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天地》2007,(7)
2007年清明,我们又赶回老家,为母亲扫墓。父亲提出,他要跟我们一起参加祭祀活动,他想跟母亲说说话。父亲一边流泪一边"啊啊"地"说"。母亲已经不在了,父亲的话,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全部听懂,但这一次,父亲"说"的,我们全都听懂了,而且听得泪光闪闪——  相似文献   

2.
紫然 《山西老年》2013,(4):24-25
"父亲节"那天,我生平第一次做伴娘,而新娘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后妈。父亲和母亲已经离婚好些年了。像两只受伤的刺猬,他们彼此都不肯为对方做一些小小的让步,离婚后他们不肯见面。我只有在母亲伤感的时候,赶去安慰母亲;父亲寂寞的时候,赶去陪伴父亲。去年冬天,热心的居委会阿姨为母亲介绍了一个老伴,母亲没有怎么推脱,就答应了。父亲得知这  相似文献   

3.
利用CGSS2010年数据,分析我国宗教代际传承中的性别特征.结果表明,父母亲在子女宗教信仰和宗教参与的传递上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母亲对成年子女宗教信仰的影响大于父亲;父亲对未成年子女宗教参与的影响大于母亲,但对成年子女的影响和母亲基本一致.宗教代际传递的主要路线是"父—子"和"母—女",父亲对成年儿子宗教信仰的影响比母亲大一些,母亲对成年女儿宗教信仰的影响比父亲大得多.父亲对儿子宗教参与的影响比母亲大,母亲对女儿宗教参与的影响比父亲大.  相似文献   

4.
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左边是我的父亲和母亲,右边分别是我的四叔、和父亲一起南下的朗广富叔叔。我的父亲王精才早年参加革命,母亲张桂花也是党员。1948年冬的一个傍晚,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父亲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过江去"。过了些天,父亲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零食     
用母亲的话说,父亲真的像个老小孩,三天两天闹着要吃零食。若是母亲一时拿不出我们每次带回去的零食,父亲便像个孩子闷坐在沙发上掉眼泪。面对父亲怪异的行为,我不禁担心起来,莫非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可母亲一口否认:"他神志清楚得  相似文献   

6.
真爱     
母亲今年76岁了。外公重男轻女,他常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母亲才六岁就被他"泼"到了我父亲家当童养媳。比她大两岁的父亲,和她牵手走过了70度春秋。按照婚龄雅号的排序,该是"白金婚"了吧。在我们的记忆里,两位老人,相处了一生,也吵闹了一生。  相似文献   

7.
胡喜盈 《老友》2009,(4):42-42
13年前我母亲去世,父亲有30多年的高血压史,有过两次"小中风",全家人都替他担心。我们子女们和父亲分开居住,给他请了个保姆,保姆把所有家务活全包了,每顿做父亲最喜欢的给他  相似文献   

8.
父爱如杉     
《北方人》2006,(7)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我两三岁的时候很顽皮。父亲要下地干活,于是把我托给左邻右舍赋闲在家的老人们看管。他又不放心,在地里干着干着就跑回来,看看我没事,才又去干活。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拐杖     
《可乐》2006,(2)
前不久,年近七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要轮流伺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母亲住院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父亲尽心地替母亲擦脸,喂母亲吃饭。为了让母亲尽快恢复,父亲特意为母亲买了一把黑色的拐杖。大概是想让母亲有个好心情吧,父亲把一根根红红的毛线搓成红绳,然后在绳子上缀一些精巧雅致的小铃铛。那时,包括母亲在内,我们都非常不理解父亲这种孩子气十足的举动。一开始,这孩子气十足的拐杖并没发挥作用,因为身体虚弱的原因,母亲无法拄着拐杖行走。母亲唯有放下拐杖,让父亲搀扶着锻  相似文献   

