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雪征 《职业》2010,(3):24-25
在房奴和准房奴的工资单上,总是赫然写着“房子”两个大字。在孩奴和准孩奴那里,还有“孩子”两个更醒目的大字,而在这大字之后的数字越发小得可怜……房子、孩子已经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和最大笔的支出,学会理智、科学地理财,不仅让我们能有所应对,更事关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且来看看四类房奴的故事和专家从理财角度提出的建议吧!  相似文献   

2.
房奴自白     
朋朋 《公关世界》2009,(9):45-45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标准的房奴。你问我姓什么,呵呵,不好意思,我已改姓房了。我研究了百家姓后发现,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都没这姓高贵。你想啊,人生一世,忙忙碌碌,可不就为了这个“房”字吗?房,实乃我辈的最大理想和最高目标。叫什么我想了许久,不能太雅,也不能太俗,我翻遍了《辞海》、《辞源》,终于有了一个好名字,叫房子豪。唔,这充分显示了我要买房、买好房的决心啊。  相似文献   

3.
为了生活得更好,农民是应该进入城市,还是应该留在土地上?严谨的德国人与纯朴的山东人,自15年前起,开始合作了一场旨在证明“在农村生活,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房奴”之所以成为房子的奴隶,有着自己的主观原因。对于各地高房价这个铁幕,一个理性的消费个体毕竟有他选择的权利,事实是,许多“房奴”以实际行动投了虚高房价一票。而且,就“房奴”这个群体来看.一般而言,也有着许多自己独有的特征,比如年轻、高收入、抗风险能力较强等等。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个新兴的名词——“房奴”蜚声于网络内外。这团“星星之火”虽未达轰轰烈烈,却也逐渐从虚拟的网络蔓延到了现实的生活之中,凛凛然大有燎原之势。谁是“房奴”在假定“房奴”概念合理存在的前提下,记者考察了一下周边人群对这一词汇的理解。目前,记者一位刘姓的朋友就正挣扎在还贷重负带来的生活窘境中。2005年,刘姓朋友为结婚在北京蝶翠华亭购买了一套70余平米的两居室,总价60余万元,支付首付后月均还款2380元(加息前)。目前,刘姓朋友的月收入为2500元(税前),仅直观地比较一下收入与支出,就完全可以想象目前的刘先生因房贷问题所必…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我开始策划那个梦想:在这个没有边界、连鸽子的脑雷达都会失灵的城池里,搭一处自己的巢。这是个弱不禁风的梦想,如果在北京,你就会承认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何禾  石文华 《城市》2011,(7):35-3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进人快速城市化时期,大量居住区开始在城市中出现,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以平房、胡同为主的居住模式。然而近年来,大运量公共交通的发展和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人们的出行距离向极远和极近两个极端发展,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现代常采用的“居住区—居住小区一居住组团”的层级式结构似乎已难以适应城市的发展和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新的居住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房奴与爱情     
房奴与爱情曹者房时意才新房虽胆,但磨广巨大,只要挂上双答,就会涝新郎变成老公,新双变成者婆\ .,勺爱汾的丈在天场下来,有义母顶考。爱烤伟大.亲汾更带大/ \\一改夕新蜗兔赛地有房的男人好危险,奋起挥卫不忿漫了拓女防卫专家:我们能流得爱汾,但注定要粉给房毋二巷令本  相似文献   

9.
交流     
说起读书,我很后悔开始得太晚,也很庆幸自己在两年内读了大量好书。每当我走到图书馆大门时,就能深刻地感受到横幅上的宣传大字“一个城市因为读书而受到尊重”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俗语说:“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大多是“早餐吃得少,午餐吃不好,晚餐酒饭饱”,特别在城市,这种现象更为突出。现在,城市中大多数上班族和学生往往早餐吃得很少甚至不吃,午餐用方便食品对付,而晚餐却是鸡鸭鱼肉、煎炒烹炸、啤酒白酒摆满餐桌,十分丰盛。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天长日久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为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加重埋下“定时炸弹”,危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城市物质空间发展迅速,但宜居城市的独特个性却不易取得,“千城一面”,这是存在于当下快速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珠三角中等城市江门市新区建设实例的研究,指出问题的结症在于快速发展推动力机制的实际作用指向与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之间存在价值取向的矛盾和偏差。在解决的途径上,需要突出“量”之上的“质”,尤其是“形而上质”的建构,即从城市规划的层面开始,重视空间环境的连续性,调整“政府主导”的作用,持续着力于经营城市生活的精神感受,包括城市居民对于城市的体验,城市文化认同及归属感等,催生丰富多样的城市气质。  相似文献   

