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久闻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教授松村昂先生对我国清代诗歌研究很深,成果丰硕,这次拜读他的《清诗总集131种解题》及若干有关论文,确乎非同寻常,令人钦佩。 松村昂先生研究清诗,主要集中在总集上。目前已经问世的,最突出的就是我们读到的这部《清诗总集131种解题》。该书为日文版,1989年12月1日由日本的中国文艺研究会印行,16开本,凡102页。内容除引言、正文以外,首尾还分别缀有该书所涉及的清诗总集一览表和人名索引两个附件。  相似文献   

2.
一部研究清诗流派的力作———《清诗流派史》□胡迎建中国诗史的研究,向以唐宋诗的研究较为热闹,而清诗虽然成就很大,而研究则相对冷清一些,这是因为清诗研究难度要大一些。其一是清诗数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朝代;二是研究清诗必须熟悉清代以前的诗歌流变,才能掌握清...  相似文献   

3.
读︽清诗流派史︾陈永正近年来,清诗逐渐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内地和港、台地区都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而刘世南先生的《清诗流派史》则是其中颇具特色的力作。该著在清诗研究上采取了新的审视角度,从流派的兴衰发展着眼,辩证地分析、论述有清一代诗歌历史。正如敏泽先生...  相似文献   

4.
对于清诗,前人多取贬损态度,评价不高.如近人叶恭绰在《全清词钞》的序中就说:"我同友人论清代学术,曾认为清一代的词,越过明代.此外惟小说和曲子,勉强可以企及,而诗文则否."我们对清诗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发现无论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看,清诗都有较高的成就,不可低估.下面谈谈清诗的两大特点,供文学史家参考.一清诗的第一个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  相似文献   

5.
《清诗流派史》述评熊盛元《清诗流派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是刘世南先生历时十五载方告完成的一部力作,全书将清诗分为前、中、晚三期,前期共九章,对河朔、岭南、虞山、娄东、秀水、神韵、宗宋、饴山等八个诗派的流变及代表诗人作了细密而中肯的...  相似文献   

6.
<正> 1988年6月15日至18日,山东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在济南召开了首次清诗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古典文学教学、研究和编辑人员60余人.在宽松和谐和热烈争鸣的气氛中,与会同志就清诗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关于清诗的研究现状会议认为,清诗是中国文学史、诗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清诗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受重视不够,清诗在文学史教学中所占比例太少,从事清诗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员也不多.清诗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存在着资料不全、研究面窄、深度不够、禁区较多、成果不丰等问题.近年来情况稍有好转,如有的高校开设了清代诗学专业,1983年底在苏州召开了全国首次清诗讨论会,有关清诗  相似文献   

7.
清诗流派史研究的拓荒之作———评刘世南先生《清诗流派史》●张兵中国古代诗歌之言流派,当发端于魏晋,成熟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尤其是清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流变史程上的集大成阶段,也是新旧诗风、诗心因革嬗变的关键时期。号称中兴的清诗,其流派之繁多,几于无...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相对于唐宋诗歌研究之热,清代诗歌研究仍然显得有些冷,这与清代诗歌所取得的成就和所处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这里集中刊发了一组清诗研究的文章,作者有北京高校的,有浙江高校的,有山东高校的,而《甘肃社会科学》远在西部,堪称是南北呼应,东西呼应,大家的共同心愿是为清诗研究出一把力,添一把火。这几篇文章并没有经过刻意的筹划与安排,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而是全凭作者兴趣。朱则杰教授有志于编纂《全清诗》,多少年来一直苦心汇聚资料,而多达几千种的清诗总集乃清诗之渊薮,自然成为其关注重点,故他谈及清诗总集之分类也便驾轻就…  相似文献   

