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秋季天气干燥,空气里的湿度也很低,这个时候需要通过饮食来给身体滋阴润燥,那么秋季吃什么能养生呢?专家认为,秋季要多吃蜂蜜跟醋,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这是为什么吧。吃蜂蜜能润燥养肤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蜂蜜有六种功用,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热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疮疡之痛。"我国古代医学家提倡"朝朝盐水,晚晚蜜汤"。食用蜂蜜最好是在秋季开始,秋  相似文献   

2.
"中华龙"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文化符号",而"晋地版"的龙故事则是"中华龙"的有机组成部分。晋字号的"龙骨"最正宗的"龙骨"产地在晋。"龙骨"即"龙化石",是古代常用中药材,而晋字号"龙骨"则为历代医药家津津乐道,视为上品。《本草纲目》云:"龙得天地纯阳之气以生,藏时多、见时少;其性至动而能静,故其骨最黏涩,能收敛  相似文献   

3.
刘绿宇 《南都学坛》2004,24(6):82-84
女性总是作为爱的使者出现在中西文学作品中。但由于地域或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分别体现出不同的性情和特征:中方教化重理性,故"东方女性"在追求爱的过程中,呈现出许多理性约束的成分;西方教化求自由,故"南欧少女"则任由激情飞扬。社会环境的陶冶、审美取向的不同,也将拥有"理性自我"的"东方女性"和拥有"激情自我"的"南欧少女"区别开来。"南欧少女"为爱而爱,"东方女性"为婚而爱。前者关注爱的过程,后者更看重爱的结果。为爱而爱会"爱不涉性";为婚而爱会无视婚前性行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涉性爱情描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封闭以及"官本位"、"家本位"的思想分不开;而"爱不涉性"则与西方古代的"精神之恋"、"骑士之爱"等传统不无关系;也在于西方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哲学等学科对性的关注及将性描写从文学中分流有关。无论"东方女性"还是"南欧少女",因为社会历史的原因,形成不争的悲剧———定位于婚姻、爱情的人生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情态动词"能"、"会"后面的"Vp"具有合意性(期望)的语用条件是:由"能"构成的祈使疑问句.由"会"构成的肯定承诺句,问与非问的"能不能"句.其后面的"Vp"所表达的内容是言者或听者或大家所期望的,具有明显的合意性;而在"会不会"句里的"Vp"所表达的则具有非合意性.在"能"与"会"以对举的形式同现时,"能"和正向义词语组合;"会"则跟负向义词语组合.这是因为"能"和"期望"义相伴,"会"和"担忧"义相随.  相似文献   

5.
《论语》:“载之空言”或“见之于行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曾自道其方法论:"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我与其空泛地谈论单纯的道理,不如切实地考察具体的事例,从而能把我对人伦世事的看法阐释得非常深刻且非常清晰。若依这一方法论来审视《论语》,则不难辨识其间既有一些能够"见之于行事"的内容,即有具体实例支持的论述,如"吾党直者"说;也有许多未能"见之于行事"的内容,即无具体实例支持的论述,如"讷近仁"说、"仁者不忧"说。前一内容因述说具体事例而处于一定语境中,故有较确定的含义。后者则因泛言抽象道理而超然于一定语境之外,故缺乏较确定的含义,很容易发生歧义,此亦是,彼亦是。若依这一方法论来比较《论语》与《春秋》、《传习录》、《圣经》,则也不难解读出一些意味深长的差异来。  相似文献   

6.
熊十力建构哲学体系之目的在于"见体",见体之工夫,就是良知之呈现。"良知是呈现"既是哲学命题,也是道德实践的要求。良知是个"实",故其有实践的力量。良知是本体,故其能涵摄一切而为宇宙之大主;良知又是即本体即工夫的,故其有体用不二之特性。良知又即生命,故其精进不已,故故不守。通过对"良知是呈现"进行阐释,既可以厘清熊十力思想体系中的体用、内外、本末关系,也能展现其关于本体论、心性论与人生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今年四月以来,许多乘客都在湖南省绥宁县关峡乡下车,专程来向刚迁至这里的两位放蜂老汉购买蜂蜜。由于他们出售的蜂蜜货真价廉,色质俱佳,不受污染,故格外令人青睐,新产的200多公斤蜂蜜很快销售一空。刘先云,65岁,湖南省绥宁县金屋塘镇草寨村村民;  相似文献   

8.
严羽为纠正宋代诗学发展的弊端,主张学习盛唐诗歌的创作经验。他视诗歌为有灵性的鲜活生命,认为"兴趣"是诗歌的内在生命,而"气象"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基于此,严羽提出,由于盛唐之人诗歌创作有"兴趣",故其诗有"盛唐气象";而宋人创作由于没有"兴趣",故其诗无此气象。  相似文献   

