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们也是我的女儿 ,我有5个女儿。”湖南省吉首军分区张铁流司令员的话 ,让随行人员都感到纳闷 ,张司令员不是只有一个上大学的女儿吗,怎么会有5个女儿呢?原来张司令在岳阳军分区工作时救助了2名面临失学的女孩。去年初 ,他调到吉首军分区工作后 ,在“扶贫司令”彭楚政的家乡古丈县又救助了2名贫困的女学生。1999年4月 ,张司令员在古丈县检查工作时 ,听人武部的同志提到有两个苗家孩子 ,一个叫李于蓝 ,另一个叫周华 ,两人在学校里品学兼优 ,但家境却十分贫困 ,面临着辍学的困境。张司令员当即与这两名女学生见了面 ,并认她俩作…  相似文献   

2.
痴书不改     
读书是一种享受,似早起散步,如饭后品茗。每与友人论书,常引“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自比。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固然诱人,然终归是平庸之说,未真见得点破书中韵味。倒是培根说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明智,足以博采”深得吾心。然而,读书的妙趣,又何止这些呢? 记得孩提时,每逢过年,大人给的压岁钱,我都拿去买了小人书。当伙伴们的压岁钱在鞭炮声中灰飞烟灭,我的小人书却成了长久保存的珍品。背上书包后,识的字多了,痴书的劲儿又增加了许多,不仅看小人书,还啃起了大部头。上小学四年级时,竞把…  相似文献   

3.
一 当新的一年拉开序幕,我省编制最新扶贫规划,驱除贫困的钟声再次敲响。 八七扶贫攻坚,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回眸扶贫攻坚者跋涉 山岭征服崎岖的艰辛之路上,一个大写的人字,耸立在贫困的地方。当贫困者走出贫穷的阴 霾,征服贫困的历程,大写的人字──活出做人尊严──更是写在他们心坎。 走红军走过的路,听苗家汉子在劳作的间歇于深山处放歌,感受孩子们跋山涉水艰难求 学中的欢欣──记者近日辗转我省的东西部10多个县的贫困村寨,耳闻目睹全省“八七”扶 贫攻坚铸就在山岭沟壑的巨大成就。在桂东、炎陵茂…  相似文献   

4.
文明的晨星这次回乡,又到母校──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与老师们座谈,听到了许多令人心痛、令人振奋、令人景佩的人和事。使人在物欲横流中,看到了理想的伟力,在光怪陆离中看到了文明的星火,在贫困窘迫中看到了不屈的脊梁……为了让孩子读书,一位母亲卖了房子、卖了牛、长年累月在吉首奶牛场割草,把微薄的带着血痕和体温的酬金交到孩子手里,将湿馨的、期待的目光罩住儿子、孩子回报她自信的一瞥、她心满意足车转身,啃着冷红薯就山泉回家了……。尽管她被压得弯了腰,她是一位驼起大山文明的母亲!孩子真的争气,成绩不仅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2,(7):22-23
<正>"路修通了,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我一生的愿望也就实现了。"提到修路的艰辛,凤凰县禾库镇早齐村村支书吴求保认为这点苦算不了什么。吴求保,一个曾在上大学时因家庭特别贫困而辍学的天之骄子,一个曾在部队立过大  相似文献   

6.
西部少数民族的农民是争着多要地,而东部的昆山农民却是尽可能少要地。这是我对东西部农村差距的第一次深刻印象。作为费孝通的学生,他的家乡江苏省吴江市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因为吴江不仅是先生的故乡,还有一个叫开弦弓的村庄,是先生的博士论文调查点,从那里诞生了著名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他的老师──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在该书的序文中,开章明义就指出:“我敢于预言费孝通博士的《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本出版于1939年的著作,迄今已经历…  相似文献   

7.
叶梅 《中国民族》2013,(4):76-76
阿凡提的毛驴丢失了,他每遇见一个人,都要说一句:“我要感谢真主!”妻子不高兴地说:“丢了驴不知懊悔,反而逢人都感谢真主!”阿凡提笑眯眯地说:“老婆呀,我怎么能不感谢真主呢?多亏真主保佑,如果我当时骑在驴背上的话,岂不是连我也丢了吗?”  相似文献   

8.
《甘肃民族研究》2006,(1):52-56
这是一个家族的苦难历史,也是回回民族近代史的一个缩影。 小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回族老人说,他们是苦芦湾的人。“苦芦湾”在何处?为什么老人们对它是那样的怀念?这些问题常常挂在我的心头。这几年,因工作关系,我接触了一些“苦芦湾”人后裔,也看到了一些历史资料,在人们的言谈中,在一些星星点点的文史记载中,我才了解到了“苦芦湾”这个地方,了解到了“苦芦湾”回民的来龙去脉,也更使我明白了,为什么许多回族同胞提起它是那样的辛酸,那样神往……  相似文献   

9.
救助热线: 010- 64255496《民族团结》 ; 0734- 8591244 衡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傅老师 生活在富饶而又贫困的武陵山腹地龙山县的苗家女龙君同学终于在 2000年 9月 13日等来了她苦苦奋斗十二年的大中专院校录取通知书,而此刻的她却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省南海市某五金厂打工挣钱赡养七十高龄的老奶奶,当好心的乡亲把这个喜讯想方设法通知到她时,她却在电话的另一端嚎啕大哭,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积压多年的悲喜情感,“我愿意读书,我要读书,但是没有学费啊!”小龙女的呼喊几多心酸,几多无奈,几多期盼。   走进龙君的家,我…  相似文献   

