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申报·自由谈》到《中流》半月刊,在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上,鲁迅和黎烈文曾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友谊与交往.可惜这段往事因黎烈文的台湾之行而湮没,现在确有再提起他们的必要.一、黎烈文其人黎烈文,湖南湘潭人,一九○四年生于书香人家.早年留学法国,和严冰姿女士结婚,一九三二年相偕回国.这年十二月,《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约他主编副刊《自由谈》.《自由谈》原先一直控制在鸳鸯蝴蝶派的手中,自黎烈文接编后,由于鲁迅、茅盾等人的支持,面目一新,因  相似文献   

2.
鲁迅早期的重要作品是小说创作,他的小说是以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卓越成就而奠定了他的文学家的地位,并以此为世界所知名。但是鲁迅的创作小说,并不自提倡文学革命后的《狂人日记》始,早在1911年冬,他就曾写过后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文言体小说《怀旧》。《怀旧》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以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门从事历史小说创作的作家是没有的,但现代历史小说作为一个文学品种却在"五四"时期就出现了.1922年鲁迅的《补天》便是现代历史小说的一篇发轫之作.自此以后,一些著名的现代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王统照等也先后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到了三十年代,茅盾也秉笔创作历史小说,鲁迅则在这个时期又连续写下了五篇历史小说.除鲁迅、茅盾而外,郭沫若、巴金、郑振铎、严敦易、施蛰存、宋云彬等均有历史小  相似文献   

4.
《玄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鲁迅先生曾说:“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但是长期以来见不到传本,《说郛》和《唐人说荟》等书所收的《玄怪录》,只是一个残鳞片羽的节本。而《太平广记》里所保存的佚文,却有三十多篇,郑振铎先生曾据以辑录,刊于《世界文库》第十卷。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太平广记》共引《玄怪录》三十一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姚克     
解放后,由于对姚克的电影《清宫秘史》的批判,因书废人,连他和鲁迅的关系也无人再提起;在《鲁迅》照片集上,也把他的身影,从和鲁迅的合照中洗去.其实,在和鲁迅交往的一千多名青年中,鲁迅和姚克的关系极非一般,别的不说,就拿现存鲁迅致姚克的三十三封信,就可看出他极非泛泛之交,鲁迅对姚克是信任、关怀和爱护的.他们的友谊是纯洁和诚挚的,是共同建立在为繁荣和传播世界进步文化这个基础上.如果说鲁迅在俄文翻译方面的挚友是曹靖华,那末英文翻译方面的挚友应该首推姚克.姚克,原名姚志伊,字莘农,祖籍浙江余杭,一九○四年生于福建福州,少年时代随家迁姑苏定居.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他天资聪明,才思敏捷,从学生时代起,古  相似文献   

6.
王瑶,山西平遥人,著名的文学史研究专家。鲁迅研究只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1953年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这为他后来从宏观角度研究鲁迅打下了基础。此前,出版过《鲁迅与中国文学》。1983年,他把近三十年来所撰写的论文,分别编为《鲁迅作品论集》和《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前者是研究鲁迅专著,后者有些篇也论及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还有一些研究鲁迅的论文,散见于各报刊。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林语堂是朋友、同事.据《鲁迅日记》载,自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四年,他们间的交往括动有一百二十六次.现保留鲁迅给他的书信四封.但后来由于两人政治立场和文学志趣不同,关系逐渐疏远,以至泾渭分明,分庭抗礼.林语堂原名林玉堂,福建龙溪坂仔村人,曾留学美国、德国,获得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英文教授.一九二四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艺出版社继影印出版了三十年代由赵家壁主编,蔡元培作总序,分别由鲁迅、茅盾、郑振铎等编选和撰写《导言》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1—1927)十卷本之后,立即着手进行《大系》第二个十年二十卷本的编纂工作,已经有十二卷发稿付排,有四卷已经出版。1927—193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十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正如鲁迅在《大系·小说集四·中篇卷》黎锦明的中篇小说《尘影》序言中  相似文献   

