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书法在当今高校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所起到的不可低估的特殊作用及功能,使我们的大学生在欣赏和评析祖国传统的古今艺术瑰宝的同时,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切实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陶冶性情、弘扬正气,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这便是中国书法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艺术氛围、书法美学、人文书法的全景考查,对当代充分弘扬人文精神,博采众长,使书法美学体系的建构日益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校师范类专业开设书法课程,不仅是师范专业认证的需要,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审美能力的育人载体。在师范类专业书法课程教学中,存在书法观念淡泊、专业师资缺乏、课时与班级安排不当、支持条件不足等问题。师范专业课程设置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提高师范生对于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学习兴趣;适度放宽书法专业教师的引进政策;书法教学安排更为合理的课时,灵活课程时间跨度,方便实践课程分组施教,并加大书法课程教学所需场地与设备设施的建设力度等。通过多措并举,着力提升师范类专业书法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法圣地兰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崇尚书法文化是绍兴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创办兰亭书法学院对于弘扬书法文化意义深远.兰亭书法学院肩负着修复书法人文精神的重大文化使命,需要在把握书法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拓展文化视野,发掘办学功能,作出文化贡献.  相似文献   

5.
民俗书法这个课题以往很少有人研究。本文从民俗与民俗书法、民俗书法与书法艺术、民俗书法与书法艺术的原生状态、广义的民俗书法与民俗书法在因特网时代的嬗变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当今中西文化快速交流的时代,讨论民俗书法,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民俗书法理论,以及书法艺术的理论和创作的创新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艺 《新少年》2021,(1):25-25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书法技能、审美情趣和意志品质,盖州市长征小学积极营造校园书法氛围,编撰书法校本教材,形成书法教学特色,不断引领学生"读好中国文,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高等师范类院校书法教育的发展状况,针对书法学本科阶段专业技法素养与教师教育课程、专业理论课程素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以书法师范教育为中心,提出解决不平衡发展的对策,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能够担负起传承、弘扬书法的新时代书法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美育作为育人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社会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美育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书法专业如何践行美育的传播,提升高校学生的美育素质成为书法专业在实践中的重要使命。高等书法教育应该挖掘古代书法的发展规律及风格的技法表现,以大众化的方式让更多人得到美育的陶冶。在高校实现书法的美育传播就要注重字外功夫,感知实践的魅力,以书法基础教育为媒介。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长丰县农民书法家邓之元原是一名油漆匠,他经过多年潜心钻研,独创了铁字书法。他练就的这手绝活,不仅弘扬了祖国的书法艺术,而且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0.
核心能力培养是高校书法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高校书法“课程+研究性活动”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专业教师匮乏、忽视书法文化与理论、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研究性活动不足等问题,进行深入改革:通过关注学生所达成的核心能力与毕业要求的联系,兼顾书法课程的“文化性”和“技能性”;将书法文化作为课程思政要素合理融入其中,增加书法理论学习内容重视书法基本运动规律,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与课程学习的结合,以及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改革效果显著,并据此提出高校书法课程改革的建议,即关注毕业要求,聚焦学生核心能力;融入思政要素,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 ,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根据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 ,文章就在工科院校开展书法艺术教学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及文化修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科举书法是晚清帖学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举书法有如下特征:结字讲究"平正端庄",执笔强调"指死腕活",笔墨上则推崇"羊毫浓墨"。其中,结字平正打上了道德烙印,紧执笔法和选择羊毫笔是受碑学书法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高师书法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目标定位、技法训练、审美趋同现象等几个方面对高师书法教学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密不可分,科技与艺术密不可分,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加强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关系国家与民族兴盛的千秋大业,其中书法艺术教育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开设书法艺术课程,不仅可以强化大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大学生对民族感情的认同,还加速了学生品行节操的养成,使学生素质修养得到提高。新世纪美育教育的蓬勃开展,从一定意义上讲会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一领域中我们美育教育工作者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在专著《中国人》和《苏东坡传》中站在西方人接受心理的角度阐释中国书法,提出了独到的书法美学观点。林语堂充分肯定了书法的地位和价值,分析了以“动”为核心的书法美学范畴,以西方抽象画为参照来阐释书法的性质,并且以形式分析法为基础阐释书法美学欣赏。林语堂的书法美学观维持了书法“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平衡,他在80多年前提出的书法美学观点对当今中国书法文化的国际推广仍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笔墨遒劲、嗜书尤甚的帝王书家,其在书法实践上的成就以及对后世书法理论和审美意趣的基奠上,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唐太宗对书法的挚爱主要表现为:始开崇王之风,躬耕翰墨书论,督学馆设书科。其"法度森严""雅正中和""尽善尽美"的美学思想恰当地诠释了初唐书风的审美风尚。"书""教""论"贯穿了唐太宗书法艺术的整个生命历程,也为唐太宗的翰墨情结及其在书法史上的成就作了贴切的注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画素有"书画同源"之说,但历代的解说都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其实在书主要用来指称书法之后,中国书画的真实面貌一直都是书画同体。这种同体低层次的表现是使用工具材料上的一致,较高层次是笔墨技法的一致,最终则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道法自然"上取得统一。实践表明,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是书画一体的。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是当今文坛上难得的文学艺术家,其书法如同其小说一样倍受关注。从学术视角对2005年“贾平凹书法事件”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分析这一书法争议现象的社会成因后,结合“文人书法”盛衰史的梳理给贾书以时空定位,最后从艺术本质对其书法风格特点进行了剖析,认为他书风近年浑厚古茂、斫雕为朴的变化更多地暗合了其文风的某些特点,同样体现着强烈的个性印记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其书学观及书法实践对当下书坛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宋四书家之一的米芾平生涉猎甚广,以书法名世,其卓越的书法成就名垂千古。本文简略介绍了米芾生平、嗜好与精神风貌,着重论述了米芾的书法师承、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体会独到的书法技巧等,并论述了米芾书法存世作品的现状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