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对马克思美学思想和人口思想的认识,文艺学与人口学可交叉整合为一门新兴学科——"文艺人口学".主要研究一定时期内社会环境和艺术生产方式中的社会人口、创作人口、读者人口与作品数量和质量相互关系及发展规律,将"人口"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四要素结合,建构以"文艺人口研究"为中心、四要素双向同构的新图式,展开文艺人口与经济、社会、文化、城乡等相互关系的"环境研究",着力创作、接受、传播、人口迁移等"主体研究",强化作品思想内涵与人口审美素质、人口综合质量之间的"质量研究".以文艺人口学视野观察特定时期作者地域分布、空间变化,分析创作资源多寡与"审美贫富差异"问题,以期通过调整文化政策,优化国家文化艺术版图.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以代际和谐为核心的体现个人、家庭和社会对老年人尊敬、关爱、帮助、赡养为主要内容的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资源在当代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对促进代际和谐仍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以当前四川已步入老龄大省为背景,分析了四川的孝文化资源对于构建全省老龄人口与青年一代之间代际和谐的积极作用,论证了开发四川孝文化资源对于促进全省老龄人口与青年一代之间代际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口结构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变迁与人类自身发展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研究掌握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对于进行人口预测,制订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人口结构各因素中,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这两大因素的人口自然结构,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生物基础.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快速变化,造成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可持续发展包括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两个部分。本文尝试从消费社会学视角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建构可持续消费文化的条件及其社会文化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科学发展观是国情和现代化及社会全面进步的合理选择,其理论基石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 会、科教互动平衡和协调发展。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人口与环境可持 续发展是前提,人口与科教文化可持续发展是手段,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全部基础条件和终极因素。重建公 平与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包括生产与消费的规范,人与物的现代化,社会与文化的融合,社会文化与经济伦 理的升华以及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人口文化与其他文化既有相似又有区别。人口指由各种特定关系纽带连接而成的个人群体、群落和集合体。人口文化寓于人类文化之中。人口文化发展必须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人口文化必然包含民俗文化因素,往往通过民俗文化表现出来。人口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类自身的符合规律性的生产与再生产问题,是促进人类社会向更加富裕、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人口文化建设应遵循党的十六大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化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学理论,它研究文化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规律性。研究文化在社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某些社会和社会人口群体的文化活动、文化水平及这些人口群体在文化范围内的需求;研究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性;研究社会制度和文化机构在生产领域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大规模、持续性非永久乡城迁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重点研究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面临的多重矛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市民化能力之间的矛盾、地方政府城市化动力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分担之间的矛盾。据此,本文提出了深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改革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激励机制;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分担机制,提高地方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成本的负担能力等三方面破解思路。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流行对人口安全影响的评价研究——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安全作为一个涉及与人口诸多要素相关的概念,正被广泛应用于评价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协调程度。艾滋病对人口安全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分析艾滋病对人口安全的影响,找出艾滋病与人口安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人口安全的高度来研究艾滋病预防问题,有助于系统全面地把握艾滋病对人口、社会、经济的影响,提高人口安全的预警能力,对于人口安全系统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面对现代化发展的傈僳族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傈僳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而要调适、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就必须从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入手,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是发展民族教育,实现人的现代化;二是转变人的观念,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人是各种欲望的综合体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多是处于欲望、社会文化环境与人格的冲突之中 ;在小说中 ,张爱玲从显型与隐型双方面揭示了人的欲望 ,并且通过一系列女性形象对女性生存问题进行了探索 ,是“五四”以来“人的发现”的深化和具体化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欲望的束缚、个体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需要而带上的人格面具 ,也都是张爱玲小说中的表现对象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成长的文化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人类群体,企业家成长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企业家成长与文化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为此,应该更新文化环境观念,即从传统的"文化环境"过渡为全新的"文化生态"概念。