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波 《阅江学刊》2014,(4):100-104
介词和名词组成介词结构,基本功能是引介,连词的基本功能是连接。对连词和介词所作的区分主要考虑的是语义关系。介词和连词的区别并不总是那样清晰,学界纷纷提出“关系词”、“连介词”等概念,甚至有人主张完全合并介词和连词。古汉语中关系词“虽”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语法化过程,从“连介词”完全变成了连词。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中的“于是”是一个用法灵活、意义复杂的词或词组(短语)。说它用法灵活是指它在句子中位置不定,语法作用较多而言的;说它意义复杂是指它在句子中的词性不定、译义各异而言的。考察“于是”的用法及词性,我们发现,“于是”一词的词性,不外乎连词和介词结构。那么,连词和介词结构又怎么才能区别开呢?下面我们就以《史记》为例,从形式、功能、意义上分析一下。一、连词。主要用来承接上文。(一片于是”类。这个“于是”是指译成现代汉语后的意义,也可以译为“这样一来”等。现代汉语中的连词“于是”正是从古代汉语的双音…  相似文献   

3.
徐桂梅 《学术交流》2002,(4):125-128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研究的试金石。用这一试金石检验“把字结构”的研究,便可发现我们的许多认识尚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反映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则是教材和教师只讲“把字结构”的语法构成方式而回避为什么和在什么语境下用该结构,学生只会造“把字句”,但在交流中回避使用该结构。从修辞的角度探讨操汉语的中国人创造和选择这一言语结构形式在文化、民族心理以及表达习惯等诸方面原因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既使一个字也会有 3千年的历史背景与积淀。书中列举了从汉字起源的传说起 ,到“龙”的传说、“风”的传说 ,“仁”的传说 ,“楷”的传说等可称之为汉字文化史上主导词汇的汉语 ,从汉字与文化、社会、人类生活等的关系出发 ,做了深刻阐述。全书共 2 74页 ,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汉字文化源流探索@水上静夫 @凉水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介词“于”使用的随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词“于”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虚词,它的主要用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①同动词连用,引进行为的处所、时间、关连的对象,②同形容词连用,引进比较的对象;③用于被动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而在具体使用上,介词“于”又往往是可有可无的。马建忠曾指出:动词后面的词语如果表示处所时间,可不用介词“于”①,吕叔湘先生说:“古汉语里最常用的介词是于字很多地方这个于字可用可不用……”②。阅读古籍,我们注意到:不仅引进处所时间的介词“于”可以不用。引进行为关连对象、比较对象和行为主动者的介词“于”也可不用,分词“于”不仅是“可用可不用…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有其自身的语法体系,语序则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本文运用描写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三个方面对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的语序进行了较详细的描写:一是介词结构和谓语动词的先后顺序;二是作宾语的词语和谓语动词的先后顺序;三是介词及其所引进的词语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7.
杜松柏 《社科纵横》2009,24(12):92-94,100
对举嵌置式四字格是汉语词汇中比较独特的一种结构,具有鲜明的对称性。本文从语义结构、音韵和平仄三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对举嵌置式四字格的对称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里“可”字约略出现1770余次。同早期和同时代的白话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比较,《红》里“可”字出现的频率较高,用法也较为复杂。就其来源看,较多的是属于当时通行的普通话,但也有历史汉语语言成分的残存,北京地区的方言土语在书中也有反映。这样,由于普通话和方言,共时与历时等问题都纠缠在一起,再加上汉语复合词的构成方式与词组的构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致的,这就给我们考察“可”字的用法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试图从词(词素与词素的组合)、词组(词与词的组合)、句子三个不同平面上来探讨“可”字的功能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冯莉 《学术交流》2012,(9):166-169
现代汉语中的"相对"一词具有词汇化、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其相互关系等多维度研究价值。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历时与共时分析,考察"相对"一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发现该词从上古到近代经历了从短语到动词的词汇化过程。在现代汉语阶段受到间接语言接触和语频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动词发展到形容词,并且形成向介词、副词和话语连接语多路径虚化的多向语法化和构式语法化发展的复杂趋势。  相似文献   

10.
BEFORE结构的理解及其翻译路东平before结构是英语中比较常见的结构之一。凡是学了点英语的人都认识before这个单词,因为它是英语中最常见的时间概念词之一。它可以用作连词、副词或介词。无论它是何种词性,其基本含义为“在……之前”。然而在许多情...  相似文献   

