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娱乐广场     
《山西老年》2008,(11):28-29
故事斋范若愚唱戏范若愚任晋绥二中校长时,于1942年春节前成立了二中剧社。当时剧社领导有高愚、鲁博天、张焕等。主要骨干有张清人、袁野(女)、吴国均、陈良柱、白纯瑞、郭凤仙(女)等。最初叫"大众剧社",1943年整风后与"雁门剧社"合并为二中剧社,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铁岭市第七小学成立了“校园剧社”。三年来硕果累累,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称赞。在老师的指导下,剧社每周三下午3时至4时活动,创作、排练小品、相声、小话剧等节目。参加剧社活动的同学付出了大量的辛勤汗水,排练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节目,定期在校园电视台  相似文献   

3.
山西原平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期已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始置原平县。隋大业二年(606年)改名为崞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崞县全境解放。1959年,复称原平县。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原平人杰地灵,仅从辛亥革命开始至今的百年间,从原平这块厚重的土地上走出去的将军级人物就有百名之多。"一市八上将,两党百将军",因而,原平有与湖北红安相媲美的"将军县"美称。  相似文献   

4.
初进北平     
1949年5月,刚从西北前线返回临汾待命的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战斗剧社,奉命赴北平为即将召开的全国首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演出。为此,剧社领导从100多人的队伍中,挑选了52人。组成精干的赴北平演出队。  相似文献   

5.
坚韧的藤蔓 牙牙剧社是深圳第一个非职业戏剧团体。2008年夏天,何马在豆瓣网上发帖召集组建深圳本土话剧社,一下子聚集了百来号人。其实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是冲着“不要求什么表演基础,我们只需表达我们自己的心声”这个口号来的。  相似文献   

6.
山西原平凤秧歌的艺术特色及其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平凤秧歌是山西原平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因其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成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兴起与原平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淳朴的风土人情等因素息息相关。原平凤秧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表演形式、角色装扮以及动作特征三个方面。对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需要政府力量的扶持,也需要发挥课堂教学的提升作用,更离不开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7.
在茅盾的全部创作生涯中,写剧本只有一次。这唯一的一次,便是写作话剧《清明前后》。 写小说多年的茅盾,为什么会在抗战胜利前夕突然写起剧本来呢?他自己说过,使枪多年,换把刀来试试。就促动他写这个剧本的直接原因说,他在《〈清明前后〉后记》中说道:“学写剧本,这还是第一次,主要是受了朋友们的鼓励。”这里所说的“朋友们”,指的是“中国艺术剧社”的主持人及剧社的其他几位同志。 中国艺术剧社成立于一九四二年,是在党和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组建起来的,是当时占领重庆戏剧舞台的主要演出团体,差不多包括了战斗在重庆的大部分著名话剧艺术工作者。主持剧社工作的,有于伶、金山、宋之的等活跃在当时剧坛上的几位干将。他们组成一个有五位成员的执委会,轮  相似文献   

8.
上海艺术剧社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现代戏剧团体。梳理原始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可以发现自"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层、热衷文艺事业的普通党员和一批"左"倾留日学生都对中国的政局和文坛进行了紧张的思考和预判。虽有路线调整时的误差或不成熟,可种种历史契机与思想脉络的耦合,还是使左翼文化运动很快地"浮出历史地表"。上海艺术剧社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进行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理由认为,它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前奏。上海艺术剧社力图通过公演对左翼文化运动的政治诉求有所回应,却也不期然地揭开了这一诉求的内在困境:理想观众与实际观众的错位、阶级意识理论与剧本角色分派的缝隙、戏剧范式的想象与公演结果的落差,凡此诸端,不仅困扰着艺术剧社,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不断遭遇的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9.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1937年10月《七月》半月刊由胡风在武汉创刊(1937年9月11日由胡风主持,在上海出版《七月》周刊,出至第3期因战事宣告停刊),1941年皖南事变后《七月》停刊。《七月》停刊后,胡风主编《七月诗丛》...  相似文献   

10.
《诗·豳风·七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豳风七月》作于早周公刘之世,其时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约当夏桀之世。这在《七月》的礼俗、社会状况、名物、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七月》作为早期周族诗历,通篇皆用周历记事。周历的“七月流火”正是夏代才有的天象,成为判断此诗作年的坚强证据。  相似文献   

