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环球趣闻     
《新天地》2013,(1):56
外国老人新潮用品频亮相夜光伞:美国费城一家制伞厂新近推出一种老人夜光伞,伞的顶部有一只灯泡,与装在伞内的电池相连,只要按一下开关,灯泡就会发亮,夜间和大雾天老人出行使用十分方便。老人车: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家用轿车领域中已开发出专门的"老人车"。这种车是根据  相似文献   

2.
收藏与健康     
长城 《山西老年》2010,(5):54-54
曾经与一位爱好收藏的老人交谈,问其搞收藏的目的,老人愉快地回答:"搞收藏,买健康。"收藏与健康,从这位老人口中说出显得那么自然贴切。说来也巧,此后不久我在报纸上读到了一则消息:目前,国外医学临床证明,收藏是治疗慢性  相似文献   

3.
连环画(小人书)收藏是目前国内的一种主流收藏,很多老年人加入这个队伍中而成为"连友"。家住辽南地区的七旬老人冯宝贵就是老年"连友"中的一员。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老冯探索总结出了独特的连环画收藏"套路",这些"套路"独出机杼,对老年"连友"不无借鉴和启迪。套路之一:不"求全"。有些老年"连友"受电视讲座、相关书籍介绍的影响,把品相作为连环画收藏  相似文献   

4.
收藏之乐     
老渊 《老友》2008,(3):42-42
老人爱收藏,或是习性,亦为乐趣。近日阅报,见何君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收藏活动是完全建立在自己兴趣获得满足的基础之上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的满足,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极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在古城宁都的废品收购站仓库和旧书摊点,人们经常能看见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在那里翻翻看看、寻寻觅觅,这个老人就是被人称为"红色收藏家"的宁都县人民医院退休干部李艳生。李艳生老人是1999年退休后才开始搞收藏的。初始,收藏的东西五花八门,不成系统,品位也低。一次,李老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红  相似文献   

6.
阿宏 《山西老年》2009,(11):53-53
辽南民间收藏协会原会长于仲老先生今年八十又八,老人从事收藏50余载,是辽南一带有名的高寿者。谈及高寿的秘诀,于老赋诗曰:"天地有功造精神,高寿赖有四味珍"!  相似文献   

7.
苏堂珍  李菊泓 《中华魂》2012,(16):62-63
七旬老人柴时兴退而不休,坚持收藏红色物品,他用收藏这种形式,表达对党的忠诚和热爱。他通过展览红色收藏,让更多的人直观地受到教育,爱党、爱祖国、爱人民。"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幅字,是柴时兴老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别用毛主席像章制作的。在柴时兴老人的家里,像这样的像章多达4000多枚,毛主席各个时期各种画像300多张,各种红色书籍500多册,他收藏的这些红色物品让他家里摆放得满满当当。在每一件物品的背后,都饱含着这位七旬老人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无限深情。  相似文献   

8.
杨洁 《今日南国》2007,(24):76-76
在南昌市洪都航空集团7区住宅区内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收藏了一屋子的报纸,屋里找个下脚的地方都很难,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办一个报纸展览馆,让人们共享他的收藏成果。他叫罗来辉,人称老罗,1997年从街道办事处退休,今年71岁。他有个特别的爱好:收藏报纸。记者想采访他的时候,他去外面"淘宝"了,等到了下午6时,他还没回家。邻居说,你想找他,事先要跟他约好。  相似文献   

9.
无论古今,都会有文人在搞收藏。周作人在《谈龙集》中的一段话,也许能很好地说出文人的收藏情节:“我是一个嗜好颇多的人。假如有这力量,不但是书籍,就是古董也很想买,无论金,石,瓷,瓦,我都是很喜欢的。现在,除了从旧货摊收来的一块凤皇砖,一面石十五郎镜和一个‘龟鹤齐寿’的钱外,没有别的东西,只有翻弄几本新旧书籍,聊以消遣……”苦雨斋老人所说的“假如有这力量”,应该就是缺钱的意思。但对如今市场经济下的很多出名的文化人来说,钱已经不值得担忧了,那何不搞收藏?温州著名作家戈悟觉就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0.
何君华 《可乐》2010,(7):60-61
在哥伦比亚大学,换一只灯泡需要多少名学生? 答案是76名。其中,1名学生换灯泡;50名举行集会,争取不换灯泡的权利;另外25名则举行反要求的集会。  相似文献   

