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斯兰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经建 《人文杂志》2003,(2):95-102
中国西部文化存在着多维性特征 ,而伊斯兰文化在其间占有重要位置。同样 ,中国西部文学也是在伊斯兰文化的历史氛围和精神资源中成型并得以发展。本文将从伊斯兰文化的动态生存意识与西部文学的母题话语、题材形态的构成 ,伊斯兰文化的“现实主义”特色与西部文学的诗性现实主义基质 ,伊斯兰文化的坚忍敬畏、扬励刚强、崇武好胜的精神品格与西部文学中的“硬汉子”形象以及悲剧性美学风格 ,伊期兰文化的神秘主义思想与西部文学的神秘主义创作风采等四个方面 ,阐析伊斯兰文化与中国西部文学之间互动性的、对话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非理性是神秘主义的本质特征 ,而神秘主义的高级阶段和成熟形态是宗教神秘主义。在世界三大宗教中 ,神秘主义思想在伊斯兰教中比在基督教和佛教中更具有主流色彩和世俗意义。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原因 ,伊斯兰文化的神秘主义精神与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有着互动性的、对话式的关系。本文拟从中国西部的自然人文景观给文学提供的创作生成资源和环境、大而化之的整体式把握的创作致思方式、注重“静”和“空”的艺术表现效能以及由此生发的“孤独”的审美境界这三个层面 ,解析中国当代西部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的神秘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界定西部文学 作为我国地域文学研究一个重要分支的西部文学,学术界首先应对它的概念作出恰当界定,如此才能为其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所谓西部文学,笔者直感地认为,乃是指描写我国大西北(陕甘宁青新)和大西南(云贵川藏渝)真实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文学。具体而言,就是  相似文献   

4.
地方文学是区域文化的典型反映形态,是民族文化一体性和区域文化本土化进程相互作用的产物,积淀着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阐释价值.浙西地区文化生态的边缘性和儒学化,决定了该地区作家群体、作品内容等文学风貌的发展演变.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关注民生的人文观照,构成了地方文学的乡土气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电影"从产生到发展的2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绝大部分的西部电影创作与同时期的文学创作形成了相互应和之势.由其改编而来的电影承载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冲撞,并在具体的改编中呈献出阶段性变化:对民族特色和西部原始风土人情的展示;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社会问题的双重揭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省;以及超出文学改编的"新"西部电影的产业化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和文学版图上,东部和西部的巨大落差,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东西的界线如何划分?影响中国西部文化的文明形态包含哪些特殊的内涵?它怎样影响民族心理和文学艺术的发展?这些都是我们研究西部文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部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经济开发的同时,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西部大开发中不应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西部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决定西部文化整体发展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西部的文化资源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化开发的基点;文化资源是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开发高文化含量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资源化的人文经济,乃是西部腾飞的要津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代藏族文学是在一种多元文化背景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当代藏族文学的文化资源必然是多元的、丰富的。在这些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文化资源无疑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族传统文化。在多姿多彩的当代藏族文学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藏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层面留下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中国"女性文学"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为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所注目,成为中国文学一道亮丽眩目的风采。这一成就来之不易。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创作开始觉醒,到新中国成立的五、六十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女性创作"直至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的空前丰富和繁荣,无论女性意识的觉醒、觉悟及女性文学的发端、发展,无疑都成历史的必然和文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张法 《学术月刊》2012,(5):101-108
西方对文学的定义是:文学是虚构,是与现实不同的艺术,体现为诗歌、小说、剧本。这一定义由西方向全球扩张而成为世界性的定义;同时,又在全球化的电子主潮中让文学被边缘化了。但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化汇通中,文学实际上最能显示一个文化的特质。如何让文学走出边缘化,而把文化的特质显示出来,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文化关于文学的定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资源把文学定义为语言之美。任何文体,只要有语言之美,就可以成为文学。这一定义不但让人们重新思考文学和文学的各种类型,以扩大文学的类型,而且使人们有一种新的眼光去理解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文学的品质在全球化时代的各种互动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要以对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文化学、人类学的理论建构为前提条件。在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中,还要特别注意区域文化的特殊性和本土文化的普适性之间的关系、文化的流变、区域文化的识别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虽然中国的“现代性”大叙事还远未完结 ,但西方后现代理论的引进还是有意义的。对后现代语境中的西部和西部文学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西部长期面对的是来自现代社会等级秩序的话语霸权 ,而后现代理论可以让我们以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姿态来思考西部问题。同时 ,后现代文学的叙事策略也可以用来参与言述西部的当下现实 ,从而使西部文学获得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底于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区域文化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充分认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从多个角度和方面探讨了“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视角和范围,拓展了研究的思路和视野,大力推动了“区域文化与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建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黄发有 《文史哲》2002,(5):19-24
世纪之交市场话语的勃兴与启蒙思潮的低落 ,使中国文学的主体出现了内部分化 ,采取了多元的文化选择。以群体为本位的道德理想主义摆出了道德至上的姿态 ,试图从农业文明和共同体社会中寻找精神资源 ,借以反抗物欲横流的道德危机 ;以正当的人性要求为依据 ,还俗潮流推动着文学的娱乐化和世俗化进程 ,但戴着“自由”和“个性”面具的虚无主义和消费主义倾向 ,将文学引向了恶俗的歧途 ;拒绝沦为工具的审美理想主义 ,捍卫着文学的个人性、过程性与常识性 ,成为价值的守护者和现实的监督者 ,与现实进行富有建设性和批判性的对话。 2 1世纪的中国文学只有摆脱群体性、目的性和工具性的束缚 ,才能确立自己的独立品格。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华裔作家作为传播主体,以自身和华裔文学为传播媒介,以华裔文学作品为载体,把中国文化从物质层面到社会层面再到精神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与传播。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他们继承了中华文明的传播思想,客观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希望达到全球和谐一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化语境中 ,由于文学内部、社会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变化状况 ,它的基本格局应该有新的体认 ,论者在文中对于当前中国的文化语境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到当前全球化对于文化的影响态势 ,分析了我们文学研究面临的无根化和失语症的主要症候。最后 ,则是指出了我们为了摆脱困境而应该考虑的策略 ,坚持积极对话的立场也许是我们别无他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演变与整个知识系统的转化演进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勾画了迄今为止文学研究的学术走向,而且也将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存在一个"世界知识"与"地方知识"交互作用的过程.考察分析"知识"系统的这些变动,特别是我们对"知识"系统的认识和依赖方式,将折射出学术发展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促使我们做出新的自我反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板块上,西部文学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变化,西部文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自1990年代末以来,西部文学前进的脚步却有所放慢.除了个别早已成名的作家还能阶段性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外,年轻作家们尽管也十分努力,但少有成熟老练的大部头作品问世.面对西部大开发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这一时代背景,西部作家需要解决好如何利用自身丰富的创作资源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以图西部文学的持续发展和不断繁荣.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地方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论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龙 《阴山学刊》2007,20(2):120-128
地方文献是有关一个区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记录,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地方文献的特色化建设是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我国西部地区的地方文献资源丰富而浩瀚,并有着浓郁的西部特色。合理布局地方文献,走特色化建设道路,是地方文献为经济建设、学术研究和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回族文学由于作家复合型文化结构 ,植根于伊斯兰文化内核的创作本质 ,民间艺术文化的滋养与借鉴 ,中外文艺思潮的冲击与影响 ,形成了它独特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