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获得力量     
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有趣的试验:让十几位素不相识的人,围坐到一张圆桌边,给他们几个很普通的问题,不限时间地讨论,不久以后,他们中间,已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头”,其它人已有意无意地认同他的权威接受他的建议,这个人以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人并让别人不知不觉服从了他。这种力量是一种只可急会不可言传,但却又极其清晰真实可感的存在。一位美国外交官曾这样描述过他见到毛泽东后的感觉:“在十里以外也可以感受到他的气息。”这并不仅仅源于他的权力地位,更源于一种强有力的个性中弥漫出来的氛围。认识许多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在竞选过程中,每个总统候选人的施政纲领、过去的经历和影响力、党派立场等等固然十分重要。但同时,候选人的个人魅力和个人形象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总统候选人必须非常精心地进行公共关系方面的设计和“包装”。以水门事件为例,尼克松的下台在很大程度上同他的公关失误密不可分,以至于尼克松终身为此深感后悔。在非法窃听、怀疑、盗窃和对法律的非法应用等谴责声中,尼克松于1974年8月9日宣布辞职(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尼克松在传记中说:“我确信这是公共关系出了毛病,而且也只有用公共关系的解决办法来解决。”公关的失败是导致尼克松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72年尼克松第一次抵达北京,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那次历史性的握手1994年4月22日,81岁的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终没能抵住中风病魔的侵袭,于当日晚21时左右辞世。从而结束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政治战役:恢复自己的名誉。同时,伴随着葬礼的哀乐,“尼克松”这个名字又再度在全球回响。契而不舍争名誉,功过是非任评说作为曾在任6年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政坛上遭遇的狂风暴雨、大起大落,在美国历届总统中是不多见的。有人曾这样概括他:“在半个世纪里,有人爱戴他,有人憎恨他;有人赞誉他,也有人厌恶他;他是胜利者,又是失败者。他…  相似文献   

4.
平视     
平视,应该说是一种极好的交友、处世与认识事物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只有少数人能用这种具有生存智慧的眼光看待事物和认识自己与他人,因此也就只有少数人能达到入生目标而不留下悔恨。可以说,能做到平视的人,才能结交真正的朋友,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才能做到荣辱不惊.才能做到永远充满活力地工作和生活……仰视,是一件很紧张的事。由于敬仰一个人而去结交他,必定心中紧张、慌乱而六神无主,不能自然地与他交往也就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双方都浪费时间与精力而不会有所收获,双方都会因此而失望的;由于崇拜一…  相似文献   

5.
尼克松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美国前总统。在他任职期间成功地结束了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并改善了与前苏联和中国的关系。但是,“水门事件”的丑闻给这个国家又带来了新的分歧,并最终导致了他的辞职。 貌似木讷,暗藏锋芒 尼克松与肯尼迪当年同为美国国会中的新星,因此自有一番惺惺相惜之情。他们曾经是同事、朋友,又曾经是对手和政敌。他们曾经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一些年轻人大手大脚地浪费粮食,多数老年人会表现出另一种极端,就是剩菜剩饭热了好几遍、放了好几天也舍不得扔;而在临床上,由于吃剩菜剩饭而导致胃肠道疾病发作的老年人很多,轻则头晕、心慌,重则呕吐、腹泻,有的还会因此引发别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在与人交往中,你是否是疑心重、戒心重的人?要知道,有很强的疑心,戒心是你不信任他人的表现,而这种不信任正是你人际交往的大敌。 如果缺少对他人的信任,即使你的交往技巧十分高超,在他人面前也只能获得最初的好感,久而久之,人们总能察觉你是一个戒心很重的人,自己所说的每句话都可能被你怀疑。也许你这样做只是出于习惯。并无恶意,但给别人的感觉却是,和你在一起时他的人品和道德总是遭到质疑。长此下去,你和他人的交往必然很难顺畅进行,更不要说建立真正的友谊了。 适度的信任,是友谊的催化剂,不但能令他人感到温暖,也能…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人的命运的差别可以归结到这样三种不同的原因上:第一,人是什么,从广义上说,这就是指人格,它包括健康、力量、美、气质、道德品格、理智以及教养。第二,人有什么,即财产与各种所有物。第三,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人在朋友们眼中的形象如何,或者更严格地说,他们看待他的目光如何,是通过他们对他的评价表现出来的,而他们的评价又通过人们对他的敬意和声望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没有赶考读大学,也没有赴法国勤工俭学,而是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做了一名管理员。苏联十月革命后,他曾设想赴俄留学,但因交通受阻和没有俄语基础而未成行。后来,他成了职业革命家,繁重的工作和艰难险恶的环境使他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外语。然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深深感到一个革命者必须学外语,不懂外语不行,以致于戏谑地说———将来“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毛泽东主张把学习本国语言与外国语言结合起来。为此,他多次倡导各级干部都来学习…  相似文献   

