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诗性智慧”看中国传统的诗性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柯在《新科学》中用“诗性智慧”描述人类早期的思维方式,原始人凭借想像、感觉和情感来认识世界。在中国的诗性文化中,人们的思维也体现出诗性智慧的某些特质,如重类比、象征、推崇想像、整体直观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诗性智慧的演变发展历程 ,将诗性智慧分为历史智慧与玄奥智慧两个层面 ,并从本体论哲学角度分析了其所以如此构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诗性智慧"是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形态的窗户,它的出现是古代文化形态敞亮与解蔽的契机。着力分辨中西文化谱系早期"诗性智慧"的根本区别,通过文字与思维心智结构的剖析,经由"诗性智慧"载体的判断,对中国"诗性智慧"的民族特色和早期生成状况进行本源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4.
陕北方言作为一种积淀深厚和形式稳固的文化样式,是陕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是以原生农耕文化为主体,融会游牧文化驳杂多样性因素和文化特征的一种区域性亚文化,这种文化集中通过陕北方言的发音方式、词类使用、语言风格、修辞方式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而表现出来,并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诗性特征。对陕北方言的诗性特征的审美研究可为当今美学研究带来内容和方法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学的诗性智慧体现在古典诗学的言说方式上,它基于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和汉语语源,经验主义的想象之经、儒道佛的文化之维、古代封建帝制的现实之度构成中国古典诗学的生长土壤,因此它的语词体系源于经验主义的想象性造语逻辑;它的逻辑尺度和感性想象受主体自身的现实境遇影响,三者的关联构成中国古典诗学的历史情状,也表征其人类学...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诗人在思想中相应的定位从来就是人们乐于探讨的话题,但近两个世纪对圆融高妙的诗性智慧的强烈诉求却包含着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真意.诗歌的源创性不仅在于时间的先行性,更在于的逻辑上的先验性.诗人在其间的"立法者"地位担当起"神与物游"的中间环节,而使诗歌的创造性能力得到进一步阐扬.同时本文所说的"神"不仅具有美学与宗教的意义,更具深刻的现实关切,乃属现代人走向自我成熟的必经之途,实是企望某种新型文化对现实的救渡,或者是"人"的"创世纪"之方略.  相似文献   

7.
8.
中华民族是"贵和"的民族。和思想、和合思想、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理念和价值观。和文化、和合文化、和谐文化,构成以"和"为核心价值的和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体系的研究,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对世界多元文明的对话,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形之下观照,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表征,首先表现在:文体上、语言上主要由人物的上场诗、下场诗、唱词、韵白和判词或词话、题目正名构成;韵律上运用诸宫调来演唱,无论抒情、写景或述事,都注重诗意般的意境营构;其次表现为借剧中角色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象征性的脸谱艺术、虚拟化的生活场景、灵活性的时空观念和程式化的表演手段之写意艺术.从形之上透视,中国古代戏曲的诗性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理想化的生存境界、诗意般的生命体验、平民性的价值取向、自娱娱人的娱乐目的.  相似文献   

10.
和合思想及其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以天人合一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它广泛地体现在阴阳五行论等许多方面的思想学说中,表现为儒、墨、道、释各家的一种相近的倾向,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基本倾向和特征。和合思想从先秦到宋明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理性的语境下解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镜化缘>,一方面扭曲了固有的鲜活灵动的审美旨趣,另一方面遮蔽了艺术思维与人类思维的血脉渊源.因此,只有把<镜化缘>放到中国诗性智慧的独特语境下,才能使文本凸显中国诗性文化特有的生命一体化的哲学维度以及女性崇拜的原形题旨.  相似文献   

12.
论和合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其中包含着许多深邃的天人和谐观、人本观、生态道德观等内容,它们分别体现了现代社会所崇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性、人格追求、和合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合文化强调的“和合”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弘扬“和合”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至高追求。打开和合思想的文化宝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和谐是中西古今社会管理者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时代语境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哲学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构建和谐哲学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和谐、和合哲学既是辩证方法论,又是创新哲学体系,更是对21世纪人类文化战略的构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吴文化与汉文化作为江苏省南北区域不同特质的区域文化,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区域内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内核,呈现出“秀美”与“雄豪”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特质.长期以来,吴文化与汉文化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背景下,挖掘弘扬吴文化与汉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核,并将其进行关联和整合,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吴韵汉风”文化新景象,不仅体现了和合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于江苏区域文化的整体发展和创新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和合思维是中华和合文化传统的内在精髓和灵魂,与西方注重矛盾思维的传统相比,它以对立和谐与系统和谐为其观测视域和理论致思,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智慧。建设和谐文化和确立和谐思维方式,必须以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为基础,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继承和创新的历史实践中开创中华文化复兴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其传统宗教文化 ,每一种宗教文化在民族的交往中都必然相互影响 ,相互借鉴 ,相互吸收。这一规律体现在世界三大宗教文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其宗教文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诗性直觉”是艺术创作所具备的创作状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直寻”说、“兴趣”说和“现量”说所体现的审美直觉的特点,并尝试找出形成直觉理论的哲学根源,同时指出中国直觉理论的意义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中西诗性智慧的不同文化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性智慧标志着一个族群和人类整体的最高智慧,也标志着最高生存品质和历史品质。中西不同的生命倾向,伴随着不同的历史方向和文化品质,也决定了中西诗性智慧的差异。中国诗性智慧以小农意识的文化传统为基础,注重自利性、实用性和非自由性文化产生的诗性智慧受到现实的强大压制。西方诗性智慧更多地追随着灵魂和自由的思考,追求生命尊严与历史精神相融合的诗性。诗性智慧的四个核心问题是:艺术品质:诗性智慧是通过想象性、浪漫性和虚构性来创造生命的美;自由品质:诗性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命的自由性和想象性结合一体的纯粹性;正义品质:诗性智慧表达了某种历史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对人类自由的追求就是正义的要求,就要有正义与邪恶之分;灵魂品质:诗性来自敬畏生命,生命是有灵魂的躯体,诗性是生命要求和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19.
和合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中国文化特色鲜明的概念,代表着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精华。和合管理是西方管理思想百年演进所昭示的必然结论,是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共同趋向,又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精华实践价值的典型体现,更为当今复杂多变环境下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可以成为构建中国式管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诗学主张把生命情感融入大地的寂静幽宁中,感受自然的律动,获得生命的清澈与澄明。真正的诗都是"归家"之诗,只有回归久已迷失的精神家园,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居。同时,中西方诗学都批判了工业文明和科技革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我们对当下的社会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