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沛同志在“关于陈白沙的哲学思想问题”一文里,就陈白沙哲学体系中,道底范畴,道的规律性,道心关系,以及所谓涵养后“我道合一”问题等各方面加以论述,反对人们把陈白沙列为唯心主义者,而认为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哲学”。我对于章沛同志的论据,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提出来讨论。首先,就要搞清楚在陈白沙哲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问题的那个“道”,是否如章沛同志所说的:“具有客观实体意义”,“是宇宙万物  相似文献   

2.
《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是章沛撰写的广东哲学思想史方面的专著。这本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在全面地掌握关键材料的基础上,为陈白沙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一断定翻了案,指出了陈白沙的本体论的真正面目是“自然道论”的朴素唯物主义。同时,对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各方面,也作出了崭新的论断,因而是一部有其特色的专著。作者根据历史观点,肯定了陈白沙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儒心学的先河,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和作用。作者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判定了陈白沙哲学性质的内在矛盾,即既有唯物又有唯心;并对其意义作了具体分析。作者运用了辩证逻辑的对立同一思维律,在肯定陈白沙的“自然道论”的同时,又进一步分析了他的自然观、本体论思想与作为“道的认识结果”的涵养论思想之间的内在矛盾,并且指出  相似文献   

3.
<正> 章沛先生在他所著《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一书中,提出“白沙的自然道论,是朴素唯物哲学本体论”观点,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觉得陈白沙哲学本体论,就其体系而言,是比较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本人不惴浅陋,就此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章沛先生及诸行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正> 顷日,读了《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二期发表的辛朝毅同志《陈白沙哲学本体论的再认识》以及1987年第一期发表的章沛同志《必须正确评价陈白沙哲学思想》和刘焜炀同志《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三文,有些感触,故撰此文以争呜之.陈白沙到底是个什么哲学家?章沛同志认为陈白沙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一些同志则持相反意见.我认为,陈白沙是一个从“客观”唯心主义转化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唯心主义者,即从“道心分立”转化为“道心合一”的唯心主义者.他的这个转化是“研究得道”(即“收拾‘此’”)的动的功夫得来的,而不是“涵养得道”的静的功夫得来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二月间在第二期“理论与实践”杂志上看到章沛同志的“关于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一文,觉得还有相当道理。他认为陈白沙的“道”是物质而又是运动性的东西;陈白沙用静坐的办法去“得  相似文献   

6.
<正> 陈白沙是我国明代中叶的著名学者,在我国哲学史上,应当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但是,应当承认,过去,我们对陈白沙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很不够的。1958年至1959年,广东哲学界展开了一场对陈白沙哲学思想的专题讨论,前后近两年时间,发表论文近十篇,在讨论中,章沛同志认为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而大多数同志都认为陈白沙是唯心主义者。二十五年以后,章沛同志将他当年写成的、系统阐述他的见解的约二十万字的专著《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公诸于世,并且说他的观点仍然和二十五年前一样,“无须作什么改动”,这就不免要引起一场新的讨论。这个讨论,有助于我们对陈白沙哲学思想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索,从而进一步充实我国哲学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实践”第二期刊出了章沛同志的“关于陈白沙的哲学思想问题”一文后,接着在第四、五期合刊上,又有李锦全、陈玉森二同志撰写了“陈白沙哲学思想是唯物论的吗”一文,对章同志论述的诸有关问题提出异议。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对于整理中国哲学遗产是有好处的。现在谨根据我在读白沙诗词的过程中所发现的白沙哲学思想,把它初步补缀成篇,用以就教于章沛、李锦全、陈玉森等同志及研究哲学史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正> 要正确地认识陈白沙的哲学思想面貌,特别是他的本体论和涵养论思想,必须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运用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方法,正确地弄清陈白沙的哲学思想体系,特别是其中的本体论范畴系列和涵养论范畴系列,及其相互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描绘出他的哲学思想的体系性,才能以他的中心哲学论文:《论前辈言铢视轩冕尘视金玉》为纲,贯串他散在于其他作品中的片段思想,从而理解他的哲学思想的全貌.关于这个关键问题,我已在《必须正确评价陈白沙哲学》(载《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一  相似文献   

9.
<正> 陈白沙是我国广东古代首屈一指的哲学家,他提出了当时是崭新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陈白沙哲学思想从来就是众说纷纭的争论问题,在生时已经是这样。因此,迫得他老人家临终时还要写了如下的诗句,为自己辩护:“学仙终被谤,学佛岂多修,弄艇江门月,闻歌碧玉楼。” 近代的哲学史研究者,大多沿袭了《明儒学案》的观点。把他说成是“心学”,从而进一步引申为“主观唯心主义”等等。这个从黄宗羲处拿来的看法,看来在解放前后,在国内外,似乎相当一致。 1958年,我使用了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新方法,对陈白沙的哲学进行了范畴体系性和完整性的研究,对白沙的哲学本体论观点提出了他是朴素唯物观点的新看法,写成了  相似文献   

