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问题就是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和人们的社会发展问题,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因而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一直是其工作的重心.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实践出发,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境况,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对当前解决民生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促进就业是保增长的目的,是保民生的核心,更是保稳定的基础.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归结到一点,都是为了更好地保就业,从而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民生问题涵盖甚广,包括就业、住房、教育、医疗、保障等等,在诸多民生问题当中,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针对战争环境和边区实际,毛泽东提出了通过实行民主、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理论,并通过推行民主、发展生产、兴办教育、扶贫济困等实践举措,改善了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民生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考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民生理论和实践探索,充分认识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保证、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石和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这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全面开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着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中国人民的民生状态相结合,解决了当时关乎广大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民生问题,凝练和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思想。主要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核心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实践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基因;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等重要思想。在新时代条件下,深入研究和思考毛泽东民生思想,对我们更好地认识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历史地位、贯彻习近平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思想等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6年,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传达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多重信息,不管是政策出台的转变,还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探讨和媒体报道,都在指向同一个“靶心”——民生。从2006年开始,对民生问题的社会关注度、针对民生问题的政策力度,以及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将深刻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走向。而且,中国已进入必须解决新民生问题的历史阶段,也具备解决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新民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都必将带动中国社会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基于此。提出“民生新政元年”的概念。“民生新政元年”,是创建和谐新民生的开始,但并不是说此前不关注民生,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民生;而在更早的100年前,“民生”就列入了革命先驱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按照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民生,不只是一个靓丽的字眼,更是鲜活的实践,百姓真切的体验。2006年,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一项项新举措的出台,一个个“老大难”问题的化解,一张张笑脸的出现,成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是一个既关乎民众幸福,又牵动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和谐社会就不能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保障人民的生存需求,完善民生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的发展需求,促进民生发展;必须着力完善制度体系,保障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生问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归根结底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先秦时期儒家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中饱含了丰富的民生思想,主要表现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政治民生思想;养民富民惠民的经济民生思想;大同的社会民生思想,这些民生思想对当前中国共产党改善和保障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为中国人民解决民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不仅为解决民生问题创造了根本的政治经济前提和制度基础,而且为改善民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但是,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导向、战略重点、发展动力等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为当代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历史性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民生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当前的民生问题之所以凸显就是因为政府责任缺失造成了对社会性公共服务核心目标的偏离。通过研究政府责任与民生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责任缺失问题并提出矫正政府责任缺失问题的解决途径。完善政府责任建设,有助于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民生政策时更加合理、高效,进而更好地解决不断出现的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刻关注的重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的民生思想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方面,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邓小平结合我国的国情、民情和社情,着力解决我国实际存在的民生问题。深入系统地研究邓小平民生思想,对于当前民生问题的处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全过程是紧迫的现实课题,是反腐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源头治腐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对腐败问题日益社会化的必然回应。当前,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全过程还面临着许多问题、矛盾和挑战,我们应该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以改善民生问题为根本,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维护公平正义;二是以拓宽监督渠道为基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以完善群众监督权利保障机制为目标,营造人民群众愿意监督、善于监督、敢于监督的社会氛围;四是以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为关键,夯实反腐倡廉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全过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与生活。中央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当时极为困难的环境中,党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一建设实践对中央苏区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民生,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执政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关乎人心向背,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都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民生档案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资源,开展民生档案资源建设管理研究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涉及到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民生档案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依据。无偿献血档案作为民生档案的一种,其规范管理对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民生,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执政理念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关乎人心向背.任何一个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都必须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考察这一历程,总结这一历程中党改善民生的基本经验,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全面性、深刻性民生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解决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这些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共产党也因此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主要有:以改善民生作为党在中央苏区执政的基本理念;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要务;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等等。这些历史经验对当前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宗平 《老友》2010,(3):14-15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渡难关。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就,但是有关人民生活、生存方面也有一些矛盾凸显出来,如贫富差距的拉大、就业困难、受教育不公平、看病难等诸多问题。归根到底,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提出的命题。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所以,以财政投入的角度研究民生思想,总结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