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湘和戴望舒二人在追求诗歌外在音乐美上找寻的路子是相同的.戴望舒在后期转而追求诗歌内在音乐美,这种前后诗艺观的变化正是戴望舒在朱湘探索基础上的发展.他们在诗歌探索中从各自的情感经验出发,将诗歌的音乐美推向极致,并形成互为补充、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诗歌外来影响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译作家。他的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显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与他在各个时期所受的不同外来影响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分析戴望舒诗歌外来影响的多元性是必要的。纵观戴望舒一生的文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歌所受的外来影响存在着多元性。本文论述了戴望舒诗歌不同时期所受的主要外来影响:法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和苏联文学,法国现代派和西班牙诗歌。  相似文献   

3.
魏尔伦是法国象征主义大师,新文学运动初期,象征主义和魏尔伦被自觉地引入现代中国。在魏尔伦的翻译和接受上,田汉、李思纯、梁宗岱、周作人等影响了戴望舒。1926-1944年戴望舒先后翻译了魏尔伦的6首诗,戴望舒对魏尔伦的诗表现出持久的热心,几乎是持续地追求对魏尔伦更多的理解,魏尔伦启示了追求诗歌音乐性的创作道路。戴望舒的一些诗歌意象可以在魏尔伦的诗中发现相似的模仿痕迹。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将法国象征派诗歌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精华,融化于充满现代情绪的诗歌创作中,形成了沉郁、细腻、柔和而又浪漫、飘逸的诗歌艺术风格。从戴望舒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可以看出,他始终在自己独创的诗风中前进,诗人的诗歌生命在他独特的风格中得到永生。  相似文献   

5.
李金发与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王泽龙不少人认为,戴望舒是站在李金发失败的起点上前进的。或者认为,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艺探索最终走入了死胡同,戴望舒的诗歌代表了现代象征主义的成功探索。这种将本为一脉相承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两个阶段的创作对立起来的倾向,是与...  相似文献   

6.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戴望舒对中国传统诗词有益资源的择取和现代西方诗艺的吸纳,创作了独具个人艺术特色的象征主义诗歌,给当时的中国诗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戴望舒的象征主义诗歌不仅打破了当时中国新诗“已成的秩序”,向“理想秩序”又迈进了一步,而且还丰富了西方象征主义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戴望舒作为一个具有诗人和诗歌翻译者双重身份的人,把多年写诗的心得纳入他的译诗,从而取得了非常的结果,戴望舒的诗歌翻译,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双重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戴望舒的诗歌翻译中得到很好体现,他不仅在增强汉语的表现力等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而且希望在诗歌的语言特色、意象等方面保留有象征派的特点。对文化主体身份重新进行了解构与建构。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开拓了我国新诗创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戴望舒诗歌的情绪特征及其抒写状态是悒郁的,诗境清丽淳厚,二者和谐如一,形成戴望舒诗歌抒情品格的基本向度.诗人以悒郁真淳的心灵存真式抒写完成了"人世写实"的艺术,极具个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戴望舒诗中的吴越文化情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派文化是一种边缘文化 ;它是传统文化 (又以地域文化——吴越文化为重要的呈示形态 )和外来文化的奇特组合。戴望舒出生于杭州 ,后“移民”上海。之后 ,戴望舒虽也在欧洲留过学 ,在香港住过不短的日子 ,但上海仍是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地域。更重要的是 ,和同时代许多“上海作家”不同的是 ,他并没有把上海的“亭子间”当作栖息所 ,把眼光仍然投向他们过去熟悉的乡村生活 ,而是融入其中 ,成为真正文化意义上的“上海人”。这种海派文化气质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他的诗情内容中 ,构成戴望舒诗歌一种独特的情调和风格特征。本文着重分析构成戴望舒诗歌的海派文化质素之一的吴越文化情愫 ,从一个比较独特的视界去领略戴望舒诗情中内含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的广采博取,融会贯通,使戴望舒的诗歌富含意蕴与张力,其后期诗歌感性色彩减弱,智性因素增强。本文以《我思想》为例,旨在从主题意蕴解读、意象原型阐释、形式技巧探究三个方面,论述戴望舒诗歌艺术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在他的诗歌中营造了一系列梦的意境 ,在朦胧与显隐之间透露了复杂的思想情绪 ,这是戴望舒既逃避现实又反映现实的一种介于“隐藏自己与表现自己”之间的最佳表现形式。《雨巷》中的“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般评论界认为“丁香姑娘”是作者理想幻灭的暗示。实际上 ,应当是戴望舒自我情绪在“梦”中的投影 ,是戴望舒潜意识中“自我”的形象象征  相似文献   

12.
戴望舒认为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既表现自己又隐藏自己。他把诗当作一种不敢轻易公开于俗世的人生,在诗作里泄漏隐秘的灵魂。①他的诗也就是他内心体验和内在情感的载体;他的隐秘的灵魂就在象梦一样朦胧的诗歌世界中呈现出来。我试图从意象语言的分析来揭示戴望舒自我探索的痛苦心灵世界。综观戴望舒诗歌的意象语言,可以归纳为四类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戴望舒诗歌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原型意象演变生成的 ,并带上了时代特征和个人特征 ;在意象表现上采用了渐进式、轴心式、并列式、迭加式、通感式等多种组合方式 ,因而戴望舒诗歌的意象具有独特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浅谈“象征”在戴望舒诗歌中的作用何俊杰戴望舒是三十年代中国诗坛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开一代诗风,对新诗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其主要成就在于将欧洲象征派为主的诗歌艺术同中国的传说诗歌技艺与“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体新诗的表现方法熔为一炉,从而创造出既有民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对戴望舒前期诗歌内在精神的探寻,理解其精神处境,即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在寻找和流浪之间,在逃遁和无可逃遁之间,阐释戴望舒对精神指归的关注和冲动,从而了解戴诗迥然的诗歌内质和风格.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诗集《望舒草》所建构的无韵自由诗体正是诗人"为自己制作最合自己脚的鞋子"。在向法国象征派借鉴和探索的过程中,戴望舒以极大的艺术热情找到了法国象征派和中国传统诗学的契合点——诗歌内在的音乐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诗集《望舒草》所建构的无韵自由诗体正是诗人"为自己制作最合自己脚的鞋子"。在向法国象征派借鉴和探索的过程中,戴望舒以极大的艺术热情找到了法国象征派和中国传统诗学的契合点——诗歌内在的音乐精神。  相似文献   

18.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常立霓中国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从《诗经》中已见端倪,有人用现代术语解释“兴”与象征大体相近,兴与象征虽不能等同,却到底有相通之处。到了屈原则自觉地运用象征性意象,后来,象征性意象便被普遍采用。戴望舒被归入“现代派”,他的创作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戴望舒们的诗歌出发,研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精神实质.认为它们在艺术取向上,采取回避现实,倾心内心世界开掘,但因主体精神的缺失而产生失落感,在诗歌审美取向上是朦胧感伤的格调,这种美学特质对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歌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诗歌语言的变异修辞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成就斐然。本文以《戴望舒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为依据,分析戴诗运用变异性修辞手段的特点。据我们考察,戴诗除大量地使用了常规修辞手段外,还较多地运用了语词重复、组合特异、语序反常这三种变异修辞手段,其他变异性手段也有所反映。具体说明如后:一、语词的重复在语言线性序列上出现的语言单位一般要求有别异性,即依次出现的语言单位不能重复。对这一原则的有意突破,往往能带来特殊的效果。戴望舒的诗歌中运用语词重复的例子是很多的。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