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两会"期间,山东籍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再次向全国人大提出"建立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议",这是他第三次提出这一建议.提交的当天,他又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关于"官员公示财产"的第三次人大建议的说明>一文.  相似文献   

2.
富豪李嘉诚曾经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讲时,向莘莘学子谈到了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成功方程式",他说"每个人都会有巨大的雄心及高远的梦想,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失败了?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能力来实  相似文献   

3.
罗同松 《中华魂》2008,(11):35-35
头年冬季某报发表消息,内容大致是:有位先生,花20万元买了一只"贵妇"犬。狗店原承诺此狗可以长大,而买狗的先生经过一段时间驯养,却发现"贵妇"长不大,他向狗店要求退狗还钱未果,遂诉诸法庭。官司胜负谁属,人们并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4.
《新天地》2012,(4):17
美国总统柯立芝任期快要结束时,发表了有名的声明:"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记者们觉得话里有话,老是缠住他不放,请他解释为什么不想再当总统了。实在没有办法,柯立芝把一位记者拉到一边对他说:"我干得很辛苦,可是没有升职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正夫家偶遇,"粉丝"爱上偶像她对他的感情是从单纯的"追星"开始的。1933年,刚满15岁的她正上儒励女中,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他发表在《文学》杂志上的《虞姬》一文,顿时着迷了。一字不落地读完后,她牢牢记住了那个让古人喊出"爱情万岁"的名字———陈白尘。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7,(9):4-7
芝麻开门有个人乘坐公交车时亲眼目睹了小偷偷窃的全过程,但他因害怕小偷威胁报复而没敢出声,事后又发表公开信向被偷的人表示道歉。这样的"胆小鬼"是否值得尊重?有的同学说如果他继续保持沉默,那谁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他说出来就证明他勇敢而有良知,应该尊重。有的同学说他这么做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根本不应该尊重。让我们一起步入本期讨论,听听全国各地小朋友的声音,也许本次讨论很难得出最后结论,但这种声音的碰撞对我们的成长就是很好的促进。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7,(9)
美国犹他州普莱士一名男子诉请法院判决他和妻子离婚,理由是:"她在我们床头上方的墙壁上,挂了4个前夫的照片。"新墨西哥州罗文市一名妻子向法院诉请离婚,理由是行伍出身的丈夫"要我称他为‘上校’,每次看到他都得向他敬礼"。科罗拉多州卡农市一名妇女  相似文献   

8.
王顺才 《山西老年》2008,(11):18-18
郭沫若尽管早年曾因一点"矛盾"与鲁迅打过"笔仗",但对鲁迅先生,他却一直是十分崇敬的。在1937年10月上海文化界举行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郭沫若发表了热情颂扬鲁迅的演讲。他说:"我和鲁迅没有见过一面,也未通过一封信,但他在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是极其巨大和卓越的,  相似文献   

9.
主编的意图     
《可乐》2006,(8)
老胡平时就爱在家动动笔杆子,如果不是为了稿件的事,他才不往杂志社跑。他来到主编室,敲了两下门,主编胡哥过来开门,一见他马上站了起来:"爸爸,您怎么来了!"老胡端着儿子倒来的茶水,有些紧张地提了提稿件的事。胡哥很为难地说:"爸,您写的内容与现代读者要求不符呀,很难发表。"胡哥递给他两本杂志:"这是最新发表的短篇小说,您看看大家是怎么写的。"老胡认真地翻看起来,题材倒是新颖独特,可内容却大多涉及风月,什么"扒裤子、吸奶子、摸屁股"到处皆是。老胡虽然年纪大了,可也看得满脸通红:"这些东西,好庸俗哟!"胡哥笑了:"这是时代的要求。您看歌厅按摩房俗不俗,不一样顾客盈门吗?现在的作家,不论大小,都得迎合读者!"胡哥说着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单子来:"我们杂志社准备搞一个征文活动。这上面有几个题材,您选一个,如果写好了,我首先会考虑您的。"老胡刚刚伸手接到单子,办公室门开了,进来好几个人。有递烟的,有请胡哥吃饭的,然后就张口向他要题目。胡哥把办公室门关上,笑着对大  相似文献   