9.
郑振铎的《儿童文学的教授法》一文,为已见郑振铎著译目录中所未收,在郑尔康、盛巽昌两同志所编的《郑振锋和儿童文学》一书中亦未录.关于它在研究郑振铎方面的文献价值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建设的学术价值,我们将在后面作些讨论.现在先就它的发表情况作一个考察.《儿童文学的教授法》发表于宁波《时事公报》1922年8月10日至12日.连续三天的标题旁均标"郑振铎主讲"、"王任叔、张承哉笔录",为《四明日报》报道宁波夏期教育讲习会的《演讲录》之一.关于宁波的这次讲习活动,王任叔同志在六十年代初期是这样回忆的:"1922年暑假,宁波开办暑期教师讲习所,聘请国内著名之士讲学,促  相似文献   

10.
王吉鹏  郭磊 《殷都学刊》2010,31(1):84-88
鲁迅一生与现代报刊关系密切,他不仅投身于创办或编辑进步刊物,也关注保守落后报刊上的言论。鲁迅曾为陶元庆画展撰文,文章后载《时事新报》的副刊《青光》,该刊上的言论多不为鲁迅赞同,他晚年创作时将此刊文字妙手剪裁,或讽或谑,既成一文。《青光》成为了鲁迅重要的反面信息来源之处。本文试图梳理分析鲁迅与《青光》的关系,彰显其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承恩《西游记》的祖本问题,是本世纪20年代以来争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邢治平、曹炳建发表在《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上的《〈西游记〉祖本新探》一文,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了评驳.文章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的杨本说,和柳存仁在《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提出的朱本说提出了怀疑,对郑振铎在《西游记的演化》一文中提出的大典本说持肯定说.大典本即今学术界通称之《西游记平话》可简称为《平话》,《平话》的残文有三处,一处  相似文献   

12.
王礼锡与陆晶清是爱国诗人.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陆晶清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她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科,当时鲁迅给她们讲中国小说史.她与鲁迅课外联系较多,经常向鲁迅请教,也得到鲁迅的关心.1926年陆晶清还和石评梅编过《世界日报》,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陆晶清敬仰孙中山,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直鼓舞着她奋斗.陆晶清在主编《河北国民日报》副刊时认识了王礼锡.王礼锡于1930年赴日本东京,陆晶清1931年赴日本与王礼锡在日本结婚.婚后三个月回上海.她协助王礼锡编辑《中国社会史论战》,她与王礼锡一起,与丁玲、冯雪峰、郑伯奇、戈公振、陈望道等发起组织中国著作家抗日会.她的《唐代女诗人》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空白.后又出版了诗集《低诉》和散文集《素笺》、《流浪集》.王礼锡出版有诗集《市声草》、《今日中国》,他曾见过世界著名作家高尔基、巴比塞.陆晶清现已是86岁的老人了,是“五四”时期女作家,在大陆上硕果仅存的,只有冰心和她二人了.  相似文献   

13.
史济行,浙江宁波人。曾用天行、史岩、王喻等笔名,在《幸福》、《茶话》、《创世》等刊物上发表“作家印象”之类的专栏文章。他还曾编辑汉口出版的《人间世》(后改为《西北风》)和上海出版的《新文学》等刊物。他在三,四十年代文艺界的行骗劣迹,有一些当时就被报刊杂志所揭露。鲁迅曾斥责他为“无耻之尤”。①郁达夫则尖锐地指出,“他见了普罗比普罗还要普罗,见了不普罗,比不普罗还要不普罗”。②然而史济行还有许多欺世盗名的劣迹,其中包括他两次伪造鲁迅早年佚作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今仍为人鲜知。  相似文献   

14.
鲁迅自己曾认为,进化论是他前期的主导思想。但人们对他的这种思想的认识,至今尚不一致。鲁迅在《三闲集·序言》里说过:“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解放前,曾有人认为这句话概括了鲁迅进化论的全部思想内容。这显然过于简单了。其实,鲁迅在这里只是就某一点而论的,并无全面概括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我国五·四新文学的大师,也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的作者。我们知道,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写《三国演义序》时,特别在文末注明:“作此序时,曾参用周豫才先生的《小说史讲义》稿本。”这也无异说明:鲁迅是五·四以来研究《三国演义》的先驱,他的一些基本观点,甚至为胡适所袭用。因此,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时,不能不重视鲁迅当年探索这部小说的理论成果。同时也应通过对鲁迅关于《三国演义》的评论的回顾,看出五·四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文学  相似文献   

