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做什么。"每次,碰到学生为此而烦恼,笔者就鼓励"多尝试、多体验,找到自己的兴趣"。这话说起来容易,学生实际做起来,则要花很多心思。特别是要趁在校期间,好好规划课余生活,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什么是兴趣这里,不从学术概念出发来探讨,笔者举一个例子:一位同学曾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全国总决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田居俭 《中华魂》2008,(10):16-19
1976年10月,随着"四人帮"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名存实亡,一个敏感而尖锐的问题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怎样评价发动和领导这场"文化大革命"的毛泽东,怎样评价从遵义会议开始就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毛泽东思想?这是关系中国当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是大非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无法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步调,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3.
为了早早准备春季及2002年的高考选择专业与学校的填报志愿工作,有些考生、考生家长都已纷纷来信、来电询问有关情况,如目前什么专业比较好?有哪些院校开设此专业?它们的就业分流大概在什么领域等等,因篇幅有限,不能所有专业都一一介绍,下面就举10个被普遍认可的好专业做点介绍,仅供参考。编者  相似文献   

4.
亮亮的拳头     
亮亮的拳头可真怪,摸不透它什么时候举起来。那天,我刚刚跨出校门,忽然,看见亮亮在欺负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他的拳头高举,挥舞如飞,简直把小同学当成了出气筒,当成了练习拳击的沙袋。见此情景,我赶忙上前劝阻。  相似文献   

5.
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零引言 0.1 对于对举格式,目前语言学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说。为了便于本专题的研究,我们把对举格式规定为两个字数相等或相近、结构相同、语义相反相成的语句。 0.2 根据对举的构成形式,对举格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内部对举。如“有说有笑”,其中“有说”与“有笑”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构成对举。这种对举是在短语内部实现的;(2)外部对举。如“小王写钢笔,小赵写毛笔”,其中“小王写钢笔”与“小赵写毛笔”构成对举,这种对举是短语(或分句)与短语(或分句)之间的对举,是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     
14世纪中叶的元明易代,究竟给后世中国文化带来什么影响?这一"王朝革命"是朱元璋(宋濂代笔)《谕中原檄》所谓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复汉官之威仪"吗?几十年以前学界就在讨论。举三个例子:1938年,中国学者蒙思明在《元代社会阶级制度》中说,明代取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我不想用一套一套的理论来回答,就简单举几个自己当校长时的德育"策划案",以此来证明我对学校德育朴素的理解:德育者,塑造人之过  相似文献   

8.
明代讲会源于书院教学,经王、湛及其后学倡导、推广之后,而又每出于书院之外。当年的情形是,联友共学,随地举会,随缘结会,甚至会如家常茶饭,无地不有,无岁不举。但我们并不因此而认为,"书院"、"讲会"是并行而互不相属的关系,且从会无定所的无奈中,揭示出随地举会,归之书院的讲会的发展趋势。明于此,即可复原"书院讲会"的真实场景,重构明代书院的历史谱系。  相似文献   

9.
幼年时代,家父常向我举称一些妙对,如“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鬼在边”,“桃李杏芳芬何日开放,稻梁黍杂种什么先生”,“一失足成千古恨,待回头已百年身”,等等。  相似文献   

10.
邓力 《调研世界》2012,(10):62+64
在"百度知道"里,有人问:"中位数"是什么意思,帮忙举个例说明。有人答:对于一组有限个数的数据来说,它们的中位数是这样的一种数,这群数据里的一半的数据比它大,而另外一半数据比它小。常识告诉我们,两个数来比大小,结果只有三种,这就是"大于"、"小于"或"等于"。在表述中位数的功能时,通常用"一半比它大,  相似文献   

11.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是《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的一首反映汉末即桓帝和灵帝时用人方面名实不符的童谣,意在鞭挞当时的政治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斑马老师端起一只玻璃杯,杯底有少许茶叶。"大家注意观察,我要沏一杯茶,你们看看杯子里的茶叶美不美?"说着,他将开水倒入杯中,茶叶开始旋转翻飞。大嘴兔子情不自禁地说:"真美呀!它们像跳舞一样。"斑马老师问:"跳的是什么舞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起来:"新疆舞!""朝鲜舞!""芭蕾舞!"……斑马老师把这杯茶水举得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阅读研究,目前更多关注的是留学生学什么、如何学,老师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上,而对阅读主体的阅读心理、情感变量及其对课堂阅读的影响机制等内容研究得还不够。本文试图在此方面做一点尝试,提出了"阅读疲劳"这一概念;并在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阅读疲劳"产生的动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词学史上,范畴对举的现象并不少见,诸如雅与俗,清空与质实,婉约与豪放,等等,然而周济词论中一系列对举性理论范畴的提出,却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如果说周济提出的"空"与"实"的对举范畴还带有对前人词论的部分吸收的话,那么关于"入"与"出"、"有门径"与"无门径"等理论,则是在吸收画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了。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诗歌中大量使用"云"意象,或用"云"来衬托周围景物之高远,仙气霞举;或用"云"来抒写性情,情景交融;或用画笔摹"云",抒写山水之乐;或用"云"入禅理,寄托遥深。这些"云"意象虽变化无穷,但是都与王维清秀淡远的整体风格相契合,如"水中着盐"般服务于王维诗歌的空灵境界,使诗歌蕴含了无尽的景外之景、味外之味。  相似文献   

16.
周新城 《中华魂》2008,(2):43-47
最近,社会上流传一篇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作者自称是入党多年的老革命,到了晚年,对过去的信仰产生了怀疑,提出了一整套自命为新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向党中央建议:放弃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放弃共产主义理想,放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按照全民党的思想改造党,并把党的名称改为社会党。文章逻辑混乱,概念不清,谈不上什么学术水平,本来是不值得对此文进行讨论的。但由于这篇东西表达的观点涉及我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的重要思想,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是我们的旗帜,民主社会主义也不是我们的旗帜,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引导我们走向伟大胜利的旗帜.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对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是扎根于中华大地,引导全党全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时,尤其是在"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关系问题上,学界一直有不一的看法。本文将就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核心来试做探讨。本文首先认为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以无为本",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崇本息末"和"崇本举末"的关系进行辨析,认为"崇本举末"是王弼本体论哲学思想的核心,最后认为,王弼哲学思想是儒道融合的产物,而具有以下特点:较儒更具思辨性,较道更具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是王弼哲学中的两个重要命题."息末"与"崇末"看似矛盾,但"崇本息末"的"末"与"崇本举末"的"末"所代表的对象不同,这两个命题不但不矛盾,而且"崇本息末"思想涵盖了"崇本举末"思想.当然,在政治思想上,王弼在一定程度上赞同统治者采取有益于社会的有为措施,这与"崇本"思想中的尊崇"无"、"无为"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20.
王阳明通过《重刊文章轨范序》婉转批评了儒家知识分子对举业一贯的批判态度。举业犹如其他现实事务一样,都属于"事上磨练"之"事"之范围,举业与圣贤之学并不矛盾。只有通过端正应试者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救治举业所带来的问题。科举制度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秩序作为儒家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本身具有合理性,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否定潜藏着否定秩序本身的危险。阳明对待科举制的态度,所折射的正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深具政治哲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