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它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去建设。而整个社会的和谐,"政群关系"的和谐是前提,是关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人民群众并非事事都亲自行使权利,比如行政权交给行政机关行使。而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行政权利的行使和运用往往背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从而破坏了政府的形象,也损坏了"政群关系"。实践证明,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做到依法行政,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政府能否做到"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用"硬"来阐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很形象,而且包含深刻的内在规定性.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是"硬"的前提;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内在需求,是"硬"的基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心,是"硬"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是"硬"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南阳民间剪纸中蕴藏了丰富的中原文化内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并一直长久广泛地流传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中间。主要体现在表现题材对自然题材的选择上,和以"形象"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及通过对自然形象儿'本质形"的把握表现上。成为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民间美术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本质是执政为民.人民利益是全党的最高利益.在现阶段,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处理和解决好党群、干群矛盾的问题;处理和解决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真正长久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之间的关系问题;处理和解决好不同收入群体的利益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的新的概括和发展。本文从理论基础上的一致性、具体内容上的继承性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三个方面来探索毛泽东思想与"三个代表"之间的异同,从而认识两者的一脉相承关系,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第三代领导集体遵循与时俱进的精神,对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思想文化的代表 ,关键是要始终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党的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是党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要在新形势下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必须正确认识党群关系 ,反对和防止权力腐败 ,协调好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外都有人否认“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抗争这一观点,文章以大量史实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在“文革”中的认识转变过程和历史作用。“文化大革命”虽然是以群众运动的形式发动起来并持续十年之久的,但也是由于人民群众的先后觉醒和长期抗争,才使十年“文革”动乱得以顺利结束。“文革”时期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抗争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具有朴素历史唯物主义的古训。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人的价值,他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变革和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贯穿他整个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之中,在他的诗词中也有突出的表现。本文拟就毛泽东诗词中有关人的价值形象与价值内涵这两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一、人的价值形象的诗化塑造在毛泽东诗词中,人的价值形象的崇高与辉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等诸种关系的对照、映衬的基础上的。(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塑造人的价值形象。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认识自然、改造自…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就"篇名"栏检索"赛珍珠"并含"大地"出现了116条(篇)论文。中国大陆学界对赛珍珠《大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创作主体的研究,主要从赛珍珠的特殊西方身份、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多元文化身份、思想倾向、在东西方协会的工作等方面展开分析;二是对《大地》主题的研究,主要从"史诗"意义、土地乡土情结、女性主义视角、政治文化视角、生态学视角、中西文化交流视角、宗教视角、儒家思想视角、东方主义视角、后殖民主义视角、神话原型视角、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文学人类学视角、婚姻视角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三是对《大地》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性格塑造角度、具体形象、群体形象展开分析。相对来说,对《大地》艺术特色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他指出:归根到底,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同时也肯定了杰出个人对历史进程所起到的重大的作用.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个人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新的不同的具体表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个人与群众之间关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群众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至上,为此,他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奋斗的根本目标。分别从群众地位、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党群干群关系等几个方面初步概括地阐述了习近平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 ,气势恢弘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 ,明确提出“党的作风 ,关系党的形象 ,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党的生命。”共产党人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 ,领导全国人民顺利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人民群众理论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了比较论证.毛泽东在理论上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摆正了政党、领袖(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方法上制定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重申了个人崇拜同热爱领袖有原则的区别,强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而且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党、领袖、干部不脱离群众,使党和国家不变质,提出了加强制度建设的新举措.江泽民面向新世纪,围绕党的建设,着重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归结为"三个代表"的核心,从而在人民群众的理论上做了新的建树,并在具体政策、方略和实践上着力地进行了实施.  相似文献   

14.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成功地运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酣畅淋漓地描绘了明末农民革命的壮丽画卷,塑造了光采熠熠的人民群众的光辉形象;热情地沉歌了农民起义的革命壮举,深刻地揭示了“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并以其对人民群众形象的成功描写,有力地批判了“四人邦”的唯心史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作风集中体现着党的形象 ,党的形象关系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人心的向背 ,由此可知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要搞好新形势下的党风建设 ,惟有对现阶段党风建设面临的有利和不利的环境有清醒的认识 ,才能找出党风建设的良策所在 ,使党风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在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习近平进一步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概括起来其主要特点有三:第一,要把坚持群众路线与务实清廉统一起来,强调群众路线就是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廉政路线";第二,要把解决群众衣食冷暖程度作为价值评价的重要标准,强调群众路线是关心人民群众衣食冷暖的"民生路线";第三,要自觉地拜人民群众为师,强调群众路线是向人民群众求教问策的"学习路线"。  相似文献   

17.
李伯祥 《中华魂》2022,(2):19-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定的艺术,来沅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又通过形象,具体地反映生活。 社会主义的艺术,是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观察和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并对人民群众起着鼓午和教育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书法艺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其中,"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穿"三个代表"的主线,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认真解决好树立远大理想与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正确看待与运用手中权利、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以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地卓有成效地服务于人民,全心全意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梁星亮 《中华魂》2014,(8):50-53
正自2008年4月《习仲勋传》上卷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这一著作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习仲勋始终牢记"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深受人民群众拥戴的群众领袖这一光辉形象。同时,作者运用丰富的资料,恰当地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习仲勋的生平与思想,置于党在西北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之中,把传主融入当时的革命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