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所孕育的文化生态是迥异的,所以,对企业家成长的影响也很复杂。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文化生态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逐步改善的,制度转型成为中国企业家成长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评论派"在20世纪20年代与鲁迅之间的论争,实际上是东、西方留学生之间的思想分歧与论争,是当时不同的文化流派关于中国现代性的不同想象导致的必然结果。他们一方坚持欧美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另一方则主张效仿法俄的社会暴力革命方式。虽然文化启蒙曾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但是由于鲁迅对文化启蒙的巨大失望,所以在"呐喊"之后已经"彷徨"。这场论争既是鲁迅思想转向的标志,也是其思想转向完成的象征。它意味着鲁迅已经放弃文化启蒙的理想,而主张立竿见影的社会革命。其实,鲁迅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文化启蒙主义者,其文化启蒙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但是文化的相互交融与渗透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性标志。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的“文化借壳”现象引入注目,外来的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成为文明对话在中国的成功范例之一。而“文化借壳”,体现出嘎德忍耶门宦九彩坪道堂及其穆斯林教下在恪守伊斯兰教信仰根本的前提下对“主流文化”“国家文化”的认同,这种认同,促进了西北地区多民族杂居中的文化交流,减少了文化冲突,有利于文化理解与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是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现实载体和鲜活样本 ,是正在变迁着的一个片段。流动不是无意义的 ,流动着的不仅是人口 ,也是一种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无论是在流动的启动还是流动中的经历 ,都渗透着文化观念的变迁 ,文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行为模式取向。通过文化社会学视角 ,对流动人口进行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的深层剖析 ,其实是在研究社会的深层运行机制 ,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个社会中的结构、制度、行动者与文化之间相互建构、相互制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乡村社会关系的转变,创造了新乡贤培育的时代舞台。民族旅游场域培育出了多元化的乡贤结构,其中新乡贤可分为本土乡民类的"守土"乡贤、"返土"乡贤,以及旅游移民类的"外来"乡贤和"外籍"乡贤。尽管旅游新乡贤群体内部异质性较高,但持有不同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的个体都实现了向综合精英型乡贤的多级跳跃及角色转换。新乡贤在民族旅游社区中扮演着文化传承者、创业示范者、社区融合者和文化传播者等多重角色。同时,多元社区角色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旅游新乡贤的基本实践;经济能人是他们的成长基底;文化代理人的公益性与经济能人的代表性打开了新乡贤与政府沟通交流的渠道,承袭了传统社会"国家-士绅-民众"中的中介角色,践行了新时代背景下"双轨制"的乡村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从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看 ,我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增长已超出适度规模 ,从农民生育子女在经济上并不划算这一客观事实看 ,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效用”理论并不能圆满解释西部地区人口膨胀的原因。生育对贫困地区的人们并不全然基于市场理性 ,生育还连带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及社会情境。因此 ,西部地区要降低人口出生率 ,求得适度人口 ,不仅要借助于人们生命逻辑之外的控制力量 ,即人口控制的成功 ,而且要依赖于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生育文化的形成 ,即通过文化的变迁 ,使人们在生育行为上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从《论语》鬼故事专号看现代中国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各种文化层面和不同文化源流汇聚一处的时代 ,《论语》的鬼故事专号是反映这一时代特色的集合点 ,通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摩擦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思潮的冲突 ,都能在它上面找到踪影。  相似文献   

19.
儒道的对峙与冲突是历代历朝都不少见的社会现象.虽然起初它仅仅是一种教派争锋,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它却已明显地超出了这一范围,而是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反映了一个民族思想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也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生活表征.无一例外,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会表现儒道冲突的现象或主题,而<红楼梦>则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教育隔离主要表现为学校隔离,在不同性质的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之间就处于一种空间隔离的状态。调查发现,学校作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化的主要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蕴含了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的不同社会交往逻辑。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发展同伴关系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局限,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触的大部分是相同身份的同学,与本地的学生几乎处于隔离的状态,对他们的社会融入感产生了负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融入感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社会融入感不仅具有代际传承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