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话语建构与透视研究——以儿童言语行为理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意义即使用、儿童语言以目的为核心及所有语言交际都与语言行为有关的原则,以策略行为(以言取效行为)为基础,以目的为框架,在动态中提炼和归纳言语行为类型。探讨适宜性标准并规范行为模式的交际策略,关注"语言游戏"与"生活形式"观中的哲学思想,言语行为理论研究从西方语言哲学中汲取养分,建构与透视新儿童言语行为运作机制。同时,当代言语行为理论的建构也为语言哲学的意义理论研究及新的实证理论研究提供"界面"和"平台"。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学基础理论与个体言语行为的关系来看,语言学对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言语”和“语言”的区分,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式,并强调研究动态的言语规律。语言的符号职能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循环往复,不断深入的过程。语文教学还要发挥语言的心理功能,利用语言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受女性主义哲学的前沿研究启发,从言语行为理论切入,聚焦当代美国文学作品《紫颜色》,分析小说语言哲学中的黑人女性主义。交际行为归属语言哲学的范畴,语言通常具有能动性,是产生结果的行为,说话者不同的权力和权威关系影响到他们的言语行为能力。在《紫颜色》中,以西丽为核心的黑人女性的言语交际行为是小说的决定性因素,沃克赋予西丽言说的权利与一个写作自我,表达并强化了黑人女性主义的主题意义。西丽言语行为能力的增强与其女性意识的逐渐发展极其吻合,其言语行为在特定的情境产生了特定的交际力量,其独特的意识形态对男性主导的语言哲学进行了修正,体现了小说语言哲学中的黑人女性主义蕴涵。  相似文献   

4.
意向性是当代西方哲学和认知科学关注的核心论题。塞尔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背景中发展出他特有的意向性理论,成为研究意向性问题的权威,进而沿着"语言、心智与世界"的路线去解答各种哲学问题。多年来,他把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社会哲学相结合,继续发展了意向性理论。本文对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内容进行整体考察,进而揭示了其在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言哲学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发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产生语言哲学.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奥斯汀在雏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现的影响下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继承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问接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成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最有影响力的语言哲学理论.随着言语行为研究的深入,语用行为理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从言语行为视角看来,文学既不是对现实的单向摹仿,也不是与现实无关的独立王国;文学是一种言语行为。它强调文学文本创造现实世界的能力以及与现实世界的互文性关系。文学言语行为理论拆除了在文学与现实、摹仿与被摹仿之间设置的等级制,而关注二者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意义理论中的语用学转向注意到了语言表达与现实语境的内在关联,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解释主观意图或外在事实,更重要的是言说者与听者之间的互动理解。要想把握这种理解,就必须对言语的有效性前提进行探讨和考察。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合理整合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框架,拓展了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求的研究视角。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批判地继承了上述思想,通过反思性的规范分析,对言语之意义理解的有效性基础进行了研究与重建。  相似文献   

8.
意义理论研究是现代欧美语言哲学兴起以来的一股思潮,这一过程中创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意义理论。此中,随着哲学家们对语言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颇具特色,其意义理论也独树一帜。它以实施一次言语行为规定为意义的基本单位;强调言者的意向性意义,而不仅仅是话语的字面意义;特别的它还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深入到了语用学的范围,突破了先前意义学说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更好的解释语言现象的多视角、综合性的意义学说。  相似文献   

9.
在其创立者奥斯汀和塞尔那里,"言语行为理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其任务是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注"日常语言"的使用情况,研究言语行为的分类和句子意义与语境的关系。塞尔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开创了对"虚构"的哲学研究方式;经过与解构主义的论争,言语行为理论被改造为一种多元主义的阐释方法;而后现代思想家们则通过挪用言语行为理论的某些观点和概念,找到了突破语言结构、对社会文化生活中种种权力话语机制展开批判的手段。言语行为理论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发展史正是其创始人最初的意图被渐渐遗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真诚性和正当性等语句有效性要求是哈贝马斯语用学理论理解语句意义的三重层面,对应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分别体现客观性、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在具体语句中分别落实为记述式、表现式和规范式言语行为,表达客观立场、表现立场和规范立场。语句有效性要求三重层面观点是哈贝马斯语用学理论认识和分析言语行为的框架和灵魂。从对否认、否定断言、应答等言语行为的分析中可知,真诚性要求是前提条件,说话人更强调正当性要求或真实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Bickerton的语言中心论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语言.他将语言的核心特征归于句法.语言的出现赋予人类特殊的智力和不为动物所知的行为.语言不是缓慢平稳进化的,而是某一"神奇时刻"突变的结果.由于该理论过于强调思维对语言的依赖关系,语言进化的两阶段说不符合进化事实,引发了诸多争议.然而,Bickerton的贡献在于对传统的进化论大胆提出挑战,揭示了语言之于人类产生和存在的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哲学的重要部分,改变了传统哲学对语言和世界的关系的看法.言语行为理论由于奥斯汀、塞尔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二十世纪初已经出现了萌芽,胡塞尔对此亦有大量论述.本文立足于胡塞尔平期思想,力图勾画出胡塞尔对言语行为的复杂分析,评价它的得失.  相似文献   

