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西藏宗教信仰的特点及与现代化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春玲 《西藏研究》2000,(2):102-106
宗教是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 ,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存在形态。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全民信教的社会。 2 0世纪 5 0年代 ,西藏实行了民主改革 ,随着西藏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迁 ,其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西藏与全国人民一样 ,迈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结合在昌都地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材料 ,就西藏当前宗教信仰状况及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宗教信仰的特点1、从 80年代的“宗教狂热”基本上走向正常“文化大革命”期间 ,党的宗教政策遭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自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过程,这一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宗教政策时始终坚持尊重和实施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对宗教只是引导而不加强制.这一方针在西藏和平解放58年、民主改革50年来,虽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但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始终是坚定不移的.民主改革50年来,西藏的宗教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办的“海峡两岸西藏历史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至 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西藏、北京、江苏、四川、陕西、台湾等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共 40位与会。(一 )这次会议主要围绕编写多卷本《西藏通史》而召开的。多卷本《西藏通史》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又一个国家级重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也是继《中华大藏经·丹珠尔》(藏文 )对勘本工程之后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又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和文化工程。《西藏通史》内容以西藏地方政治史、西藏和历代中央政府关系史为主 ,涉及西藏地方的经济、军事、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4.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传入西藏后,融合西藏本土的民间自然宗教和苯教的风俗、仪式,吸收其他多种文化,开始了一整套文化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影响民俗,熏陶民族性格,其某些基本教义也变成了大众的观念,改变了藏族人的文化心理状态。由于佛教在西藏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植根至深,它的兴衰对藏族人民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宗教社会学研究表明,特定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延续发展的生命力强弱,是视其在社会中所发挥的功能及其文化传播手段而定。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各种矛盾加剧,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日益堕落…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23日是签订“十七条协议”40周年的日子,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日子。40年来西藏在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科学技术和边防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这是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党把马列主义原理与西藏实际相结合,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的结果。我在西藏工作过17年,回顾以往的经历,看看今天西藏的新面貌,感到特别欣慰。  相似文献   

6.
前言藏族是个信仰佛教的民族。元、清两代,蒙古人顺从了藏族的宗教权威。面对这种权威,连清朝都稍逊一筹。当时,外界围绕西藏的政治活动,都是以宗教名义进行的。例如,1642年以后,蒙古和硕特部都拥有西藏宗主权,然而他们也是在保护宗教领袖达赖喇嘛的名义下取得王位的。为了利用达赖喇嘛的宗教权威,北亚各部展开了激烈争夺。18世纪初,在西藏贵族、清朝、青海和硕特、准噶尔等各种势力的夹缝中,达赖喇嘛的职位任人摆布。1705年,在清朝支持下,青海和硕特部拉藏汗废掉原达赖五世的摄政西藏贵族桑结嘉措所立达赖六世,而将自己的人选重新立为达赖六世。但这位活佛毫无人望。据当时在拉藏汗身边的噶举派喇嘛德济德利称:西藏最大教派格鲁派色拉、哲蚌、甘丹等三大寺喇嘛反应尤  相似文献   

7.
浅谈藏传佛教对“一江两河”流域人口的影响(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藏宗教与人口关系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基础起反作用。西藏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对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在西藏人口问题上亦是如此。近几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西藏宗教与人口这一课题中,发表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了,在此喜庆日子到来之际,我作为和平解放时首先进藏并曾长期在西藏工作过的一名老战士,抚今追昔,感慨系之,特作此文,以表纪念。4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但是西藏地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社会发展史上的大飞跃,从封建农奴制社会进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巨变,是西藏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支援下艰苦奋斗取得的,也是和进藏人民解放军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苯教的历史和特点尚不为人们所熟悉,尤其对于古代的苯教更是如此,12世纪后的藏传佛教和苯教的著作中,零星记载了有关苯教带有某些偏见的历史概况。敦煌文书虽记述了9至10世纪间的一些情况,但也缺乏系统的论述,苯教的整个面貌仍然显得朦胧不清。而藏传佛教明显的是个混合物,“它在乔答摩创立的教义上有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是由于佛教教义在盂加拉及不同的区域内接受不同的观念而形成的独特形式。莲花生大师初到西藏传教时,又掺合许多西藏的观念,与原始宗教兼蓄并存。晚期,佛教虽然在表面上控制着西藏,但以西藏本土的生活方式为其主要内容的苯教,却充斥在西藏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苯教与佛教相互渗透和影响。本文试图从佛苯二教的比较研究中,勾画出这两个庞大宗教体系的线条,就教于同行专家。  相似文献   

10.
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派在帝国主义和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发动了全区性的武装叛乱。这是西藏少数分裂主义分子打着宗教、民族的旗帜,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背叛祖国,妄图永远维护封建农奴制度而掀起的一场反革命武装叛乱。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  相似文献   

