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定量研究了多环芳烃不同污染水平下樟树幼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改变了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组成;随着多环芳烃含量的增加,樟树幼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数量4月份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不同多环芳烃含量的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都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从10月到翌年4月逐渐增加,4月到7月递减;与对照相比,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放线菌数量峰值的出现具有时间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都是细菌惹的祸 头皮屑是人体细菌及细胞的正常老化,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马拉色菌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后有明显增殖,因为皮脂分泌增加,而头皮屑发生的高峰也在20岁左右。一般人每天多少都有一些头皮屑产生,所以如果你的头发上偶尔出现细细小小的头皮屑也别太惊慌,因为这属于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周一海 《山西老年》2012,(12):58-58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萝卜硫素能激活一种名为NRF2的信号通道。这种信号通道一旦不能发挥作用,人体巨噬细胞就无法清除肺部的死亡细胞及外来细菌,从而使肺部无法保持清洁,导致感染。吸烟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的巨噬细胞都失去了这种清理功能。研究人员首先将43名慢阻肺患者的巨噬细胞暴露于两种细菌环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23日~5月15日在浙江省绍兴官渡三角帆蚌养殖基地,用密网围成四个网箱,各网箱分别投放2L、4L、8L、0L(对照)生活污水,吊高30cm,定期检测各网箱中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四大类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用的生活污水浓度范围内,生活污水的浓度越高,三角帆蚌的生长越好;投放的生活污水能增加水体中的细菌数量,投放越多,细菌数量增加越大;水体防线菌和霉菌的数量随着投放污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生活污水的投放与否以及投放的量与酵母菌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从研究中可以得出生活污水有利于三角帆蚌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的生存,有利于三角帆蚌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23日~5月15日在浙江省绍兴官渡三角帆蚌养殖基地,用密网围成四个网箱,各网箱分别投放2L、4L、8L、0L(对照)生活污水,吊高30cm,定期检测各网箱中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四大类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用的生活污水浓度范围内,生活污水的浓度越高,三角帆蚌的生长越好;投放的生活污水能增加水体中的细菌数量,投放越多,细菌数量增加越大;水体防线菌和霉菌的数量随着投放污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生活污水的投放与否以及投放的量与酵母菌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从研究中可以得出生活污水有利于三角帆蚌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的生存,有利于三角帆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是在我国广泛分布的一种木食性白蚁,它的肠道内共生着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原核生物。对其肠道内共生微生物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木食性白蚁消化木质纤维素等植物源食物的机制。运用分子克隆技术对该白蚁肠道中鞭毛虫(Pyrsonympha grandis)相关共生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构建了与黑胸散白蚁肠道内共生鞭毛虫P.grandis相关的共生细菌的16SrDNA文库,通过对挑选克隆的RFLP分析选择了4个克隆进行测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4个克隆分别属于拟杆菌,"白蚁菌群1(Termite group 1)",γ-紫细菌,和β-紫细菌。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 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的存在面极广。微生物有霉菌、细菌、放线菌和醇母等,种类多达数千种。特别是人们所穿的服装,由于人体体温、排出的汗液等为服装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温湿度环境。服装上的细菌不仅侵害人体而且会使衣物产生汗臭  相似文献   

8.
《21世纪》2010,(4):77-78
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虽然是人。但叫细菌可能更恰当一些”,这句话听起来就像科幻故事里的荒诞说法,但它是事实:在人体内发现的数百万个细菌,可以填满一个容量是半加仑的水壶。每个人的身体其实都是各种微生物和真菌的天然游乐场。人体细菌有些对我们有益,有些有害。一些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例如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另外一些偶尔发生的变异可能会使我们生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关于柑桔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研究报导。测得柑桔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在每克干土中分别高达76871×10~7和6848个。两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根际效应都很显著,分别为对照土的67.6和27倍。平均每克干土中,温州蜜柑的根际土壤细菌最多,为6490×10~7个而红桔根际土壤放线茵最多,为1326个。两种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直接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随树种、砧木、树龄及季节的不同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在柑桔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中,柑桔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占优势,则对柑桔根系具有保护和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与伴侣》2007,(6):65-65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科学家首次对生活在人体皮肤上的细菌进行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人体皮肤实际上是一个细菌“动物园”,这里大约生活着250种细菌,其中一些是“常住居民”,另外一些则属于“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11.
本刊综合 《老友》2013,(8):68-68
夏季气温较高,细菌和微生物很容易在食物上繁殖,从而导致食物腐败、变质。许多人喜欢把冰箱当成"保险箱",将食物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导致有害细菌滋生,或把食物从冰箱中拿出后,加热不透、消毒不够彻底就食用,这些都可能导致急性肠胃炎发作。此外,夏天人体体力消耗较大,许多人会选择喝冷饮降温。冷饮虽然喝着舒服,但是很容易导致消化道抵抗致病菌的能力下降,这也是急性肠胃炎发作的诱因之一。恶心呕吐腹泻暗示急性肠胃炎找上你了  相似文献   