12.
耿凯平 《公关世界》2008,(11):52-53
自2008年6月起,韩国首都首尔开始在中国北京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播放“首尔,亚洲魅力之都”的广告片。广告一开始是一只会说话的小狗问坐在公园里长椅上的一位时尚女士:“小姐,有见过一只会说话的狗走过吗?”接着反问观众“最近感到了无新意吗?”然后画面马上展示首尔的众多生活元素,很容易让人意会。实际上,一个城市的营销并不是一个广告片就能涵盖的,但是,传达给公众一个清晰而又直接的形象和内涵是城市营销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从2008年6月开始,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了广州市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开展“扶贫与扶志,救助与就业”城市反贫困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依据以“扶贫”为目标,“扶志”为辅助,“救助”为保障,“就业”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在城市贫困家庭中开展能力建设与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杨军  何邕健 《城市》2009,(10):35-3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这是城市规划活动追求的目标.回答了人类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规划活动这个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类从古至今一直在对城市居住环境进行着工程和艺术方面的改造,从哲学层面上看.这种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对城市环境进行预先调控的活动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然而.在进行城市规划活动之前.人们必然已经在大脑中形成了关于什么是“好的城市”、什么是“好的城市规划”的认识.这是进行城市规划活动的前提.否则城市规划活动将因缺乏评判标准而失去方向。从哲学层面上看.这种关于城市规划活动“价值判断”的认知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格哈德夫人今年71岁,居住在汉堡附近的一个小镇上。退休前,她在一家公司当职员,因埋头苦干而口碑很好。下班回到家里是一个勤快的主妇,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对于我来说,60岁以前为‘第一个人生’,工作和家庭构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两大重心。”老太太高兴地回顾道,“随着退休生活的开始,生活的重心减少了一半。当我在65岁报名上大学时,便进入了自己的‘第二个人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农民因土地被征用而洗脚离田,开始进入城镇生活。尽管这些人的户口已经实现了“农转非”,从制度意义上说,他们已经是市民了,但要想真正融入城市,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人,恐怕还有一个漫长的磨合期。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文化生活的日趋多元,曾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被中国传统文化禁止公开谈论、甚至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性”及其相关信息,已经成为随处可见、堪称泛滥的东西。由此,中国人生活中也开始出现了“性麻木”的表现,正如江晓原、王一方两位学者所讨论,“性麻木”已经开始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阴影。  相似文献   

18.
巴黎是座美丽的城市,不仅因为它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富丽堂皇的著名建筑,和代代辈出的伟人志士。无处不在的鲜花,更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花都”。   花,是美丽的象征。能够装点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甚至还可以传情达意。   巴黎人爱花、种花,生活中离不开花。无论是探亲访友,生日喜筵,还是探视病人,甚至参加葬礼,都以赠送鲜花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花的语言,把法国人的浪漫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玫瑰花象征“爱情”;报春花暗喻美好的“初恋”;兰花代表“虔诚”;雏菊在说“我渴望见到你”;…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速度及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但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环境构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居高不下,生活垃圾、空气质量等突出问题仍困扰城市,水资源匮乏、区域生态功能退化等环境压力已经成为地区发展目益严峻的挑战。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倡导的,“可持续”和“发展”这两个主题如何在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完美融合,如何走出一条绿色经济之路,成为了城市和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孟兰英 《老年人》2009,(4):28-29
“人生如果有音乐相伴,生活就会有歌样的甜美。”这是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对生活的感受。从在职时的日理万机到现在的悠闲自在,李岚清不仅在退休这道“关”上过得很顺利,而且因为有了音乐和篆刻等爱好相伴,日子过得丰富多彩。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充满了乐趣”。他对生活的态度,或许能给人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