10.
理政 《人生与伴侣》2008,(11):55-57
天下鞋王不服输。少年时代与众不同初显端倪张正辉出生在醴陵市一个贫寒的普通人家。他的母亲常年疾病缠身,刚生下他的时候,看着这个又瘦又小的小不点,家里人还担心会带不活。没想到,他从小跟着会几手拳脚的父亲锻炼,身体比其他人都要好。7岁的时候,懂事的他就帮着母亲做一些家务事。张正辉10岁那年,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实在养活不了这么多孩子,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刻     
小幽默找对象有个小伙子非常听母亲的话,每认识一个女友,就带到家里征求母亲的意见,但都被她一一否定了:"这个太蠢,那个太丑……"终于他找到了一个跟母亲长相、脾气和习惯都非常相像的女友。但是,被他父亲否定了。  相似文献   

12.
张羽军 《新少年》2013,(4):16-17
在外人眼里,房祖名是典型的"星二代"和"富二代"。他的父亲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功夫巨星成龙,母亲是影后林凤娇。然而,他也因此饱受痛苦。童年时由于父亲拍戏十分繁忙,一年只能和他在一起十几天,父子俩因此产生了内心的隔阂;长大后他也踏进演艺圈,却一度被父亲光环的"阴影"所笼罩。随着心态的成熟,房祖名体会到父亲其实就是他的榜样。他终于在事业上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新一代的偶像。  相似文献   

13.
1952年,他出生在香港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一名电影导演,母亲是一位歌剧演员。他两岁时,感情走到尽头的父母离了婚,他被留在母亲身边。在他7岁那年,母亲患癌症永远地离开了他,他再度回到父亲身边。读到小学二年级时,他被父亲送到了香港东方京剧学校。那是一所带有慈善性质的学校,免费给学生吃住。  相似文献   

14.
我家常备一些艾条,遇到一些小毛病,就用艾条治疗一下。有一天,我妈不小心闪了腰,痛得直不起身子。我父亲给母亲用艾卷灸养老穴(该穴位于前臂尺骨尽端的凹陷处)。一刻钟后,他让母亲前后左右扭动腰部,母亲居然伸展自如了。母亲笑道:简直  相似文献   

15.
肖芸 《老友》2008,(4):39-39
前不久,年近七十岁的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去省城医院做了胃部切除手术。手术后,我们弟兄和妯娌几个商量着要轮流伺候母亲,但是父亲执意不肯,父亲说他能够照顾好母亲。母亲住院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父亲尽心地替母亲  相似文献   

16.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他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吃惊,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  相似文献   

17.
父亲种希望     
石爱娟 《老友》2013,(5):39-39
周末,我和老公一起带着孩子去乡下,只见母亲一人在家,我就问父亲去哪里了。母亲说:"你爸去买树苗了。""又买树苗?爸这几年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喜欢种树了?"我疑惑着问道。因为印象中,我长这么大也没见父亲种过什么树,可这几年他却迷上了种树,而且种的全是果树。没等母亲回答,父亲就到家了,手里  相似文献   

18.
那个深蓝色的诺基亚手机,是父亲生前的挚爱。送走父亲那天,我悄悄把手机留了下来。父亲的照片挂在墙壁上。他微笑着,不知疲倦地关注着他和母亲的小家。一尘不染的餐桌上,放着父亲的手机,母亲对着父亲的遗像说:老头子,手机就在桌子上,看到了吧?  相似文献   

19.
给父亲写信     
在异乡工作的这七八年中,我养成了每周给父亲写信的习惯,或长或短,不管有事无事,哪怕问声好,报声平安。 有段时间,父亲的高血压病又犯了,于是我信里的话语又多了一顶内容,这就是在工作之余,我从一些医学报刊上为他收集一些有关治疗高血压的医药信息,并为他寄去有关药品。在信中我再三叮嘱父亲要静心养病,莫在乎钱,因为钱是身外之物,身体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后来听母亲讲,每当父亲看到我信中的询问和我邮采的药品,他总是老泪纵横,一个劲儿地对母亲说:“孩子长大了,孩子长大了……”  相似文献   

20.
《新天地》2007,(6)
父亲当了一辈子的教师,身子骨一向硬朗,喜好独来独往,吃穿也从不讲究,向来不给任何人找麻烦,小病小灾一扛就过,有时你已经感觉到他不舒服了,可他偏偏说没事。80岁以后,父亲虽然饮食起居基本不受影响,但对一些事已有些力不从心了。母亲去世早,父亲独居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