11.
一、要重视文化因素
  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往往具有“视而可识,察而见意”的形象特征;字形中充溢着鲜活的诗意;汉语的字可以轻易组成丰富多彩的词汇,词组又铺排成千变万化的句子;汉语重文意、重精神。象形的文字,叮咚的诗句,丰富的意象,悠久的文化,是诗,是画,也是史。我们要在教学中,带领、引导学生感受汉语的美丽,感受汉语背后深广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藏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数,民俗文化中的剪纸、灯谜,民间文化中的传说、神话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把内地一些带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东西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2.
说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美学中最重要的语词和概念之一。但是它在汉语中的初始语义却一直是一个谜。一种传统的说法是,“美,甘也。字从羊、大”。也就是说:“美”的语义似乎是从美味中引申出来的。这种说法相当权威也颇为流行,但其实却是望文生义的附会之淡·实际上,从古(?)学的角度(?)美字(?)大的合体字。其字形乃是一个头戴羽饰的人形。(见下图)  相似文献   

13.
<儿女英雄传>中的凭借方式介词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即名宾介词、谓宾介词和其他介词.由这些介词构成的介词结构主要功能是作状语、定语和补语.<儿女英雄传>中的凭借方式介词不仅数量繁多,而且特点显著,主要表现为:1.丰富的介词形式.2.冗长的介词宾语.3.和谐的介宾搭配.  相似文献   

14.
张鹭 《学术交流》2007,(10):141-144
"在/用/把"字短语连用有以下三种格式:1."用/把"字短语位于主语和动词之间,"在"字短语紧跟动词之后。2.三个介词短语同处于主语和动词之间。3."在"字短语位于句首,"用/把"字短语位于主语和动词之间。由于介词短语的位序不同,三式中,动词的类别,补语的类型,"在"字短语的语义指向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而制约它们在句中位序的原则是:事理因果原则、属从原则、凸显原则和语篇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
兰州话书面上写“着”的字,口语中有两个音,一个是[pfr53」,另一个是轻声的尸印]。本文要讨论的是后一种,即读作轻声的“着”。这类“着”词汇意义很虚,主要作语法成分,随着语境中的不同分布,表现出不同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与普通话的动态助词“着”相比较,用法、意义差别很大,应用范围也广泛得多。上溯到近代汉语,可以从一些接近日语的白话作品中看到不少相同或相近的用例。“着”在兰州话中的分布,主要有这么几种类型:一、用在动词和处所、时间词语之间,格式为“动词十着十处所(时间)词语”。例如:五钥匙忘着屋里了解林…  相似文献   

16.
"方言"考     
李先耕 《求是学刊》2006,33(6):104-109
现代语言学传入中国后,人们便用“方言”来对译“dialect”。但事实上两者并不完全对应。“方言”这个词语大概可以汉代扬雄所著的《方言》一书,但书中包含了一些非汉语的异质成分。历史上,“方言”“国语”既可以指汉语,也可以指其他语言。文章试图清理有关材料,就中国古今不同的语言、方言称谓作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东西南北》2009,(4):30-30
“二”,一个在汉语中比“一”或者比任何其它数字都更具有文化蕴涵的字,二手、二心、二把刀、二婚、二奶、二房、二流子、二百五、二道贩子,在“二”的词语组合中,你无从找到褒扬的词汇。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及方言中,都存在着一种语音现象,叫做文白异读。所谓文白异读,实质上是一种又读现象,是指某些字的读音,存在着书面语读法的差异。文读,是“文言读法”的简称,即书面语读法;白读,是“白话读法”的简称,即口语读法。例如:“剥”“削”二字,“剥”字在“剥夺”“剥离”“剥落”“剥削”“剥蚀”等词语中读作bō,在“剥橘子”“剥花生”等词组中读作bao;“削”字在“剥削”“削发”“削减”“削弱”等词语中读作xuē,在“削苹果”“用刀子削”等词组中读作xio。这里,“剥”“削”二字读作bǒ xuē就是文读现象,读bāo xiāo就是白读现象。  相似文献   

19.
古诗文名篇词语解释异议十则程瑞君一、“硕鼠”不宜解释为大老鼠《诗经·魏风·硕鼠》中的“硕鼠”,许多古诗注本、大中学校教材,都解释为“大老鼠”。从修辞的角度看,这种解释很难令人信服。因为从词的感情色彩上来说,“硕”字自古至今都是含有褒义的。现代汉语中的...  相似文献   

20.
金陵生 《唐都学刊》2006,22(2):20-20
在目前学术刊物的审校过程中“唯”与“惟”的用法存在一些歧义,有些编辑将原作者文中的“唯一”“唯我独尊”等中的“唯”字改为“惟”,有些则拒绝用“惟”字。这些都失之偏颇。笔者翻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第五版,第1446-1447页),“唯”“惟”条目“唯独”注也作“惟独”,“唯恐”注也作“惟恐”,“唯利是图”也作“惟利是图”,“唯命是听”也作“惟命是听”等等。可见“唯”与“惟”在大多数场合是相通的,只有在“唯唯诺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惟妙惟肖”词条中两个字才有所区别。事实上,自古以来“唯”“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