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学是一个学科群。在当前的人学研究中 ,有几个重要问题值得关注。首先是人学研究中各特殊学科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 ,出现了相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讲 ,不同的角度讲相同的内容 ,导致了人学上的所谓“怪圈”。其次是人学研究中各特殊学科的内容没有提升为人学的内容 ,即没有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导致了人学什么问题都研究的虚假性。人学不能脱离对人研究的各特殊学科的内容。从各特殊学科的内容中概括出人的本质属性 ,构建出人的完整图像 ,才是人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从人学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种研究力图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人文价值思考和人文理性分析,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揭示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学本质,探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机制,阐明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标准,解析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学难题.这种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为根本方法,坚持实证研究与人文分析相统一的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3.
从人学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种研究力图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人文价值思考和人文理性分析,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归缩点,揭示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学本质,探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机制,阐明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人学标准,解析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学难题。这种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方法为根本方法,坚持实证研究与人文分析相统一的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以来,学者对文本中的人学思想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思想发生过断裂,人学不过是他“早期不成熟的思想”。有些人则仅仅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片面地理解马克思,反对社会主义。笔者以为:仅仅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人道主义固然是错误的。然而忽视人学的理论意义,把之看做意识形态加以排斥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主要通过《1844年经济学手稿》从人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魏书生的人学思想是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生发点,具有阿基米德点的作用。魏书生人学思想包括人性观、人际观两方面的内容。他的人性观可概括为善恶混杂的人性观,人际观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三个方面。这种人学观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人的局限,启示我们要多维度地来认识人(学生) ,从而实现人性化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6.
关注自身:从人学热谈起孔德元人的研究热,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弥漫于各个领域的一种学术和社会现象。不同学科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约而同地把注意的目光投向了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一门新的专门学科──人学呼之欲出。有人甚至预言,从整体上把握人的存在及...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过程中,哲学界应研究“市场经济人学”,以对经济人进行科学阐释。本文提出了研究市场经济人学的3个方法论原则,对在市场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大环节中经济人的行为动机、行为特点和行为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人学”的角度对鲁迅的作品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鲁迅一生的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少年时代——以群体本位为特征;青年时代——接受了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人学本体论思想,高扬个体本位的旗帜;中年阶段——个体本位与群体本位的两歧性与冲突;晚年阶段——类本位意识的萌芽。其历时性发展过程表现出鲁迅人学思想意识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可以说,鲁迅完成了中国传统人学观念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传统知识论真理观的理论背景及其思维方式的分析,指明了传统真理观非人化的理论根源,简要地说明了现代哲学对传统真理观的批判。并从哲学自我理解和自我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及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真理观人学向度的理解,阐释了真理观人学向度的内容、含义及其特点。以期推进国内对真理观问题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40年代始,西方人学发生了生存论人学的转向,几乎所有的现代人学都以关注人的生存作为自己人学的起点、基础和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生存论已经成为一切现代人学的普遍品格和出场策略.马克思既是知识论人学的终结者,也是生存论人学的开启者.从知识论路向到生存论路向的变革和跃迁,是人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范式革命.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理性的独断"转向"感性的超越";从人的"忘在"转向人的"出场";从"实存"提升为"生存";从"天国"回归到"尘世".  相似文献   

11.
人学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于人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其人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萌芽、雏形到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形成.人学已经成为当代国内外学术前沿的热点,而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程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唯物史观和科学人学观的不同角度,就马克思经典著作关于人权问题的理论进行分析研究,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剖析了人权问题提出的人性根源和社会经济根源,指出人权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发展性和历史性以及主体价值特征,进而从人的类本性和现实性出发,进一步揭示了人的一般权利、社会权利和个性权利的统一性问题,从理论上为当代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人学理论宝库中的重大成果。马克思主义人学在超越以往人学理论的过程中,主要实现了三重转向,即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人学研究对象的转向,从单一的本质主义到社会关系总和的多元主义的人学研究方法的转向,从只求达到对人的现存理解到改造人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学价值取向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人学问题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不同时期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把它看作是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由古代的理性人学——中世纪的宗教人学——文艺复兴至近代的理性人学.本文将从古代西方人学思想的萌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学思潮以及近代人学思想的主要表现三部分进行回顾,以期帮助人们认识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方法学角度,利用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对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进行改进,编制出中国“碳排”投入产出表.从生产和最终消费两个角度设计了直接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对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43行业进行碳排放系数的测算以及碳排放关联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无论从生产角度还是最终消费角度,电、热生产和供应部门的碳排放系数都是最高的,并且在国民经济碳排放系统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消费的初步定义“消费”和“需要”的区别——消费的质和量的规定性从静态角度考察消费从动态角度考察消费消费的社会组织形式——个体消费形式和集体消费形式消费资料的所有削形式——个体消费金和集体消费金消费的自然形式有形产品的消费和无形产品的消费精神产品的消费和物质产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人学在中国已沐30余年风雨,人学理论范式由"实践论"向"系统论"转换呼声渐起。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造诣颇深的高清海和钱学森两位前辈人学思想的对比、分析发现,钱学森从"系统论"视角解读人的范式完全能够为高清海"精神是人的奥秘"和人具有类生命即精神生命的论断提供逻辑支撑,从而突破并超越传统从"实践论"范式理解人的单一思维模式,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创新提供理论补充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三支文明发源地之一,其丰富的人学思想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古代人学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吠陀时期,史诗、经书时期和中世纪时期。其主要特征是悲观人学。印度近代人学是指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入侵印度之后的人学,近代人学既从传统人学中寻找思想武器,又吸收了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内涵。印度人学的显著特征是宗教性,它以其思辨和冥思、证悟和禅思的形式,描述了丰富的人学思想。印度人学的基本范畴是梵、自我、涅、法、业、生、再生、永生、解脱、修行、瑜伽等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通过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以前的人学研究特点的考察,分析了传统哲学和早期心理学在人学研究上存在的缺陷,然后通过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考察分析,阐明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人学研究作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贡献:1.为人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2.解决了人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和一致性问题;3.铺通了从人学理论到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对"人"的考量是道德和师德建设的应有逻辑起点。马克思人学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问题,为师德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角度观照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发现其正遭遇着"人学空场"的困境:师德规范的价值取向与幼儿教师实际脱节;师德建设的环境支持忽视了幼儿教师的本性;师德建设的实施过程轻视了幼儿教师的主体性等。因此,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应走"人学在场"式的建设之路,即以现实中的教师为本,用人性化的手段,建构起"规范中重视人,环境中温暖人,工作中信任人"的长效机制,从而保证幼儿教师的生命在场,满足幼儿教师的合理需求,凸显幼儿教师的主体地位。?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