11.
西藏艺术     
西藏艺术基本来源于两大艺术潮流:印度艺术和中原艺术。西藏艺术接受了二者的素质,惨淡经营,灵活运用,尽管西藏艺术灵感渊源明晰可见,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西藏艺术如同尼泊尔艺术一样,保存并发展了克什米尔艺术和孟加拉的帕拉-色那画派中印度艺术的传统,而帕拉-色那艺术传统在其发源地却已音响沉绝,日趋消失。宗教与历史背景唯有宗教的启迪才产生了西藏艺术的表现方法,西藏艺术为宗教信仰服务,成为人与神灵联系的手段。因此,要了解西藏艺术就必须对西藏宗教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西藏和平解放40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兄弟民族的大力支援和帮助下,经过西藏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西藏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农牧业:40年来,西藏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西藏根本没有农牧业机械、化肥和电力的落后状况.农业近几年连续获得丰收.去年,西藏粮食生产创历  相似文献   

13.
读了尚风同志的《西藏宗教与人口》一文(原载《西藏研究》85年1期),我感到有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即如何看待西藏历史人口的减少,怎样评价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如何正确理解“人口论”。关于历史上的西藏人口,目前一些文章中比较多的是引用牙含章先生《西藏喇嘛教浅说》一文中的推算:吐蕃时期西藏人口为一千万上下,到清朝雍正时代为二百多万,从唐朝到清朝,还不到一千年,人口就减少了八百万,减少了80%。我认为仅凭史料上  相似文献   

14.
一、审时度势 ,适时决策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 16世纪起 ,外国传教士就染指西藏。 19世纪 40年代后 ,随着清朝国力的日益衰弱 ,英、俄、日又加紧争夺西藏。进入 2 0世纪 40年代 ,中国内忧外患 ,蒋介石又大打内战 ,无暇西顾。噶厦当局趁机在英帝国主义分子的操纵下 ,不断制造分裂活动。这时 ,美国战略情报局又插手西藏 ,大有取英国而代之之势。而且西藏的民族、宗教问题十分复杂 ,自然条件恶劣 ,交通困难 ,我党又没有任何工作基础。何时解决西藏问题 ?早了 ,欲速则不达 ;晚了 ,后患无穷。何时最好 ,便是摆在党中央、毛…  相似文献   

15.
西藏宗教是藏民族的民族标志和精神支柱宗教是一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宗教不是迷信,信不信教也不是愚昧和先进的分水岭。它是人们意识的需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文明以其特有的魅力不断吸引中外学者,催生出藏学这样一个国际性研究领域。而在国际藏学界,意大利藏学家图齐(Giaseppe Tucci,1894~1984)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曾先后八次进入西藏实地考察,撰写出专著十余部,论文一百多篇。而在这些作品中,《西藏宗教之旅》(1970)②从一出版就轰动了藏学界。这本书图文并茂,分七章论述西藏的宗教。从叙述的内容来看,这七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五章为第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仅就1949年冬,重庆解放前夕,我率领原班禅大师驻京(重庆)办事处,留渝迎接解放的经过,简要地概述西藏与祖国内地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事实。 (一) 西藏宗教政治的历史演变,自元、明、清以来逐渐形成完整的政教合一制度。同时也形成了西藏的两大宗教政治力量,分别以达赖和班禅为代表。在十三世达赖和九世班禅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产生了尖锐的对立。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九世班  相似文献   

18.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传递和延续文化的主要形态,它“使文化得以继承而连贯为历史,并成为每个人作新的文化创造的基点”。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951年以前,西藏的主要教育是寺院教育,寺院既是僧人学习、研究佛教经典和进行各种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文化和培养地方政府官员的教育机关。寺院教育在旧西藏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藏传统寺院教育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宗教神学的范围,广泛涉及各个方面,对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确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研究西藏传统寺院教育并不等于留恋过去,而是为了从它的形成、制度、内容和方法去认识寺院教育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9.
拉巴平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藏学家,长期从事藏族历史、宗教、文化和藏学理论研究,为我国的藏学研究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见证了西藏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文章回顾拉巴平措先生从事藏学工作的经历,介绍了他的学习和研究情况,以及他长期对于藏学研究尤其是西藏历史研究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和任何一个宗教一样,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还没有全面形成一整套思想体系以前,曾经历了很长一段坎坷而又曲折的历史。这主要表现在同西藏原始宗教苯教间的相互斗争上,不过最能反映西藏佛教坎坷命运的,还是朗达玛赞普的禁佛运动。达玛赞普的禁佛,使佛教完全在西藏灭绝。大约过七、八十年之后,佛教又从青海丹斗寺再度兴起,并迅速播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