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螺为田螺料可食性水生动物总称。其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圆田螺、田螺、黄螺、螺蛳、蜗螺、香螺等、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健身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有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常吃田螺肉,可滋补  相似文献   

2.
李晓燕 《老友》2013,(6):44-44
自从老爸被查出患有高血压之后,我们姐妹3人就轮流承担起照顾老爸的任务。见我们3姐妹对老爸的照顾这样无微不至,邻居们都称赞我们是孝顺的好闺女。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对老爸的照顾也更加细心周到了。  相似文献   

3.
逻辑书在讲判断间对当关系时,往往使用一些“可以同真(假)”的说法。“可以同真(假)”不等于“必然同真(假)”。因此,“可以同真(假)”未必真的同真(假)”,这是逻辑常识。但初学逻辑的人往往误解这一点,而熟悉逻辑的人也时有疏忽,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另外,“可以”与“不可以”相对,“可能”与“不可能”相对,介绍判断对当关系时,宜用可能、不可能之类的模态词。  相似文献   

4.
加缪戏剧主人公古罗马暴君卡利古拉对于不可能之域的追求,是以对价值领域里的不可能性的突破来代替对事实领域的不可能性的征服,两者的错位进一步凸显了存在的荒诞性。卡利古拉的所有暴行皆意在某种表达,这种表达采取了一贯的纯粹而执著的逻辑形式,以求真去蔽为目的,这一切构成某种关于存在之荒诞真相的暴虐启蒙。  相似文献   

5.
论“除非”的功能及其句式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除非”具有介词和连词两种功能,前者相当于“除了……(以)外”,后者引出假设复句中假设实现的充要条件。“除非……不”和“除非……才”两种句式是来源于同一底层结构的否定和肯定式,是“除非”众多句式中的一部分。从句式的历时演变来看,两种句式中的“除非”所具有的连词功能是一致的,并不像有的学者所说前者中的“除非”相当于“除了”,后者相当于“只有”,也不如有人所说两者都相当于“除了”或者都相当于“只有”。  相似文献   

6.
杨勇 《社区》2003,(19):40-40
曾听说过这么一句形容居委会的话——“一间小屋子,两张旧桌子,四个老婆子。”初次听到这话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触,只是觉得这话有点调侃。这次被市委组织部指派到社区担任创建文明社区指导员,在基层社区与居委会同志一起共事之后,使我对居委会办公条件之简陋、工作之繁杂辛苦有了切肤之感。  相似文献   

7.
见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以奥斯维辛书写为典型。它需要直面见证悖论与身份认同的质询,通过对书写困境的突围完成记忆主体的重建,让“缺席的证词”以一种介于言说与沉默之间的方式重新在场。这使得它成为对奥斯维辛历史裂伤进行抵抗与修补的范式。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莱维兼具化学家、幸存者、作家多重身份,他的见证书写是研究见证文学何以实现思想抵抗与历史修通的重要资源。他对“被淹没者”形象的关切以及对历史修通可能性的洞见,一度成为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犹太哲学家法肯海姆等人反思奥斯维辛的线索。他更以“不可能的幸存”揭示了创伤修通的不可完成性,启发人们保持对奥斯维辛的见证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博士,年轻时立志要做一名作家,要达到这个目的,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字典将是他的工具。他用打零工挣来的钱买来了一本最好的、最完整的、最漂亮的字典,他所需  相似文献   

9.
陆明华 《社区》2012,(12):48-49
我们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老母亲今年95岁,我78岁,我老伴72岁,我们25岁的长孙春节前刚结婚,也许等不到明年,我家可能就五世同堂了。  相似文献   

10.
红红 《社区》2015,(9):60-60
老爸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因为缺乏锻炼,身体一天比一天差,高血压、肩周炎、颈椎病,整天哼哼唧唧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痛,而且脾气也一日比一日坏,让老妈和我们做儿女的很是苦恼,不知该拿他这个“老小孩”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钟芳 《山西老年》2012,(8):26-27
老爸退休后,对书法、收藏、钓鱼产生了兴趣。 可上周,老爸在收竿时,不小心把左脚踝扭伤了,医生叮嘱他一定要在家休息一个月,不能外出运动。这下子老爸急坏了,要知道,爱好运动的他一天不出去走走,吹吹风,就会闷得难受。小弟见老爸的心情很低落,于是就把他用的一台笔记本电脑送给了父亲。  相似文献   