10.
据说赫鲁晓夫是个爱发脾气的人。在外交舞台上,他曾发过几个很“著名”的脾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里作过精采的描述—— “有时他会吵吵嚷嚷,兴高采烈;有时豁达开朗,表现出友好的几乎是迷人的魅力。可是,他的情绪有好几次几乎到了失去控制的地步:他用大拇指抵住我的胸口,  相似文献   

11.
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者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他人提出的更多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相似文献   

12.
非常声音     
“这正然是一场悲剧,但法律清楚地规定,任何人无权剥夺他人的生命。”——美国一8旬老翁因为重病缠身的妻子实施安乐死而被指控为一级谋杀,尽管他辩解说这是在妻子的一再要求下而做的,而且事后自己也曾想自杀,但还是被关进监狱等侯审判。“他在摄像机前的表演简直没话说。他让人觉得其乐无穷,他真是一个天才,一个天生的表演艺术家。”  相似文献   

13.
当时我确信那只是一个公众关系问题,只能用公众关系来解决。 理查德·尼克松 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以摧枯拉朽之势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而他的对手,参议员乔治·麦戈文却只赢得马萨诸塞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支持。 两年以后,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忍辱辞职,蒙羞而去,泪眼汪汪地  相似文献   

14.
心境的魔力     
一个名叫维克多·弗兰克的精神病博士曾经在纳粹集中营中被关押了很多日子,饱受凌辱。 弗兰克曾经绝望过,这里只有屠杀和血腥,没有人性、没有尊严。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他们可以不眨眼地屠杀一位母亲、儿童或者老人。 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对死的恐惧让他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弗兰克知道,如果自己不控制好自己的精神,他也难以逃脱精神失常的厄运。 有一次,弗兰克随着长长的队伍到集中营的工地上去劳动。一路上,他产生一种幻觉,晚上能不能活着回来?是否能吃上晚餐?他的鞋带断了,能…  相似文献   

15.
又一个愚人节到了,每年4月1日愚人 节,总有些童心未泯的人大开玩笑,而名 人往往成为他们的目标。 尼克松复出 1992年的愚人节,美国公众广播电 台报道说,因"水门事件"而下台的前总 统尼克松已经宣布复出,角逐总统宝座。 节目中还播出了一段"尼克松"的演讲,宣 布他的复出,并称"从来没有做错过任何 事"。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纷纷打电话 到电台抗议,主持人才道出事实真相:其实尼克 松的讲话只是喜剧演员的表演。  相似文献   

16.
张丹 《公共关系》2000,(12):40-40
尼克松写过一本回忆各国政要的书——《领导者》,其中,这样写道:“周恩来待人很谦虚,但又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他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和日语,所以在他听完翻译前就知道我所说的意思了。他偶尔还纠正翻译的译文,使之能够更精确地表达他的思想,及各种差别细微的词义。他讲话很有逻辑性,完全使人信服。为了加强话语的份量,他有时还降低声音,或点头以示强调。我们谈话的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和哲学,所有这些周恩来都在行”。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13,(11):60-61
问:听朋友说孩子喜欢的颜色能够反映出性格,是真的吗?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玩的橡皮泥、画画用的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孩子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40条",集中反映了西方的家教观: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看法。3.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4.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供孩子玩耍。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刻意表现。7.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8.帮孩子制订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10.帮助孩子修改作业。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  相似文献   

19.
起个好名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人,在他人的心目中.根据交往的深浅,大抵有三层形象,对于相知相交很深的人来说.他的形象主要与品行、性情、才能相关;对于偶一见百泛泛而交的人来说,这个形象更与相貌、仪表、风度举止相关;而对于那些只知其名、未曾相见的人们来说,一个人的形象.往任与他的名字大有关系了。一个出众的名字会使他本人在他人的心目中.自然显得出众不俗;相反,一个平庸猥琐的名字,也由南文咄人一杯不能现反感。细细吕味,人劝g手冽扬毛入不再回匕6、究运连一种内三联系。毛泽乐“泽东”的气魄;日思于“忠于”田深后.芳德“德”于对美一笠的…  相似文献   

20.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至1937年回国,蒋经国在苏联一共生活了12年。关于蒋经国归来这件事,也算是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冲在这件事情上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是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