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史》教材《辛亥革命》一章最后有这样的结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起初,我认为这个结论简明、深刻,教师不用多解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当我讲完这一章,只是照念一下上述结论。后来,学生提出了问题:“说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我同意,但辛亥革命失败时,无产阶级还没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却说只有经过它的领导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这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关于辛亥革命研究的成果十分丰富。为更好地继承这份历史遗产,文章在梳理学界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共对辛亥革命认识及其演变的基础上,试就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各种力量的作用、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性质及评价、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主题与发展道路、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诸方面以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高度相关的两个问题经常进入学者们的视域,成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能否催生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第二,近代中国是否完全实现了由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换?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形成了“冲击一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说”的对立以及“天下观”与“民族国家观”的对立。实际上,这些对立是“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两种流行解释框架的表现。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这种对立是近代中国社会“悖论”性质在思维方式上的折射与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悖论”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超越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采取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往常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使民主共和国从此深入人心。其实,这“深入人心”是说不上的。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一文中即讲了“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因而是失败的。究其失败原因,除了我们通常所列举的种种之外,由于历史上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缺乏民主传统,广大群众缺乏为实现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思想准备,则是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就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良玉同志在《世界历史》1988年第3期发表了《对普法战争性质的重新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对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普法战争的性质提出了新的看法。我认真拜读之后,在一些问题上颇受启发,但也深感文中的论点和论据实在令人难以荀同。 《探讨》作者认为史学界关于普法战争性质的“这种两段论划分法虽有一定根据,但并不完全正确。作为一次政治事件,普法战争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它自始至终就表现为对两方来说都属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简要地说,他认定普法战争对于双方来说自始至终  相似文献   

6.
林增平教授撰著的《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一书已于1991年8月由湖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方面所发表的20多篇论文,32万余字。它颇具鲜明的特色。第一,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并自成体系。早在1964年,该书作者在重读《共产党宣言》时发现,在西欧,“中世纪的城关市民等级和小农等级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但在中国,“一部分的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作者于是把西欧和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知名社会活动家容闳,一生历经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整个历史过程。他以“西学东渐”为职志,为挽救民族危亡和谋求社会进步,积极投身于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应时乘势地紧贴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借助其自传体回忆录《西学东渐记》,有助于认识容闳现代化思想生成和演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参加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组织光复会,主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从事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和思想理论建设。他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一切道德皆始自利”的道德起源论在道德起源问题上,章太炎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切道德,皆始自利。”(《菌说》)这个观点是从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自爱说”演变而来的。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李恭忠《孙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变》一文,梳理了孙中山领袖形象的形成过程,阐释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的内涵及其在近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定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沈世培等《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一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解读,认为辛亥革命对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会党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社会力量。梁家贵《会党与辛亥革命》一文,阐述了会党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原因和意义,分析了双方最终分道扬镳的缘由。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慈善思想发生嬗变,传统慈善事业开始了新陈代谢过程。蔡勤禹《清末民初慈善思想的嬗变》一文,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慈善思想的发展和转变,认为这种转变是中国从传统慈善事业走向以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前提的社会保障事业的过渡,在中国慈善事业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这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毛泽东同志正是在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作深层思考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策略,从而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林白水在辛亥革命前兴办新式学堂,筹办革命团体宣扬革命,并创办了《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警钟日报》等重要报刊,对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新闻和教育事业皆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辛亥革命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革命“胜利”了,却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同盟会政纲即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起了巨大作用,但推动革命发展和规定革命结局的主要是反满为号召的民族主义.这正是辛亥革命的政治基础,并决定性的影响了辛亥革命的政局.可以说,近代中国民族思想远比民权、民生思想发达。因此,辛亥革命没有从民主主义的高度爆发,而由民族主义发动;共和之被承认很大程度上是换取和平结束革命的后果,在内容上更多的是取义于“五族共和”,而非“民主共和”.这深刻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汪金友 《中华魂》2012,(1):29-29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国家图书馆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这个题为“东方的觉醒”的展览.吸引了很多的参观者。而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相似文献   

14.
有为的《孟子微》,集中反映了康有为对中国传统道德观的继承,对西方道德的吸收,对近代新功利主义的提倡,以及对未来社会道德理想的憧憬,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转换的标志。《孟子微》中提出的道德与“天则”“教化”说、道德与“人禽之辨”、道德与“三世”说,至今仍具有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 关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及近代史开端问题,在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界的意见曾经是基本一致的,即都同意毛泽衣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的观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鸦片战争。但是,这种一致并没有牢固的基础。人们接受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却没有深入探讨,究竟怎样来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半殖民地化的内涵又是什么?半封建化与半殖民地化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6.
如何正确认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革命史教学首先要向学生交待清楚的重大问题。但是,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一致。因此,十分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988年3月,国家教委政治思想教育司印发的《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试用本)》说,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政治黑暗,经济停滞,军备废驰,社会矛盾大量积聚,预示着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80周年。毛泽东同志说:“辛亥革命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的革命,(《新民主主义论》)又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本文将先回顾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然后反思其失败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直接后果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由于对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缺乏完全清醒的判断,导致革命党人在辨别敌友这一革命首要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缺陷,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根源。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表明,中国革命和建设要获得胜利,首先应从实际出发,认清现实社会的性质及其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子》的哲学性质,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大难的问题.我在四十年代讲《中国社会思想史》时就遇到了这个难题,当时我觉得《老子》的社会思想还比较容易说明,但是他的哲学原理就感到难解释了.我翻阅了很多过去的著作,特别注意当时一些进步学者的解释,但是十之八九都是大同小异,基本上没有越出王弼"以无为本"的观点,纵有一二想要跳出王弼的玄学圈子的,也都因为对《老子》的"无"得不到满意的解释,陷入一般化了.于鹏彬同志的文章(见《复旦学报》1980年第6期),对于《老子》哲学谈到的方面很多,全文的中心是认为《老子》哲学的根本思想就是"虚无".现在我只就这个问题,再说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香港的丢失是其中最沉痛的一页.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追求民族解放和民权自由的斗争史,而每一次革命都离不开香港的参与和贡献.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辛亥革命是一次最重大、最有意义的跃进,它推翻了封建腐败的清王朝,创建了民主政体.而在这一次革命中,香港的作用尤其巨大.反过来,辛亥革命的冲击,也给香港华人社会带来了民主观念的深入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本文探讨的便是近代香港与辛亥革命的深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