题三学院经楼二首》等诗当作于为僧之时,均颇具唐诗情韻。另有《思乡作》一诗在当时就被称为“高手”之作。这些诗在当时已甚流传,如《题判官赞卫听妓洞云歌》虽较粗疏浅率,诗意不多,也在人们“口俗之间,无不缮写”。  相似文献   

18.
苏洵的军事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洵“颇喜言兵”(曾巩《苏明允哀词》)。他的《权书》(共十篇)、《上韩枢密书》、《审敌》、《御将》、《兵制》,都是“言兵”的专著,其他文章也往往涉及军事问题。他的“言兵”之作也同他的其他的著述一样,具有“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广田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年轻人读了会笑,中年人读了会思考,老年人读了会哭。这揭示了这部伟大小说的三重意义。首先,它是搞笑的。是的,堂吉诃德可能是古今中外所有文学作品中最为可笑的一个角色了。塞万提斯有一双圣手,他让堂吉诃德几乎在所有的人情事理上都保持清醒,但却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让他糊涂,这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理想,具体说就是堂  相似文献   

20.
《女神》中大部分诗作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研究《女神》,人们一定要把它和“五四”运动的时代联系起来,这诚然很有必要。因为郭沫若的创作生活“是同着新文化运动一道起来的,他的事业发端,是从‘五四’运动中孕育出来的”。《女神》就是那个狂飙突进的时代产物。但还有一个事实也是不应忽视的,就是郭沫若在创作《女神》的那个时候,正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学习。虽然他已知道自己两耳重听,不可能行医,虽然他也已决定走文艺的路,但他毕竟还是天天在接触医学知识及与之有关的各种科学知识,而且在此之前,他也学过不少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可以说,他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