9.
文章讨论了"把"字句和"使"字句的置换问题.本质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各有不同的句法构造和语义构造,"把"字句是强致使句,"使"字句致使性相对弱些."把"字和"使"字不能无条件地互相置换."把"字句和"使"字句各有对句中动词的要求,有些动词既能用于"把"字句,也能用于"使"字句.能跟"使"字句置换的"把"字句"把"后部分都能独立成句;而且其致使事件谓词一般隐含;如果致使事件谓词没有隐含,那么"把"后成分一般得是致使事件的施事、感事或主事性成分,或者是与这些成分有关的领属性成分.能跟"把"字句置换的"使"字句其句中动词必须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石 《山西老年》2008,(2):50-51
要健康长寿,到底是要多运动,还是要注重静养?古代养生家有过许多论述。儒家主静,认为"仁者寿"、"仁者无欲,故静;性静者多寿考"。《吕氏春秋》以"流水  相似文献   

11.
"那叫一个X"是一种表强调的主观性句式:"那叫一个"在有程度区分的成分前,能强化其程度的非同寻常;光杆行为动词也能通过语境的激活进入该句式,强调这种动作行为的不一般;在强性或极性状态性的成分前则表达对这种状态的"极性"的单纯强调,若状态不是强性或极性的,则也有一定的强化作用。"那叫一个X"的主观化历程为:从表示客观判断的"那叫X"到有主观强调意味的"那叫X"再到主观性更强的"那叫一个X"。"那叫一个X"与"这叫一个X"呈现出使用上的不对称,这与它们作指示代词时的基本用法有关。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史上,"把拦"谓把持、控制、占有;但"把揽"另有包揽义.<金瓶梅词话>表示笼络、占有,仅用"把拦";表示包揽则仅用"把揽"."把拦"的"拦"是通假字,故"把拦"并无阻拦义.<汉语大词典>和<金瓶梅词典>都将"把拦"释为阻拦,又将"把揽"释为把持包揽,均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智慧:入而为事,出能观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进去”;做事时全身心的投入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成事的决心和做事的效率。而浮于表层正是成功的死敌。浅尝辄止的结果是使我们像寓言里的那只鼹鼠,门门懂却样样瘟,终究做不好一件事。有一个故事大家都不…  相似文献   

14.
"本色"和"当行"是中国历代曲论中使用频率很高而其意义又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曲学术语.曲学中的"本色",主要是针对曲作(包括戏曲和散曲)语言风格而言,大要有三方面的指意一是指曲作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明朗;二是指曲作风格简淡蕴藉,刚健豪宕;三是指曲词严守音律,合度依腔.而曲学中的"当行",则主要针对戏曲而言,大要指戏曲文学作品能适宜于实际演出,能真实生动地反映生活,且具有左右观者喜怒哀乐情感的艺术魅力."本色"与"当行"既各有特指,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二者乃是曲论家心目中最佳曲作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汉字部件"云"是我国学者们所举汉字表意性缺失、部件记号化的一个典型例子.从古文字看,"云"是一个原形表意文字;发展到今文字,在"云"构成的汉字中,作为义符时,其表意性大多依然存在;作为音符时,则无须承担表意功能,因而不具表意性.  相似文献   

16.
健康来自人体内部,有益于健康的食品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从养生典籍和长寿老人们的实践经验中,学到五个“天天吃”,取得了极为理想的健身效果。 每天早晨空腹吃一小匙蜂蜜。《神农本草经》中说:蜂蜜能“安五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延年益寿”。常吃蜂蜜能营养心肌和防止血管硬化。前苏联科学家调查了100位百岁老人,发现其中80多人常吃蜂蜜或在养蜂场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三国时期,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当时能与华佗、张仲景齐名,故号称"建安三神医"。董奉隐居在江西庐山,对众多慕名而来求医的百姓,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要求被治愈者种植杏树作为纪念,患重病而被治愈者种五株,轻病治愈者种一株。数年后,被他治愈者  相似文献   

18.
在成都举行的"首届两岸新儒家会讲",虽冠以"首届"、"两岸"等字样,却名不符实,因为此次"会讲"是围绕着大陆独家参会的"康党",因此不能代表"大陆新儒家"的"超越牟宗三,回到康有为"的实质性主题所展开的辩难,故无论"会讲"还是"康党"都呈现其吊诡性。反思表明,陈明的公民宗教,经过十数年的吊诡,终于借助新康有为主义,成为宗教性的货色。问题表明,儒学复兴,前途坎坷,无所不用其极的体制化儒家,足以饰褒莹众,遮蔽儒学之真。故以"草堂论剑"映射的问题来反思大陆新儒家,为当代儒学研究必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不"与"未"的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二者均可修饰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名词性成分,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可构成固定短语。"不"与"未"有各自的否定语义,并在小范围内混同兼用。"不"的语义最为稳定,一直保留到现代;"未"则被"没"所取代。现代汉语中"不"与"未"混同兼用的语义主要保留在一些古词语中。  相似文献   

20.
"还原圣人本意"是思想史的永恒主题之一.故,诠释有两个基本的向度:"还原"的向度与"发展"的向度.作为道家政治哲学的一贯主题,"无为而治"在历代的解释学语境中逐步面临着一种有"见"而无"观"的根本性"还原"困境.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转换传统解释学的诠释向度,以作为本体诠释学和本体认识论的"观"为基本通道进入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老子道论之原初视域,并在本体价值论、本体伦理学和本体方法论的视角"理解"道家无为治国论的内在逻辑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