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关于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现行知识产权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制度等难以起到显著作用,尤其是专利制度不仅无法保护处于“公有领域”的中医药传统知识,相反已然成为生物海盗行为的工具。中医传统知识保护的困境决定了中医药传统知识想要获得全面保护,必须采取积极性保护模式。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制度,确认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的相关“财产权”,划定与现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权利边界,可以有效实现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和利用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协调国内与国外专利授权的冲突,使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能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2.
耦合与超越:传统知识保护的知识产权困境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知识是传统部族在历史漫长的精神生产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孕育、传承而成的结晶。文章通过从传统知识与公共领域、传统知识"传统性"与知识产权对象"创造性"、传统知识"群体性"与知识产权"个体私权"三个方面对知识产权制度下的传统知识保护进行困境解读,期冀为传统知识的保护模式选择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统知识的地理标志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今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下,何种保护模式能够更适合传统知识本身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传统知识便成为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的第一要义。地理标志因其自身"无时限性""不可转让性""群体性""新颖性""人文性"等特质,与传统知识的特点更加契合,因此,采取地理标志这一专门立法保护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且能够更好地挖掘传统知识的价值,发挥传统知识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当今我国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遭受了十分严峻的侵害,而传统知识的特性又决定了其基本得不到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保护,因此寻求有效的法律保护途径显得尤其迫切。加强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应从建立传统知识数据库以防止不当授予专利;确立利益分享权及事先知情同意权以保护传统知识持有人的各项利益;适时、适度的介入国家公权力等方面入手,最大化的保障传统知识持有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时代,知识产权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障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哲学家波兰尼对编码知识与意会知识的分类方法,可以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即其属性与知识产权法预设保护的对象属性的不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法保护障碍的深层次原因,印证了调整对象决定调整方法的法理。进而,从实证角度分析了知识产权制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中相同的“保护”称谓不同的现实含义,并从不同保护模式与对象不兼容度的角度,讨论了现有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尝试的局限及改进。  相似文献   

6.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作为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虽然对其是否适用知识产权进行私权利益保护还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问题,①但是当其被合适的载体承载或以恰当的方法展现的时候,可以作为严格意义上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客体.一直以来,在知识产权法制度框架下,我国对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主要是采用著作权的保护模式,但是这种保护模式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探索新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有别于以限制公众使用为核心的防御性保护模式 ,产权交易不仅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另一种思维 ,还是实现知识产权制度价值目标的推动力和孕育知识经济的催化剂。因此 ,现代化的知识产权法应将立法理念和重心转至创造一个促进产权交易的制度环境。以著作权法为例 ,其发展方向就是构建一个以版权的个人管理与交易、集体管理和版权代理为基点 ,适当扩大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范围的版权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黑龙江等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发现,虽然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却面临着国家立法空白,法律保护衰退的问题。在探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和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要重点采取私法保护的模式,特别是以著作权保护和商标权保护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法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黑龙江等地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研究发现,虽然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却面临着国家立法空白,法律保护衰退的问题。在探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内涵外延和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要重点采取私法保护的模式,特别是以著作权保护和商标权保护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法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科技资本化背景下,民族的传统知识无法得到利益分享和充分有效保障的现实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目前传统知识的国际法律保护模式大体可分为模糊保护、消极保护和积极保护三种模式。从传统知识的利益结构视角,以利益平衡理论及价值分析方法剖析传统知识现有国际保护模式的利弊。民族传统知识国际积极保护模式路径选择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南北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失衡及其利益平衡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的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南北国家之间在科技、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明显的利益失衡现象。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均衡性反映了知识产权领域中的特殊国际关系。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应当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破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垄断和利用知识产权获得不正当利益,以重构国际社会的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机制。我国知识产权在推进国际化的潮流中也应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大局出发,对知识产权保护给予适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和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新西兰、韩国六国于2012年11月在"东盟+六国"的框架下提出,其中的知识产权章节囊括了版权、商标、专利、反不正当竞争、传统知识的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分析RCEP协定中的主要知识产权问题,厘清RCEP协定知识产权章节的特点和未来走向,并提出我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应对策略;在宏观层面,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在微观层面,注意维护权利人和后续使用者的利益平衡,发挥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优势,保护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及民间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3.
半导体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成电路作为一种工业产品应当受到相关知识产权法的保护。但是,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如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均难以给予其适当的保护。于是有国家提出了特别法保护的模式。本文具体论述了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外观设计法等可能给集成电路提供的保护及这些保护方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特别法保护模式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的属性进行了具体分析,进而推定布图设计权在知识产权体系中的地位。布图设计权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产权,其专有效力居于专利权与著作权之间。  相似文献   

14.
TR IPS协议的诞生将知识产权保护引向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的国际化保护阶段。特别是发达国家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后,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出现了扩张趋势,具体表现为:知识产权保护客体扩大、权利内容增多、权利期限延长、世界专利一体化协调进程加快等。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扩张趋势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影响,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在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寻求自身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纳米技术在新技术革命中的基础性作用,它的突破有望引导下一次产业革命。然而,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决定了它们在纳米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起点差距。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财富分配制度可能会加大起点差距,从而形成类似于“数字鸿沟”那样的“纳米鸿沟”。“纳米鸿沟”蕴含并强化了发展起点不公平、代价与收益不公平、教育与发展机会不公平等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与应对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贸易壁垒总体上分为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在关税措施受到世界贸易组织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发达国家则转向使用富有弹性的非关税措施,特别是知识产权措施,制造贸易障碍,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这引起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和世界贸易组织的高度关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深受贸易壁垒之害.知识产权壁垒已经成为我国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有着深刻的战略背景,需要我们从战略上加以应对.构建和实施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论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中国法制体系中不正当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 ,学术界较普遍采用的“反不正当竞争权”的提法并不科学。不正当竞争法对智力成果及相关成就的保护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是一种充满争议的法权,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承诺对知识产权予以国际保护是否具有合理性呢?这一问题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以药品这一特殊商品为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的关系,以论证如同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药品知识产权予以国际保护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美、日、韩政府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保持和提高本国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的基本举措。知识产权制度演变为私权、产业政策、竞争工具的综合体,政府在制定和推行知识产权战略中负有特殊责任。当前,三国结合本国产业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知识产权战略的侧重点,使之与国家产业政策、经济体制以及企业的需求相匹配,从而成功实现促进本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