11.
童秀萍 《社区》2012,(27):52-52
“这是1955年的粮票,离现在都半个多世纪了看看,这儿还有板凳票、番薯票,这些全是头一回看到。”桌上一本本厚厚的收藏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大伙迫不及待翻开一探究竟。粮票、油票、饲料票、彩票、火花、香烟商标……各式各样的收藏小物品让人眼花缭乱。而拥有这些“草根收藏”物品的主人就是家住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望云社区美景新村的七旬老人寿元洪。他在得知社区创办“草根文化传播室”之后,特地到社区晒晒自己收藏多年的宝贝。  相似文献   

12.
1929年,陈三立将手书《散原诗稿》一册送给新婚女儿陈新午作为纪念,现藏九江学院.《诗稿》封面题署《散原诗稿一》,扉页有散原老人亲题"此手稿付新午收藏散原老人"十二字.内容起1919年,讫1926年,除了部分被删诗歌外,其他诗歌已全部收入《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诗别集》中.《散原诗稿》中保留了不少散原老人修改诗稿的...  相似文献   

13.
何君华 《今日南国》2010,(11):57-57
“在哥伦比亚大学,换一只灯泡需要多少名学生?”答案是76名。其中.1名学生换灯泡;50名举行集会,争取不换灯泡的权利;另外25名则举行反要求的集会。这是一则在美国流传甚广的笑话。笑话背后,调侃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太过自由”的学术气氛.  相似文献   

14.
山西潞城市有两位古钱币收藏家。一位是寿高七五的离休干部崔客琴;一位是年过花甲的退休干部魏志斌。这两位老人已收藏有古今中外的钱币数百上千种,在潞城和上党地区远近闻名。不久前笔者慕名拜访了二老。 崔客琴老人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解放后教过书,办过报,1984年从教育部门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收藏古钱币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1976年的一天,崔老从电视节目中看到,我国考古工作者从南沙群岛上发现了清朝初年的古钱币。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件事使他认识到,小小的古钱币对于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竟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由此引发  相似文献   

15.
红色收藏     
在众多的收藏门类中,红色收藏已成为人们收藏的亮点。其实,红色收藏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涵盖了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物品。因为红色藏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收藏门类,它们往往与著名人物或事件有着某种渊源,是历史的见证。其中包括文史资料、文书档案、书报刊、连环画、字画、塑像、摆件、宣传画、电影海报,以及邮币卡、票证等。红色收藏成为收藏的亮点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国纪念钞(币)、建国纪念邮票等红色题材藏品升温;二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文革物品,由于收藏门槛低,存世量也比较多,群众基础也就相对深厚。三是收藏队伍不断扩大,促使红色收藏升温;四是怀旧心理促使红色收藏升温。四是市场助推红色收藏升温。  相似文献   

16.
彭书会 《社区》2012,(7):39
人常说:"家有老,是一宝",作为一名社区民政专职工作者,面对占社区人口1/3的老人们,我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社会资源的宝藏库。社区是个大家庭,我戏称我们社区的老人为"社区宝"。在与老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常常被社区老人们发挥余热的事迹和精神感动,其中有几件小事,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7.
高峰 《社区》2011,(22):20-21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桃源街道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1395人,占辖区人口的17.3%,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1749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100余人,低保特困老人69人,三无老人9人。通过调查发现,辖区养老事业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居民老龄化比率偏高;二是养老方式较为单一化,超过90%的老人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  相似文献   

18.
林晓琪 《社区》2009,(35):53-53
世界之大,无“集”不有。古今收藏爱好者有集邮票、火花、古玩、字画、烟标、报纸、钱币等。而漳州市云霄县一位六旬老人却爱好收集粮票,并用52年时间收集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万多张粮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草根收藏者,我藏龄24年。在长期的收藏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收藏五字经,愿与老年朋友们分享。一曰爱。爱即是喜欢。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可以产生热爱,而热爱则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一名藏家首先要喜爱收藏,痴迷收藏。没有喜爱就不会入境,没有痴迷就会永远徘徊在收藏大门之外。我在多年的收藏实践中,始  相似文献   

20.
王梓 《社区》2004,(14):27-27
18年前,日本进入“老年社会”,借鉴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同时联系本国的实际情况,当时的政府内阁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则,旨在让老人的晚年生活不但有保障,而且幸福快乐。其中有一项措施,就是65岁以上的有病老人,可以获得无偿“介护”。根据年龄和健康状况,政府将老人分为5个等级,一级可享受每周一次,每次3个小时的“介护”,要是五级,那就得全天“介护”了。所谓的“介护”,其内涵较大:为老人烧饭、洗衣、洗澡、喂饭、整理房间,陪老人谈心、读报、逛街、游公园、去医院看病,甚至护送老人走亲访友等等,皆属于“介护”的服务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