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晓珊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35-38
《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是由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阿图尔·考夫曼和温弗里德·哈斯默尔主编并携其门下与同事共同撰写的一部大学法科用书。本文从对该书的研读和思考入手,参悟其从传统的自然法到新锐的法律信息学,从法哲学问题史的精深梳理到对形下具体问题的细致分析,并力图把握其内在理路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黎晓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1-8
现代西方法哲学可以概括为关于"自由"的法哲学。其哲学基础是被称之为"人本主义"或曰"个人主义"的事物,这正是当今西方世界观的核心与精神。在宏观的历史观看来,人本主义必然走向虚无主义。人本主义时代的结束,意味着由西方主导的近现代亦将结束,我们必须寻找新时代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谭志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1):102-106
在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自由是人的本质,它不是任性,而是被认识了的必然,它具有限制性、现实性和社会性.而法作为理念的自由,它是自由的定在、自由的尺度,并使自由从理想迈向现实,因而法的本质是自由. 相似文献
4.
5.
麻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0)
卢梭在对现代社会的构建理想中遵循两条并存的线索,那就是作为公民的道德教育和作为个人的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在卢梭复杂的思想体系中,政治哲学和教育哲学其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卢梭关于政治哲学的理想构建,在现实中实现还只是一个遥远的目标。卢梭看到了这种理想恰恰是我们所必需的,所以极力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卢梭认为政治理想的实现必须要有教育作为依托,因此他的政治哲学同时又是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6.
唐利群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5):89-93
邓小平法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法律实践活动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经验的理论概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认为,邓小平法哲学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从哲学的类型上来看,邓小平法哲学属于应用法哲学;从哲学的功能来看,邓小平法哲学更注重法的实效,注重法实现人民的功利,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统一起来,把法律实践观与价值观统一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法哲学更多地具有价值法哲学的特点;从哲学的阶级基础来看,邓小平法哲学是大众性法哲学。 相似文献
7.
程华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99-104
赛缪尔·普芬道夫是17世纪德国法哲学的开创者,是近代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自然法学思想家。普芬道夫对法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自然法的捍卫上,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其著作中处处充满着自然法思想,尤其是契约论思想更是影响深远。在自然法学说方面,普芬道夫的思想联结着格老秀斯和霍布斯。与其他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不同,他特别重视对义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曼弗雷德·鲍姆(Manfred Baum)教授2008年10月3日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所作讲演的译稿.文中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一书划分成"法权论"和"德行论"的来由、理论根据和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康德摧毁了传统的自然法学说,而把法权和德行全都建立在人的自由之上,视为人的义务的内外两方面.同样作为定言命令,康德的法权原则是分析命题,德行原则是综合命题,前者对人的目的不作要求,后者则要求人把人格和人性当作目的.但法权毕竟要以道德为前提和评价标准,而道德本身的评价标准则是从外部合法性向内部行动"转移"而来的,这是一个矛盾.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法哲学家和我国近年来从事法哲学研究的学者们,都从某一特定角度对法哲学的研究对象作出了各自的分析,但这些分析都没有能较全面地揭示出法哲学应有的研究对象.法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人们的自由生活.要把法哲学与其它法学理论学科区分开来不能仅仅靠各自的研究对象,更重要的是各自不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法哲学要义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庆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1):22-35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创立了法哲学学科体系.“理念”是通过人的思维对客观规律长期认识而积累起来的“精神实休”.现实的人对“理念”的认识决定了人的自由意志.围绕“自由意志”这个中心,探讨人的主观意志与客观“理念”的关系,认定法律就是“自由意志的定在”,法律就是特殊意志与普遍意志的统一.理念法是客观存在的法则.按逻辑顺序,理念法首先外化为“抽象”的形式的法律,当主观的特殊意志与客观的普遍意志实现统一时,法律就达到了伦理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任满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2):30-32
智者们关于法的physis-nomos、法律的dike、法律的arete、法律概念及其分类等问题的分析 ,都是试图阐述法律的本源、法律伦理价值、法与道德、法律定义等法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他们的这些理论论证 ,对法理学学科具有开创性意义 ,因而成为法理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学界一般认为古斯塔夫·胡果是最先将历史性实用主义批判方法引入法学领域的法学家,但鲜有学者注意到维科的法哲学思想.事实上,维科在批判古典自然法虚幻的同时,认为法源于各民族的习俗,是各民族特有文化精神、民族意识和习性的产物,这奠定了维科作为历史主义法学奠基人的学术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吴丙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29-134
自然法学、分析法学以及社会法学在本体论上的基本立场,决定了其对法律概念进行解释的不同路径。但我们发现,在逻辑操作上,前两者实际上都在最后陷入不可知论,而后者则使法律的确定性荡然无存。因而,采取何种策略解释法律概念,并使其承载法律价值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将逼迫我们在法律本体论上进行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论人本法律观对法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俊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2):116-121
人本法律观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法律领域的体现与运用,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法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对当代中国法学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阐明了法律从异化到回归的发展规律;论证了人是法律之本的原理;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法律的异化与回归;开创了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法——人性分析法。 相似文献
15.
沈国琴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53-59
文化女性主义法学以"关系网络结构中的人"为其理论预设。在此基础上,该理论强调了女性特征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重新界定了政府与个人的关系,论证了法律制度给予女性特殊保护的必要性。这些独特的观点的最直接理论依据来自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文化女性主义法学将其具体运用于对各种法律制度的分析之中。该学派值得认真关注和研究,因为该学派带来了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解构了现代法学的理论根基,并提出了解构之后的建构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历史正反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研判后提出的重大命题。作为新时代的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其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影响深远。从法理和政理视角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国古代“大一统”理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的论述,以及近现代学者阐释的“中华民族”和“共同体”的概念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对辩证关系,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珠联璧合的关系、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及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实践同频共振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从两条路径上获得实现,一是思想共同体、制度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共同构建,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共同体的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公路行政的法理学界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贺宏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3(3):100-104
公路行政是国家行政权在公路社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有效延伸。《中华人共和国公路法》颁布施行后,公路行政中的诸多法理学概念的界定,影响着公路行政中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研究并界定公路行政中的诸多法理学概念,对于加速公路法制化建设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18.
韩玉亭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5):23-26
当今社会,人权理念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更是将人权保障的问题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是对于“人权”的理解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我国的司法改革沿着人权保障的路径前行,人权保障的多元价值内嵌于司法救济当中,司法可以且必须要承担起保障人权价值实现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唐祖爱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3):62-65
法哲学范式和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是认识主体对法现象理性思考后形成两种基本理论型态 ;本文在总结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内容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其理论特点 ,评析其在理论法学上的意义 ;认为法律关系理论的完善方向是法哲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与法理学范式法律关系理论的高度整合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第七次研讨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经济和社会统筹法制建设的主题,就“WTO、国际调节与中国经济法的立法与实践、中国反垄断法立法与实施理论问题研究、宏观调控及其金融体制改革法律问题研究等经济法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