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读书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工作繁忙时,也坚持读上几页,如果一天不着书,似乎觉得少点什么,于是养成了以读书代休息和以书催眠的习惯。但老实说读书也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感觉十分充实。我的读书方法是:读古代的.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合理价值资源;读现代的,注重了解国情、省情、县情、民情;读外国的注重吸收一切外来文明的合理成果。读书的实践使我立正体味到:读书能完善自我、丰富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跨越自我。读书不仅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而且能让人得到精神享受。不仅读文学作品右这种感觉读…  相似文献   

2.
第一,必须把读书学习当作是开展工作的一项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读书与工作常常发生争时间、争精力的矛盾。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是:读书是工作必不可少的准备,而工作则是读书的延伸。犹如没有准备仓促上阵很少能打胜仗一样,作为领导者如果不读书、不看报、不思考问题,就很难在工作中避免盲目性、摇摆性。只有把读书真正当作是工作的一部分,才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摆脱一切不必要的应酬,静下心来,刻苦攻读。第二,必须心中有数,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并实施读书计划。学海无涯,书海无涯。…  相似文献   

3.
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似乎是个很“低级”的问题:这还用说吗,谁不知道读书重要?我也经常向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获取(增长)知识。”听上去无懈可击.从小学到大学。他们一直是这样被教育着的,从来没有怀疑过它的下确性。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助于知识经验的增长和个人学习及成长。高品位的阅读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成长。教师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寓教于趣,引导孩子渴望读书;寓教于法,引导孩子善于读书;寓教于用,引导孩子阅读好书;寓教于情,引导孩子体验收获。  相似文献   

5.
短信平台     
《人才瞭望》2014,(4):110-110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清朝著名文学家张潮战斗是男人一生的主题曲:"20岁的男人活理想,30岁的男人活拼搏,40岁的男人活奋斗,50岁的男人活进取,60岁的男人活余热。"魅力是女人一生的风景线:"20岁的女人活青春,30岁的女人活韵味,40岁的女人活智慧,50岁的女人活坦然,60岁的女人活轻松。"——夷明  相似文献   

6.
1 小时候,我们打过赌,他说:“姐,我不想读书了。”我气势汹汹地大声对他喊:“不读书,没出息。”他噘着小嘴不服气:“哼,我将来赚的钱肯定比你多。”中专毕业后,他就去了广东,而我去了北方念大学。路是自己选的,后果得自己承担。我念大学后,他还给家里寄过几次钱,信誓旦旦地在电话里说:“姐,等我混好了,让你过有钱人的日子,你等着哈。”  相似文献   

7.
书如鸡汤     
王伟 《人才瞭望》2010,(7):83-83
我读书的时候必然忘记周遭,忘记旁人。每买到一本喜爱的书,忘记吃饭.它就是饭,可口的心灵鸡汤:它是玫瑰花.是情人寄给我的礼物;它是跳动的心,俨然跃到纸上。给予我澎湃的力量;它是我的“一帘幽梦”,多少寻觅在其中。  相似文献   

8.
杜仁 《人才瞭望》2010,(4):95-95
书痴:指古代专心读书之人。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书库:是指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虽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甚,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可是,对于“世界读书日”,在普通老百姓当中,基本是陌生的。有位记者一连问了10人,仅有2人称听说过,却没有任何具体的了解;而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有“世界读书日”这项活动。  相似文献   

11.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身享用它的‘利息’。”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智慧,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高尚。捧起书本,博览群书,让读书成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年长的读书人常教导晚辈:读书、读书,就要强调读,不强调读、朗读,还叫什么读书!实际上,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说明了朗读带来的好处.它告诉我们,多朗读.才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多背诵,才能终身受益.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未来研究极富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奥雷列奥·佩西在他的报告《未来100年》中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提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题记在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里,读书自学无疑是提高社会个体和群体素质的成功路径。(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向来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乃至读了多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便成了文化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红蓝选择     
人大经济学博士李晓鹏在《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一书中,讲到在法学院读书时老师曾经带领他们玩过的一个游戏,叫做“红蓝选择”。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设立了国学研究院。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回忆道:“国学研究院的教授称为导师.当时只有四位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导师学问既大.其读书方法可借鉴之处亦多。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设立了国学研究院。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回忆道:“国学研究院的教授称为导师,当时只有四位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导师学问既大,其读书方法可借鉴之处亦多。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人眼里,爸爸是个“狠”角色,甚至有些人用“痞气”来形容,但我始终觉得爸爸的“痞气”是建立在他深厚学问的基础上的。一个人如果只读书不骂人,那么他可能是个历史学家;如果只骂人不读书,那么他可能是个流氓学家;而如果两者兼备,那他就是李敖。  相似文献   

18.
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学习(特别是初中学生)最为重要的事情。所以要指导初中学生认识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读书人读书成瘾,爱书成癖,日久天长,气场往往与众不同。文雅些说,是书生气;直白点讲,是呆傻气。称泛“书生”,臧否未定:直呼“书呆子”,褒贬自明。好在书呆子不以为忤,反倒乐用张岱语来解嘲:“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话虽这么说,书呆子心里也明白,那些与己有交情者,大多仍属同一类人,毕竟同声方可相应,同气才好相求。  相似文献   

20.
麦家曾经说过一句话:读书是件冒险的事情,因为烂书太多。看烂书,像吃了一个坏苹果,吃出一只昆虫,或一嘴农药,魂都吓走了,谈何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