12.
刘卫 《社区》2012,(14):48-49
退休后,身体尚可的老爸成了社区的大忙人:出黑板报,办少儿英语口语班,当老年驴友队长。街坊们一会儿叫他宋教授,一会儿又喊宋斑竹。老爸笑而受领,自得其乐。近几年,老爸在邻居那里听到最多也是最烦心的一个话题是,孩子就业难。摸底后,老爸了解到,社区里竟有三名去年毕业的大学生还在家赋闲,另有  相似文献   

13.
笛卡尔的存疑的唯心论主张,经验性自我的存有是真实可靠的,但外在事物的存有是可疑的和难以证明的。为驳斥这种唯心论,表明外部事物的实存,康德从关于自我的内在经验的可靠性出发,证明内在经验要以外部事物的经验为前提才是可能的,并进一步阐明内在经验与外在经验是不可分的、一体的。借助可能前提论证、不可分论证和一体性论证这三个越来越强有力的子论证,康德表明了,如果要质疑外部事物的实存,就必须同样地质疑内在经验,而这是存疑的唯心论无法接受的。这样,康德就以归谬论证的方式对笛卡尔式的唯心论进行了一种内部反驳。康德的论证模式同样适用于一种休谟式的存疑的唯心论。不同于笛卡尔式的唯心论之认可自我作为持存的实体,休谟式的唯心论对自我持有组合论的理解,拆解了自我的实体性。康德的论证模式之普遍效力揭示了笛卡尔、休谟等人的经验性唯心论的限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走向先验唯心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现代逻辑中的“可能世界”理论来分析言语交际中的“反逻辑”修辞现象。从而得出“反逻辑”修辞仅仅是辞面或者形式上的反逻辑,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违反逻辑。  相似文献   

15.
安瑟尔姆提出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曾受到康德的摧毁性批判。以现代模态逻辑为基本工具,哈特肖恩、普兰丁格和哥德尔分别构造了本体论证明的"模态版本"。经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哈特肖恩的版本没有区分逻辑可能与形而上学可能;普兰丁格的版本以"极伟大性"为核心,运用可能世界理论摆脱了基于"存在"不是谓词的康德式质疑,使问题集中于对证明中非逻辑前提之合理性的把握;而哥德尔的版本尽管依托"肯定性属性",但由于把"必然存在"作为"肯定性属性"之一,最终难以避免康德式质疑。更重要的是,任何本体论证明都是一种有前提的推演,因此对它们的评价最终都要依赖于其非逻辑前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余平 《老友》2008,(1):27-27
早上我正准备上班,就听见父亲叮嘱母亲说:丁同志,炉子上烧着水,我下楼锻炼身体,水开了别忘了关炉子,灌水小心别烫着了。母亲应道:你去吧,早点回来,能跑几圈就跑几圈,别逞能啊!当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的父亲母亲在互相叮咛中开始了他们一天平平淡淡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可能"是一个概率模态算子,其核心情态语义特征为[+概率可能]。按照概率模态"概率值的连续标度法","可能"的赋值范围为"0相似文献   

18.
钟声 《社区》2010,(33):19-19
我是一个老家在河北农村,到太原务工的农民工,在老乡的介绍下,我选择了清洗修理家用油烟机这个行当。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虽然以前跟老乡也学了一些修理清洗的技术,但还是有点外行。我想,人家既然找到我修理,就是信任我,我自己得先把本领练好了。  相似文献   

19.
我爸不会看表。大家一定很奇怪吧?可这是真的!一天晚上,吃过饭,我正在客厅里有滋有味地看着动画片。忽然听见老爸喊:“沛沛,怎么还不睡觉?快9点了!”“9点这两个字,爸爸喊得特别响,似乎是故意提高了八度。我想:不对呀,我刚刚看电视的时候才7点30分,也就看了半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20.
理解'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可能这一语词.可能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二是相对于现实而言.在所知学中,可能是相对于不可能而言的,因此,'所知'是'所可能知道的'这一观点所要表达的,既是现实地知道的、也是想象地知道的.刘永富先生与张帆先生由于在不同意义上理解了可能这一语词,所以他们关于'所知'是什么的讨论很难形成正面交锋,从而也难以形成有积极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