12.
口臭的罪魁祸首是细菌 过去人们都认为,口臭的原因是消化 器官有恙。但是今天已经证明,口中的臭 味是栖居在舌头、牙齿和牙床上的微生物 散发的。和人一样,细菌吃我们残留的食 物,而后排泄废物,其中包括挥发性气体。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且不产生氧气的一类细菌的总称,主要应用于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及农作物抗病增产等领域。生产技术简单易行。(一)生产工具。塑料桶、搅拌棒、PH 试纸。(二)培育原料。培养基:光合细菌:水=1:2:100。(三)培养基原料与配件。硫酸镁: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硫酸铵:其它微量元素=0.4:0.6:0.5:1.2:2.5。(四)操作规程。(1)配制培养液:将光合  相似文献   

14.
卢方 《社区》2006,(18)
一、喝矿泉水绝对可以放心很多人认为矿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对人体更有益。但是矿泉水也会受到土地中有害物质(如汞和镉)的污染。近日,荷兰科学家对16个国家出产的68种不同品牌的瓶装矿泉水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矿泉水更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和细菌的污染,其中蕴藏的致病微生  相似文献   

15.
以光合细菌为材料,进行了电镜超薄制片,染色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超微结构图像。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细菌诱导型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细菌诱导型启动子的碱基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启动子PPP3(AF469483,220bp).经分子操作将启动子和质粒pUC18连接后转化E.coliDH5α,经蓝白筛选和PCR检测筛选阳性菌落,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对扩增到的PPP3片段和含目的基因(hrap或pflp)的pBI121质粒进行双酶切,分别回收PPP3片段和含目的基因的pBI121大片段,连接后转化E.coliDH5α,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表明细菌诱导型启动子和目的基因已正确连接.用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PCR检测,证明植物细菌诱导型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7.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食用脂肪多的食物会促进更多的胆汁分泌,进而杀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对肠内细菌平衡有着破坏作用。消化液分泌还可能引起内脏脂肪综合征和大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新章 《小康生活》1994,(1):51-51
现代生物学证明:微生物农药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并且有高效率低成本,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等优点。用于植物防病、治虫、除草等方面前途广阔,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微生物农药分为病毒农药,真菌农药、和细菌农药三大类: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伴侣》2009,(3):8-9
中老年体弱者常常被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细菌感染所困扰,为消炎反复使用抗菌素,希望将体内细菌统统杀死。然而,反复使用抗菌素,不仅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感染死亡者中有85%是由耐药菌所致),还会杀死体内有益健康的细菌,破坏菌群的平衡。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李鹏指出,在人体的呼吸道、口腔、皮肤、肠道等器官寄生着数以亿计的有益细菌,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bacterium”概念由西方传播至我国,并最终以“细菌”二字成为汉语词。这是一则外来概念在华传播的成功案例。“细菌”的入华“旅行”先后经历了术语“bacterium”的翻译实践、概念“bacterium”的在华接受及译词“细菌”的最终确立。“微虫”“微生物”“微菌”“霉菌”“微生毒”“微生虫”“璧他利亚”等译词的涌现、共存与淘汰体现了概念跨文化传播在语言层面的复杂表征,语境重置则是此番过程的本质。汉语语境“虫”概念和本土传统的病因学体系为“旅行”概念的接受创造条件。“细菌”二字被确立为术语“bacterium”的译词则是社会权力制约下的结果。深入挖掘这则成功案例,厘清概念跨文化传输的特点,或能为提升概念跨文化传播效率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