10.
来自全国140多名学者参加的柳宗元哲学思想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柳州召开。会议围绕柳宗元哲学思想的实质及其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关于柳宗元哲学思想的实质,多数同志认为柳宗元肯定“元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元气一元论”唯物主义。一些同志认为,柳宗元的自然观受佛教唯心本体论的制约,在世界观上以佛教真如唯心主义为归宿,其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有的同志则认为,柳宗元一方面主张“元气”本体论,另一方面又赞同佛教“中道”、“真常”的佛性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正> 广东陈献章,别号白沙先生,他的哲学思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代心学的先河,在广东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自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开始,直到现代中国,一直被视为“心学”、“唯心主义者”,没有异议.我的专著《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对这个几乎是“定论”的看法提出了异议.接着是《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发表了辛朝毅同志的《陈白沙哲学本体论的再认识》一文,就白沙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与我进行商榷.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不同意见的争鸣对学术研究是有利的.因此值得欢迎.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曾在《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一文中论证了陈白沙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基本意见是:当陈白沙倡言“为学当求诸心”的时候,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当陈白沙视孔子为“道”的化身的时候,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现在,再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朱熹的哲学思想,从其主导方面来看,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但是在他庞大的思想体系中也存在着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互相矛盾的二重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阴阳之气”形成宇宙的自然科学思想与“理本气具”的唯心体系的矛盾;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封建道德伦理之“理”与从客观亨物中抽绎总结出来的“格物致知”之“理”的矛盾;“理无聚散”的形而上学思想与“一个包两个”的辩证法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一、用唯心唯物讲(<老子》远非要领《老子》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道德经》之称符实否?这个道德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是为谁而设计?……诸如此类的问题,战国、西汉时就已经解决得一清二楚,而到了今天却成了大悬案。五十年代以来在唯心唯物上争论不休,七十年代又冒出个“兵书”之说。研究它的辩证法者有之,探讨其认识论者亦有之;有说“道”是绝对精神的,有说“道”是物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来,有些同志为了论证《原诗》的高度美学价值,为这一“价值”寻找哲学思想基础,于是就根据现代哲学的党性概念,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不可调和的斗争的说法,搬用到古人头上。他们把古人的思想简单、机械地一分为二,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没有任何调和折衷的余地。据此,他们给叶燮戴上了“最杰出的美学家”、“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桂冠,有的甚至称他“建立了一个光辉的唯物主义体系”。这种看法,目前很流行,富有代表性。但它是否符合叶燮的思想实际呢?经研究,我们发现,叶燮的世界观相当复杂,既有唯物的一面,又有唯心的一面。剖西瓜式的论断看来不行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展开了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难以避开的一个“操作面”,并已初获成果,值得高兴。问题是,在一些论者那里,“主体性原则”被解释成一种否定唯物主义客观性原则的东西。李惠斌同志《葛兰西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一文(《光明日报》1989年7月17日),便是典型的一例。它征引了七段马克思的话,三段葛兰西的话,论述自己的“实践本体论”。这种征引,以及作者对它们的发挥,把马克思和葛兰西均刻划成避开唯物和唯心基本分野的“实践本体论”者,这显系误解。本文将逐一分析李文对这十段话的误解,与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党学哲学的高潮,搞好干部哲学教育工作,我们认为必须首先认真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廓清理论迷雾,分清理论是非。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反对“超越唯物唯心”的“实践本体论” 一个时期以来,在哲学界出现了一股否定马克思主义物质本体论的思潮。这股思潮从诋毁列宁的物质定义开始,进而抹煞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再发展到歪曲马克思的有关  相似文献   

18.
在理学体系的建构者中,张载以“气”范畴而独树一帜。张载的“气”究竟是什么?目前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从哲学性质上说它是唯物主义的;从哲学思维方式上说它是“体用不二”的;其哲学意义是对佛、道唯心主义本体论的彻底批判并是奠立其理学体系的基石,等等。 细细思索这些评价总觉得有点人为地抬高张载哲学。因为,第一、张载的哲学体系并不是  相似文献   

19.
苟小泉 《人文杂志》2007,(2):126-130
陈白沙本体论哲学强调的“自然”特征,根本上是为了指向本原,在本原的“自然”中获取“自得”的感应,从而透出“虚明静一”之心的感应性的诗性本体来。如何由“自然”求“自得”,白沙没有按照朱学路径,而是通过独特的“静坐”工夫的实践,“从静中坐养出个端倪”,对此心层层剥离,层层提升,最终透现“虚明静一”之心,敲开了“自得”之门,完成了对“诗心”之培养,从而成就一诗性本体来。白沙通过感应性的诗性本体,以“诗心”感物,便无不是鸢飞鱼跃。“鸢鱼”境界,即是诗性本体的呈现。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问:你刊连续刊载了有关“陈白沙哲学思想”的讨论文章数篇,到底陈白沙是怎样一个人?读者曾启佑答:中国理学从宋代发展到明代,即被封建帝王利用做为巩固其专制政权的工具。如明成祖曾命翰林学士胡广、杨荣、金幼孜等,编撰五经四书和宋儒性理大全,颁布学校,后又规定士子诵习程、朱的四书释义,所以“理学”几乎成为当时的“官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