9.
天下夺魁的王实甫《西厢记》虽然名为杂剧,但几乎囊括元杂剧代表作品的《元曲选》及元明两代诸多杂剧选集皆不予收入,而明末毛晋编选的传奇选集《六十种曲》却收入此剧。这有必要重新认识《西厢记》的艺术体制。王实甫《西厢记》在创作时其体例当受到南戏(传奇)影响,在角色、人物演唱及结构等体例上,已呈现传奇化特征。但由于其仍用北曲演唱及具有题目正名,元人仍视其为杂剧。毛晋《六十种曲》的编选体例自成一体,收录王氏《西厢记》,应不是作为元杂剧的代表,而视之为与传奇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是传奇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其编选体例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0.
清诗矫元明的偏弊,兼学唐宋,是宋诗后的又一个大发展,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后劲.怎样评价清诗的成就?《福建师大学报》一九八四年第一期发表陈祥耀的文章指出:一、评价清诗应该澄清的问题:(1)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古代文学的演变.唐以后,诗歌依然是进化的,但进化有其曲折性、特殊性;所以清诗有能综合唐宋诗的成果的前进的一面,也有其不及唐宋的一面.这需要具体、深入的分析,才能得其全貌.(2)要澄清"同光体"诗人、梁启超、"文学革命"时期对清诗的一些不全面估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江苏社会科学》2004,(2):237-238
苏州大学严迪昌教授承担的199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清诗流派与群体研究”,最终研究成果为《清诗史》,2002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获得2003年度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这项研究成果是目前学术界第一部完整的清代诗歌史论著。该著作的突出特色及主要建树是:1.廓清“偏胜文学”史观对清诗认识的雾障,以整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宏阔背景为视野,揭示了清诗的认识价值。诗史的宏伟性和丰富性,原由她的各个历史阶段的独异性和多样性构建成,脱卸去任何一个阶段,必将损伤其完整性。面对中国诗歌史最后三百年的发展进程,其中丰…  相似文献   

12.
钱仲联先生主编的《清诗纪事》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本书搜存有清一代诗歌文献,完成唐宋以来诗歌纪事一体的配套工程,在总结清代诗学的经验成就上有重大的意义。全书20册,近日已出版7册(包括明遗民卷,顺治朝卷、康熙朝卷、雍正朝卷)。笔者略读一过,仅就清代广东诗人纪事材料方面提出一些意见,以供编者及读者参考。一、据《清诗纪事·凡例》载,诗家收录原则:清初抗清志士为明朝尽忠献身者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术》2007,(1)
南宋学者真德秀的《文章正宗》是文学史上第一部编选《左传》的散文集,按辞命、议论、叙事共选133篇。选文以“明义理,切世用”为文学宗旨,宣扬《春秋》的“微言大义”,注释文字自始至终贯穿了理学家的文学思想,对后世文学选本重视《左传》文章的编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清诗总集的选人与选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诗总集作为历代诗歌总集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选人、选诗方面,自然与前代诗歌总集有着基本的共通之处,但同时也不无本朝的某些特点.对此进行总结概括,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清诗总集本身,以及历代诗歌总集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32年,鲁迅编选了《自选集》。在《自选集》序言中,鲁迅回顾自己的所有创作,自认为只有5种:即《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这一回顾确实包括了他的主要创作成就。5种著作中,《呐喊》(1923年、1930年)、《彷徨》(1920年)、《野草)(1927年)、《朝花夕拾》(1928年)完成于鲁迅居住北京以及厦门、广州时期,其时尚属中年;《故事新编》(1936年)完成于鲁迅居住上海时期,其时已属晚年了。5种著作的前4种各两两相对,后一种收束之,似有总结一生所学之象。理解鲁迅晚年的整体文化思想,《故事新编》有重要的意义。在鲁迅编选《自选集》的1932年当时,《故事新编》实际仅完成3篇,即《补天》(原名《不周山》)、《奔  相似文献   

16.
去年,北京、上海出版了一些唐诗选,都选有王勃的诗,但在介绍作者时,提出的王勃生卒年代颇不相同:上海古籍出版社编选的《唐诗一百首》是650—67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诗选》同《唐诗一百首》,但在附注中却又说“根据姚大荣《惜道未斋集·文  相似文献   

17.
翁方纲作为清代乾嘉诗坛领袖之一,很注重示人以作诗途径.他在细致梳理文学史之时,对清诗的出路表示忧虑,并以修正王渔洋诗学理念和接力其诗坛地位的气魄,为清诗找到了一条出路:内容上“以学入诗”,切合清人学问背景和生活实际;方法上主张“切实而作”,以结束“神韵”末流空虚之弊.  相似文献   

18.
已故北京大学教授邓之诚先生在《清诗纪事初稿》中说:“嘉庆中,张廷济尝就顺康人集,辑《秋茄馀韵》二卷。上卷寄汉槎诗,下卷喜汉槎入关之作。今不传。”近来应上海古籍出版社之邀,整理校点清初诗人吴兆骞《秋茄集》,在搜集有关吴兆骞材料时,于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文选》选赋以及将赋体二次分类,是编撰者在前人的启发下所作的创造性尝试,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性。编撰者在编选过程中始终以儒家雅正的文学价值观作为编选准则,视辅政益治为赋的创作目标是当时的思想主流。通过编撰者对赋的选编、二次分类可以窥探其对赋学理论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20.
孟伟 《船山学刊》2008,(1):86-88
《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晚清著名朴学家王先谦编选的两部骈文选本,本文结合这两部选本分析了王先谦对待骈散之争的态度以及他的骈文理论,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王先谦的学术思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