11.
何岸 《源流》2010,(13)
李叔同,1880年生于天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现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1901年,李叔同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该社于1907年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沿大同南下,不久就烧杀到了崞县原平大牛店我的家乡一带。忻口战役开始后,主战场在崞县一侧原平镇以南河铺以北,方圆五十里,二十多个村子都陷入血海、火海,活着的人顾不得掩埋亲人的尸体,顾不得收割已经成熟的庄稼,人心惶惶,四处逃难……八路军一二○师三五九旅旅部进驻阳武村(距大牛店2里),召集高小毕业以上学历的学生,动员抗日救国,我和另  相似文献   

13.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为中国话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中艺的成立和解散一直是个谜。1941年5月剧社成立到1947年6月解散,中艺存在了6年之久。根据剧社所在地点的不同,其活动可以分为6个阶段。中艺的出现,引领了战时剧运的航向,带动了众多话剧团体联合起来并肩作战,使大后方的演剧活动得以持续开展。以中艺为代表,战时的舞台工作者把中国话剧艺术的演出水平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艺培养出来的大量人才为战后,特别是解放后中国影剧事业的发展积蓄了力量,其历史功绩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14.
一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鲁迅,对中国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鲁迅定居上海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电影小组,在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领导下,曾在上海开展了颇有成就的左翼电影运动。当时,由创造社和太阳社联合成立的“艺术剧社”,第一次喊出了建立中国的“普罗电影”的口号。在艺术剧社左翼文艺工作者涉足电影文化领域的同时,鲁迅也开始了对中国电影现状的关注。一九二七年下半年,鲁迅从广州  相似文献   

15.
“七月诗派”因《七月》而得名。《七月》是由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胡风主编,在汉口创办的。它创办于“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不久,取名“七月”,正是提醒国人不可忘记这一事变的意思,刊物的定名就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色彩。《七月》是文艺性的综合刊物,后易名《希望》,于1941年辑《七月诗丛》选集。凡是给这一刊物撰稿的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上有类似的追求,被统称为“七月派”。而“七月诗派”其实是这一派中人数最多,最活跃,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最夺目的光彩,为新诗矗立了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6.
高扬的党旗     
七月,火红的太阳辉映着鲜红的党旗;七月,鲜红的党旗辉映着火红的年代。九十一年披荆斩棘,九十一年风雨如磐,九十一年一路高歌,九十一年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7.
陈太顺 《老友》2014,(7):1-1
从南湖起航的这艘巨轮,经过93年的卓绝航行,绕过激流,绕过暗礁和险滩,从历史的风雨雷电中辉煌而来。一声骄傲而响亮的笛鸣,抖落千重暴风万顷波涛,13亿中华儿女站在船长身后,雄赳赳气昂昂满怀希望地迎接第93个七月的黎明。——七月来了,七月英姿勃勃。七月的天空万里无云,七月的蓝天映衬着彩旗、鸽群和阳光。七月,古老中华大地潇洒的青春期。  相似文献   

18.
一、七月王朝——金融贵族统治的反动1848年的法国革命不同于近代史上前此的一切革命,这次革命的特点,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在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法国1848年的革命是由1789年之后法国政治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准备下来的,特别是由1830年七月革命后历史的发展所直接准备下来的。1789—1794年的革命,彻底扫除了障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促成了工业革命的初步发展。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大土地所有者的波旁王朝,金融贵族的奥尔良王朝(即七月王朝)取得了政权。这种政权更替,  相似文献   

19.
论《七月》及“七月派”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七月》到《希望》七月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有深远影响而又历经坎坷的文学流派。它因一份名叫《七月》的刊物而得名。《七月》是伴随着民族解放斗争的隆隆炮声诞生的。当时文艺界部分人鼓吹“投笔从戎”运动,甚至有人说:“无用的笔啊,把它扔掉好啦”,可是胡风却说:“我们没有。不但没有,为了得到用笔的机会,还不得不设法越过了种种的困难条件”,他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创办《六月》,七月派也因此发动。七月派的活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七月》为中心,自1937年至1941年;后期以《希望》为中心,自1945年至…  相似文献   

20.
宗和 《山西老年》2010,(10):18-18
提起抗美援朝时期全国人民给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那是1951年,在常香玉带领下,香玉剧社在半年时间里巡回演出180场,用全部演出收入捐献了一架战斗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为前线的捐赠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