10.
惜言的总统     
陆勇强 《可乐》2008,(4):52-52
美国第三十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卸任之际,他发表了十分有名的简短声明:"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一个记者觉得卡尔文·柯立芝有什么内情,想方设法请他解释,为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的"毁稿遗嘱"及其围绕它所展开的"诉讼"似乎给人一种错觉作为一个视文学为自己生命形式的作家,他一点都不关心甚至不求自己作品的面世.事实真是如此吗?他与布罗德的友谊到底是怎么回事?他都否定了自己的哪些作品?从"形而下"的角度,阻碍他发表作品的原因到底有哪些?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清理.  相似文献   

12.
老人曼德拉     
谭春虹 《可乐》2008,(7):39-39
曼德拉接受"卡马勋章"时发表演讲。在开场白中,他幽默地说:"这个讲台是为总统们设立的。我这位退休老人今天上台讲话,抢了总统的镜头,我们的总统姆贝基一定不高兴。"话音刚落,笑声四起。讲到一半,他把讲稿的次序弄乱了,不得不整理一下。在这尴尬的时刻,他说:"我把讲稿次序弄乱了,你们要原谅一  相似文献   

13.
10月28日,索尔仁尼琴向国家杜马的代表们发表了演说。他在阔别祖国期间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人民所受痛苦和灾难的同情,对人民不满社会现状的同感。作家希望把普通俄罗斯人的委托和要求、把他们对当权者的政权的活动所作的公正评价告诉立法者。杜马代表按不同的方式对待他的话、他的评价、他的看法。但索尔仁尼琴的演说显然成了杜马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我们发表的是他的演说中录音录得最清晰的一些片断。  相似文献   

14.
刘学明 《老友》2010,(4):53-53
胡适应邀到某大学讲课。他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的话时,在黑板上分别写上:"孔说"、"孟说"、"孙说"。最后,他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引得哄堂大笑,原来他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5.
正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其《古今谈概》一书中叙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东汉末年的司马徽是个出名的"好好先生",他与人交谈时,从不谈论别人的不是,无论好事坏事,一概说好。有人问候他:"近来身体如何?"他回答:"好。"有人向他诉说自己最近刚刚死了儿  相似文献   

16.
黄禹锡是原韩国首尔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当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胚胎干细胞论文后,一夜成名,在韩国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名誉、地位纷至沓来: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夫妇微服私访他的实验室;韩国科技部评选他为"韩国首位  相似文献   

17.
认为罗斯金"从艺术批评转向社会批评"的说法失之于简单化,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他的文化观.无论是罗斯金发表的艺术批评还是社会批评,其实都受到他总体文化观的统辖.罗斯金的文化观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因此生发的焦虑有关.19世纪的英国,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迅速转型,以形形色色的"分离"为特征的异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愈演愈烈,这是让罗斯金深感焦虑的根本原因.焦虑的背后是他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与和谐性的向往,而这种焦虑和向往既体现于他的艺术批评,也体现于他的社会批评,并且促成了两者的高度融合.他跟卡莱尔、阿诺德一样,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了由工业革命牵引的、以机械式进步为内涵的文化现象--更确切地说,是"反文化"现象.对于现代文明的焦虑使"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得以扩充与发展,这里面有着罗斯金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敏 《百姓生活》2008,(2):21-21
我那和睦的三口之家,在朋友圈里是出了名的。好几次有人向我请教其中的奥秘,我都视为好友间的调侃之言,总是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与妻子闹得不可开交,向我大倒苦水时,我才正儿八经地向他谈了我的"治家"体验,并慎重地向他支了一招:读书,能让家庭变得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李伯元到上海办报、办刊,为小说的发表提供了广阔的园地.他办报刊是为了"觉世",与此后梁启超提倡的"小说界革命"的目的不谋而合.在他办的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小说.他自己创作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本质特征,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大官小吏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开指谪政治,纪实时事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次意外的收获。这天,我忽然看见了一份向省里呈报的"优秀经理人"推荐表,表格的姓名栏里填的是"王云"。望着报送单位"中共洪泽县委宣传部"的朱红大印,我不由得惊喜万分:原来是他?是他!表格里面的内容瞬间便将我头脑里的"?"拉直成了"!"。于是,围绕着这一线索,我把笔头对准了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