16.
鲁迅涉猎过多种文体,其中以杂文、小说影响最大.但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鲁迅的后期杂文比早期的小说创作更为重要.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辩,认为鲁迅在"创作"的意义上,一向坚持认为小说和散文是他创作的正宗.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又明显地倾向于推举《呐喊》.《呐喊》在鲁迅文学中所占的地位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孙郁:莫言与鲁迅,一个很有意味的研究课题 "从鲁迅到莫言"这个话题是很有意思的.2006年我还在鲁迅博物馆工作的时候参加过一次莫言学术研讨会,当时我提交的论文就是《莫言:与鲁迅相逢的歌者》.莫言的一句话让我感触特别深,他说他自己的写作受到了鲁迅的很大影响,他在北师大读书的时候,提交了一篇作业,就是关于《故事新编》这个小说的读解.他的这个读解很有意思,对鲁迅文本的内在性的认识很独特,当时学界专门研究鲁迅的人都没有这样讲,他从审美上对鲁迅有一些内在的感受,尤其是对鲁迅思想的复杂性和对审美复杂性的理解.莫言自己也讲他是把好人当成罪人来写,把坏人当成好人来写.而且他在小说里面把非常龌龊和非常美好的东西写在一起.想当初《丰乳肥臀》面世的时候很多人批判他,这就说明他的创作方法和审美方式跟流行色还是有很大距离的.我认为他可能是厌恶了当时流行了几十年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方式.他从鲁迅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也从俄国、欧美和日本作家那里受到了很大启发,所以他自己小说的复杂性糅合使他获得了很大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茅盾先生曾在《最理想的人性》中提示我们:以鲁迅关于国民性的问题的探讨作为准确理解鲁迅的视觉,“也许比从其他方面下手,更能把握到鲁迅思想的中心。”(参阅《茅盾论鲁迅》,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第77—81页)研究鲁迅的文艺观,茅盾的方法也同样适用。鲁迅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并为此奋斗了一生,根本的原因是要改变国民精神。作为一个启蒙主义的文学巨人,此后凡三十年,他的文艺观念的发展、演进直至走向马克思主义,以及他在文艺创作实践中所获得的惊人的成就,始终都是与这一初衷紧密联在一起的。有起伏,有嬗变,但没有  相似文献   

19.
近来韩国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越来越关心,并且研究者也越来越多。许多中国文学研究者认为如果不了解鲁迅就不能了解中国现代文学,所以开始注重对鲁迅和他的作品及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一、朝鲜朝对鲁迅作品的介绍情况 1910年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强占朝鲜之后,中国就成为朝鲜独立运动的根据地。那时在中国活动的朝鲜独立运动的爱国志士、文学青年开始向朝鲜介绍鲁迅和他的作品。根据《鲁迅日记》记载,曾经跟鲁迅交往的朝鲜人士有李又观、金九经、柳树人等”。大约1925年以后,鲁迅受到了朝鲜朝的许多作家和文学青年的敬仰和爱戴,而且当时的鲁迅作品的朝文译本也已被一般读者所接受。 鲁迅作品中最先被译过来的是他的白话处女作《狂人日记》,译者为刘树人,1926年刊登在《东光》杂志上。《故乡》由李陆史在1936年翻译,刊登在《朝光》杂志上。以后又收入他的诗集《青葡萄》中。《阿Q正传》、《伤逝》、《头发的故事》等也先后被翻译介绍到朝鲜。  相似文献   

20.
<正> 还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最初创建时期,丹麦的大批评家勃兰兑斯及其批评著作即被介绍了进来.1920年,《东方杂志》第17卷第5期上发表了陈嘏写的介绍勃兰兑斯的文章,《小说月报》也在第14卷第4期上刊载了郑振铎的《丹麦现代批评家勃兰特传》一文.自此,直至三十年代后期韩侍桁把勃兰兑斯的文学批评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潮》翻译过来,中国现代许多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如鲁迅、周作人、李广田等都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引述和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