13.
前面指出,有人把语言比作音符唱片,说话人沿其沟纹行走而墨守成规。这是说人们受制于自己的语言。这类观点并非兴于今日。正如罗格(RogerBrown)专著所论,至迟可追溯到维尔赫尔姆(wilhelmVonHumboldt)。也许有人更早谈过这一问题。英国学者奥尔德斯(AldousHuxley)对此也很感兴趣,他多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1940年写道: 言语是有魔法的。言语以其魔法影响使用者活罢了”。岂不知言语有威力使人思维并沟通其感情,指导其意愿与行动。人的行为和性掐基本上决定于日常所谈说自身与周围世界的言语的性质。 过了四十年,奥尔德斯在其另一本书《感知之门》中又谈到了这一问题。本书讨论了人们的知觉与行为的关系,其中不乏真知卓见: 每个人一生下来,既是语言传统的受益者,又是语言传统的受害者。之所以是受益者,是因为语言传统为之提供了得以接受他人积累起来经验记录的通道;之所以是受害者,是因为语言传统附魂于人的感观上,使之坚信,已被缩减了的意识是唯一的意识,自己用于表示资据的概念、表示现实事物的言语是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25-29
后期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的意义就是语言的用法,而语言的用法是由语言游戏决定的。可以把生活方式视为语言产生意义的语境条件。因此,生活方式是人类语言产生意义的源泉。剖析生活方式的内涵和特征,进而探究生活方式与语言游戏的建构、生活方式与主体间性语境的建构、生活方式与语言语境意义的建构之间的关系,可以深入探讨言语行为的生活方式语境建构问题。与其说意义就是使用,不如说使用就是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意性是语言的一种静态形式,并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任意性是个不科学的命题.象似性是一个哲学课题.其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认知与语言对经验的依赖性,语言结构和意义与客观世界具有映射关系.语言与身体经验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语言天生就具有象似性,它是语言的原发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马丁·海德格尔是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哲学领域内提出了"此在与世界"的存在论观点,反对主客二分,彻底反理性,强调了语言的本体地位,也按时着哲学的第二次转向的萌芽,把对主体研究从心理学领域转移到了语言的领域,把对主客体的关系研究变成了对主体间的交流和传达问题的研究,许多当代西方哲学家对提出人从属于语言的这一观点非常的重视。海德格尔强调"诗意的栖居"乃是语言创造性的真谛,他的语言哲学理论对建构后现代主义,特别是新解释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唯有遗憾的是没有能将人们从矛盾中解脱出来,他在论述他的语言观时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7.
规范的语言和言语的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规范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已进入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本文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依据 ,尝试对语言文字规范进行纯学术性探讨。论文首先强调言语体系中言语和语言两个方面的区分 ,并以此为基础 ,明确规范的对象是言语而不是语言。其次 ,对规范进行了充分的界定 ,设定多层次分类 ,划分出自然规范和人为规范 ,以全面考察规范。在追问规范对象和规范界定的过程中完成对规范的基本思考 ,从而体认言语体系中规范的语言和言语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不仅仅是思想意义的表达,语言本身更是人的权力意志的体现。语言问题之于政治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当今政治学界存在的某些重要理论纷争与其说是政治理论问题,毋宁说是语言使用的问题;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有些政治实践活动与其说是一种政治行为,不如说是一种言语行为。关注语言问题、探究语言与政治之间的隐秘关联,是学术界不可轻忽的重大研究课题。但时至今日,从语言的维度探究政治问题,在政治视域中考察语言现象,对于国内学界而言尚未形成理论研究上的自觉意识。创立政治语言学,从政治学与语言学的双重视角研究复杂的政治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交换理论解释了社会互动中的利益得失关系。语言行为作为社会互动已经得到深入的认识。但是,社会交换理论还未曾被应用到对语言行为的分析;言语互动和其他语言过程中的交换意识和利弊得失也还缺乏相应的分析。按照社会交换理论,会话、语言习得、语言规划可区分为不同层次的社会交换。结合有关语言学成果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结果不仅显示语言交换作为社会交换的层次性,而且能够揭示出交换过程中由于对语言价值的忽略而造成的社会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分析哲学家约翰·塞尔认为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人类的心灵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关系。他系统地发展了意向性理论,认为意向性是许多心理状态和事件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意向状态具有意向性的本质形式,而言语行为具有意向性的派生形式,意向状态与言语行为具有近乎同构的密切关系。因此可以运用先在的关于言语行为的知识研究意向性,同时意向性理论又为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哲学基础。塞尔的意向性理论成为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的界面研究,二者在意义的问题上相汇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