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调控作为市场失灵时的弥补方法,在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相互配合又独立作用中引领着中国经济奇迹般的长期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宏观调控的手段也需要做出改变。特别在当前,以行政手段调控经济时出现的弊端,说明行政手段的短期行为,很难避免急功近利。以至于到了产权结构已经深刻变化的今天这把双刃剑已不能均衡两面而弊端凸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把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摆到一个正确位置,才能实施对中国经济的有效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传统理论在界定社会经济发展动力时,往往只强调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认为市场是“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调节作用,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强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即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失灵。但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滞涨”和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衰退,说明政府的干预也不是万能的,于是人们求助的目光又转而投向了市场。好像“市场”与“政府”这两股力量涵盖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部动力。但现实中有些领域,市场的力量无能为力,政府管理又难以奏效,存在市场与政府双失  相似文献   

3.
时下,说人们对“宏观调控”已相当熟悉,恐怕是实事求是的。但是,人们对宏观调控的概念的内涵,理解上也确有差异,这一点也不容忽视。说宏观调控是管理经济的一种手段,多  相似文献   

4.
加强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是农业走向市场的客观需要,这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我认为,尽管在调控农业的过程中要做的工作很多,牵扯到方方面面,但就农业发展的水平和目前实际看,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一、宏观调控农业和保证农民享有自主权的关系政府宏观调控农业,就是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总体管理。通过作出规划,制定政策,采取一系歹IJ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为市场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杨顺的环境。在目前农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没有政府的宏观调控,仅靠市场自由调节农业,很难…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人士近日提出,在“体制变轨”的市场化过渡时期,“加强宏观调控”本身也应该是“双轨制”的。一些学者认为,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不必忌讳继续使用直接控制的“行政手段”。因为中国目前还不是完整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宏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在清华大学为师生们作了一场名为“关于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的报告。马凯用严厉的语气强调,今年的宏观调控形势如果出现逆转,原定作为“十一五”规划“起步年”的2006年将被迫变成“调整年”,这不仅会影响“十一五”计划开局,还将影响2020年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实行“四自主”、“四放开”,强化企业自主权,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需要城市政府部分相应地转变职能。 转变职能,主要是指转变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职能,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向经济、宏观调控、法律手段综合配套的管理,让企业直接面对市场。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五次宏观调控.每一坎都会引发争论,这次争论影响更大。这次宏观调控有几个特点:一是开始得比较早.在2004年4月份刚出现苗头的时候便采取了措施.不像以往那样在经济已经很热的时候才行动。第二个特点是突出重点.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一刀切”的现象.但很多都得到了及时纠正。第三个特点是把握节奏.适时适度.不搞急刹车。第四个特点是采取一些综合手段加以调控。在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觉得应该采取行政手段.但现在使用行政手段却不大自如、顺手。行政手段应该与经济和法律手段配台使用。最后一个特点是标本兼治.既有一些临时性的措施.也有一些治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者牌的“福建老酒”突然引发商标之争,事关十几家企业生序之计,事关老品牌之命运,也事关全国大大小小无数传统名特优产品今后的商标权的诊释。──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譬如“绍兴老酒”、“镇江陈醋”、“山西老陈醋”……  相似文献   

10.
<正>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加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不但明确了政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而且强调了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一个县的经济发展也是这样,也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4,(39):15-15
正化解产能过剩是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对创新政府宏观调控的挑战。然而,化解过剩产能在一些地区却成了"叶公好龙"。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赴东、中、西部十余省份采访此事,从走访情况分析,通过政府干预化解当前部分行业过剩产能,需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运用行政手段与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防止把化解产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1.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本身并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市场经济作为人类长期经济活动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一种经济关系,它是人们在生产  相似文献   

13.
浅析行政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洋 《决策探索》2006,(9):45-46
一、传统行政文化对现代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 (一)不利于转变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的转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就当前而言,就是要把行政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但是,在传统行政文化中,"全能政府观"造成广大社会阶层对各级行政组织的"依附"感,使他们的自立、自主意识淡漠.  相似文献   

14.
本轮宏观调控的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进行5次宏观经济调控。和前4次不同,本轮宏观调控是复杂性和难度最大的一次。此次调控是综合运用市场、行政和法律手段,既要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盲目发展,又要切实加强和支持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既要坚决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既要从宏观上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中央实际采取的调控手段来看,既有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这样的市场手段,也有控制建设用地、清理整顿在建和新建项目,以及提高特定行业的…  相似文献   

15.
“新改革经济学”就是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行政管理等各方面改革进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加全社会创造活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全面市场体系建设的新理论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是一场"大考",谋划经济工作必须树立新思维,从习惯于传统思维方式、依靠行政手段转向发挥市场作用、运用法治思维上来,尊重经济规律,学会运用市场和法治手段,把更多精力放在宏观调控、加强监管、营造环境上来。要切实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站高一步、想深一步、看远一步。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危机下税收政策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是就本次所实施的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辽宁经济发展的规律性变化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有许多明显的变化,经济波动趋于平缓,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和物价持续走低的现象。在这一全国大背景下,辽宁经济发展除了受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出现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共性特征之外,又因其特有的内在因素的影响而显现出一些特殊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表现为大起伏的高速经济增长模式(年经济增长在9%以上)转变为平缓的中速经济增长模式(年经济增长在6~9%之间)。   究其原因,从辽宁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来看,首先是中央宏观调控的性质、方式和方法的根本性变化。在性质上,宏观调控由行政强制性向指导性转变;在方式上,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调控转变;在手段上,宏观行政手段为主向以运用经济杠杆为主转变。其次,近两年国际经济也受到生产过剩的冲击,国际商品市场普遍低迷,这对于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的中国经济而言,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第三,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不断增强。此外,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开始触及诸多深层次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被世人誉为“阳光工程”的政府采购越来越受到世界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政府采购作为财政支出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国政府调节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并在加强宏观调控、刺激市场需求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审批作为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基本手段,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在讲求效率、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里,行政审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行政审批泛滥、批而不管、审批权力异化问题严重,部分行政审批正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而蜕化成行政主体攫取部门利益的手段,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然而一次次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却在艰难中推进。行政审批项目的削减遭遇部门利益的阻力,行政审批项目在制度的缝隙中艰难地寻求着其生存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