10.
在送走一批毕业生又迎来一批新学生后,目前已是蒿吉坪民族学校校长的杨贤生心里舒坦了很多。看着这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出瑶山,杨贤生说:“桃李满天下,就是给一个教师最高的荣耀。”杨贤生,怀化市中方县蒿吉坪瑶族乡洞门口村一名土生土长的瑶家汉子。30年前,他没有随“打工大军”南下沿海地区发展,而是拿起教鞭,把青春和汗水洒在了生他养他的瑶乡大地。杨贤生说自己从小家庭贫困,深知孩子们读书的不容易,后来参加教学工作后,更是深刻体会到农村对教育的强烈需求,并有了一个清晰的信念:那就是为了瑶山飞出更多的“金凤凰”,促进瑶山焕发蓬勃生命力。原中方县委书记易轶曾握着杨贤生的手说:“你30年来默默扎根瑶乡,为瑶乡孩子服务.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确实难能可贵,你是全县教师的楷模.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11.
我的家乡--湖南湘西,是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 她就像一个藏在深闺的少女,因为山高路远,没人发现她的美丽,但却因此保持了一份原始的纯真.  相似文献   

12.
说起收藏书画,其中“书”,指“书法”,人们习惯上往往指汉字书法──行、草、楷、隶、篆等等。我国收藏汉字书法的收藏家不少,但有一位青年收藏家──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巨炎却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倾注大量心血,大规模收藏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书法。 李巨炎,满族,研究生毕业,祖籍辽宁省新民县,196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他幼承家学,酷爱读书,尤其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情有独钟,自1984年开始坚持从事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探索,先后发表文章、论文十余篇,受到学术界好评。 李巨炎自近年开始收藏中国少数…  相似文献   

13.
清贫与富有     
星移斗转,不知不觉已走过了40多年的人生旅程.想着自己从一个桂西山区的壮族农家子弟成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其感慨自然不言而喻.我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那里虽是穷乡僻壤,却也宁静悠然.我的曾祖父和父亲耕作之余喜好读书,他们自然成了我的启蒙老师.我渐渐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尽  相似文献   

14.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不论农村孩子还是城里孩子,要让孩子们站在成长的同一起跑线上!”说这些话的时候,撤门小学校长马彦文已在山沟沟的讲台上站了30年。视教育事业为毕生理想的马彦文,用30年的努力硬生生改写了贫困的宁南山区一个小山村轻视教育、重男轻女的历史,在撒门村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98年之前的65.8%上升到现在的100%,女童入学率由原来的52.5%一跃上升到了100%,学生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5.
徽县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陇南的加油站、陇南地下党诞生的摇篮、八路军南下支队北返延安的途径地。红色文物、遗址较多,红色文化资源厚重。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文章就就“1936—1949年徽县留存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展开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6.
劈海扬帆新纪元──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发展扫描张雷现代地质学家神话般地描绘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实:很久很久以前,西藏这块地方曾是烟波浩渺的“特提斯海”,在一个时期,“冈瓦纳古大陆”板块自南向北,疾速漂移,与欧亚板块轰然相撞,从此大海消失,在强力挤压中...  相似文献   

17.
我是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永宁公社一大队第三生产队的一个普通女社员,由于不识字,孩子多(我一共生了十个孩子,现在家里有六个,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只有两岁),家务繁重,在参加劳动和学习毛主席著作方面,就比别人困难更多.从前我的丈夫经常对我说:"娃他阿妈,你只要作到别人上工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在外国人看来理应“感谢”的场面往往用“致歉”,即表示歉意的说法表达向对方的谢意。例如,在“学生恳求导师延长读书报告提交期限得到同意”这样的场面,绝大多数英国学生都用“Thank you(谢谢)”来致谢,而绝大多数日本学生却用“ (对不起)”来致谢。日本人这种在“感谢”场面使用“致歉”的说法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制约条件的。并且日本人在致谢时往往不直接说“ (谢谢)”或“ (对不起)”,而是间接地说“感谢 (表示谢意)”或“ (致谢)”等,这种倾向越是在郑重的场面表现得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丧妻失女、祸不单行,一位家庭主人怎堪生活重击?恪尽职守、忠诚奉献,一名共产党员真正大山脊梁!而立之年,想要一个孩子之时,曾是全县“三八”红旗手的妻子却因胃癌早逝。再婚后,喜得两个宝贝女儿,哪知年近五旬,12岁的小女又被脑癌夺去了生命。女儿死时,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而爸爸──湖北省巴东县茶店子镇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黄正翔,却正在远离女儿50里开外的地方忙着调查案件……上篇:丧妻失女,一支凄凉的家庭曲与共和国同龄的黄正翔出生于鄂西南巴东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1967年,黄正翔进入了当时的恩施地区财…  相似文献   

20.
田昌维摄 《中国民族》2007,(2):I0003-I0003
生活在云南省师宗县龙庆多黑尔的壮族.至今坯保存着典型的氏族“部落”遗迹。黑尔15个自然村.一个村就是一姓。不存在杂姓。每一个姓就是一个大家旗,每一村是一个小家族。这里风景优美,是壮族铜鼓的故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