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伴随区域规划国家化、区域管理精细化、区域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河南省在谋求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系统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想。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中原经济区战略目标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中原经济区战略重点是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以建设提升特色工业基地为支撑,以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健康发展为保障。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利于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谱写中原崛起新篇章,探索内陆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崛起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其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大量探索性工作.实现中原崛起,必须从法治视角对中原经济区进行研究.文章立足区域发展的大背景,首先明确中原经济区的法律定位,其次针对区域立法本土化,行政执法利益化,法律监督刚性不足,法治文化观念淡薄和法律信仰缺失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通过完善区域立法体系和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优化法律监督,深入开展区域法制宣传教育三个方面来构建中原经济区法治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原经济区发展布局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是建设中原经济区、推动中原崛起的重要内容。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对其发展布局进行调整。在现有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一极两轴三圈四块”的网络化发展模式,有利于中原经济区区域优势的发挥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对中原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剖析,发掘其中孕育的中原品质、中原精神并加以传承和弘扬,是凝聚中原经济区建设精神力量,实现中部崛起这场伟大变革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促进河南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强化东西联动、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方略,也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绝佳契机,能有效破解高校发展"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等问题。高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肩负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探究中原经济区建设赋予高校的责任和使命,谋划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校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对于提升河南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据系统论和协同论基本原理,根据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省政府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促进河南省政府自身建设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协同发展以及通过加强河南省政府的自身建设来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时政府职能应向科学规划、正确调控、系统协调、发挥主导作用和服务功能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转变,向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向实行科学化公共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农民市民化问题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河南要充分认识城镇化中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意义,积极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快速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农民市民化的相关问题,以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原崛起。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企业带来的主要发展机遇,认为企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建功立业最重要的是要找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企业要从优化自身发展战略入手,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练好内功,主要从五条链上做好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9.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规划国家化、区域管理精细化、区域发展模式多样化趋势的加强,河南省系统地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思想,中原经济区的研究一时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通过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联系进行研究,运用综合指标体系对原引力模型中的GDP和人口指标进行修正,采取一般公路和高速公路两种不同运输方式对时间距离进行修正,探讨了中原经济区整体的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广西经济发展的潜力在沿海,后劲也在沿海,广西要发展,就必须率先发展沿海。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区域的优势已经逐步显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努力加快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的重大决策,北海作为该区域的中心城市,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北海将在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崛起扬帆出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