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代总集依据所收文体类别的不同,可区分为多体总集和单体总集两大类。唐宋元三代的单体总集编纂,从“网罗放佚”、汇聚作品,逐步向细分类别、鉴体辨体发展;从“删汰繁芜”、提供赏鉴,逐步向探讨规律、适于应用发展。单体总集编纂促进了文体研究的细化深入,开拓了文体研究的创新体式,标志着新兴体类的确立与被认同,是唐宋元文体学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并对明清文体学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格局转型加剧以及中东局势突变,中阿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中国迫切需要通过加强国际传播在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广大民众中增信释疑,掌握舆论主动权。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对阿国际传播渠道,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与不足,如渠道完整但有效性较差、话语内容缺少对共同价值观的培育、舆论领袖建设滞后等,只有解决好传播渠道、话语内容、话语人的问题,中国对阿国际传播才能够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已成为大国间开展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虽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中国与日俱增的政治、经济地位相比并不相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亟待加强。特别是针对阿拉伯国家,由于传播文化的平台和核心文化产品数量少,加之文化产品的供给与阿拉伯受众的需求存在差异,中国文化还没有在阿拉伯国家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对此,中国应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在大力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现当代文化的整理和弘扬,着力加强对阿拉伯受众的研究,促进需求与供给的对接。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对两国绘画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日本从中国学得绘画艺术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自己民族的绘画风格,而中国从中得到是经验和教训。"吸养和寻根"是中国绘画发展的最好途径,日本绘画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增强了我们勇往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建国50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虽然中阿关系在一段时间有过分歧,有过矛盾,但总的来讲,还是向前发展的。尤其是冷战结束后,随着整个世界形势的变化,中阿双方的关系开始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外交的“战略板块”之一,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这与中国经济总量上升趋势的“硬实力”相一致。但一直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世界发生动荡的近三年来,部分阿拉伯国家和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中国相关的外交政策等,还多有龃龉,从而表现出中国整体实力上升时“软实力”的差距。中国亟需加大对阿公共外交的力度以缩小这种差距,尽管中国在此方面已做出了较大努力和较多实践.但其效果同预设目标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尚有很大差距。今后中国对阿公共外交在机制建设、实务办理和技术提升等不同层面都有完善和改进的空间,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分不开的.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的正义事业,赢得了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好感,和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获得了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至1965年,阿拉伯国家占与中国建交的联合国会员国的六分之一,其影响力不容小觑.阿拉伯国家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的立场和态度,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对华的“合法性”认知,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城市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由阿拉伯半岛上的古老城镇发展起来的城市;第二类是由阿拉伯人在军事扩张中建设的军营发展起来的城市;第三类是在阿拉伯人征服地区原有城镇的基础上加以扩建的城市;第四类是阿拉伯人在和平时期兴建的城市。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城市规模较大,城市设施比较齐全,具有浓郁的伊斯兰色彩和独特的阿拉伯风情。  相似文献   

9.
耶路撒冷问题是巴以最终地位谈判中的关键性难题之一。阿拉伯人与耶路撒冷有悠久的历史联系。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及其犹太化举措。阿拉伯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争斗,削弱了阿拉伯方面在对以谈判中的力量,也增加了该问题解决的难度。耶路撒冷问题的最终解决,无法绕过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时期阿拉伯民族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宗教哲学的本体论是其美学观念的逻辑起点。真主安拉是绝对的本体 ,也是美的本原。安拉有目的、有规律地创造万物 ,赋予万物活力和美 ;安拉创造的世界是和谐有序的 ,因而和谐的形式是美的。这种赞赏自然天成之美 ,尊崇自然的生命之美的观念 ,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有天壤之别。同时 ,在对美与丑的判断中 ,不仅突出了形式的因素 ,也融入了伦理道德价值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唐、宋、元三代是中国赋学史上的低潮期,研究赋的学者及其成果均不多,但对赋的认识评价曾出现褒贬两种不同意见。由于唐代科举考试需要,唐宋两代出现过专谈律赋创作声韵格律的赋格书。元代问世的祝尧《古赋辨体》是中国赋学史上一部很有价值的赋学代表著作,该书辨析古赋体制源流、评注历代赋家赋作,值得引起赋学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论秦汉、晋唐、宋元中医发展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医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内容博大精深。秦汉医学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晋唐是中医学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宋金元则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各家纷起,使祖国医学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3.
宋元的啸     
啸在唐代以后仍然有所发展。苏东坡宋代是啸文学的突出代表 ;南宋时社会观念对啸持贬斥态度 ,啸发生转折。之后 ,啸的主体转入民间 ,实用暗号性的啸在社会生活中十分盛行 ,同时唐进入文学作品 ,为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情节和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具有丰富的水资源,鱼虾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在捕捞野生鱼类资源的同时,皖江地区的人工养鱼技术也有发展.随着捕鱼业与养鱼业的发展,渔业在本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不但扩充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成为朝廷的贡鱼区,还有力地促进了本区渔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为元明清以降本区渔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沅水流域的人口分布在先秦已经比较广泛,楚汉时期黔中、武陵郡及其属县的广泛设置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汉代的著籍人口已达二三十万。三国至隋唐时期,沅水流域的人口继续增长,其分布由下游向上游递减。宋朝进一步加大了沅水流域的开发力度,不仅鼎州,而且辰、沅、靖三州人口数量增幅也很大,崇宁年间达到大约五十万人,宋代人口增幅变为由下游向上游逐渐加大。元代,该流域的人口数量增至最高峰。元代以前长时期的户口增长为明清时期沅水流域经济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宋元南戏既反映了古代洛阳的人文实况,又为洛阳增添了文学趣味。在《琵琶记》剧本中,洛阳承担着重要的空间背景任务,是作品安排场次的要点。《破窑记》虽经艺术处理,但作者依然把蒙正觅瓜的地点放在洛阳。宋元戏文佚曲不仅反映出唐宋时期汴、洛之间频繁的社会交往,体现了市民阶层新兴力量的道德追求,而且彰显了洛阳的园林景观之美,其盛况超过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道教史学编纂肇自魏晋,其发展大势,则自隋唐两宋始。此一时期,除教士外,教外士宦亦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史著大幅增加。同时,道教史家打破了魏晋单一的由私家完成的编纂模式,御制、奉敕编次、私家撰修等编纂方式的出现,使史学编纂呈现多元化特征。弘扬道教;维护统治秩序;参与、记录儒释道间的融合与冲突以及促进道教史学的建设,构成其编纂旨趣和目的。隋唐两宋,道教史学编纂渐趋成熟,这种成熟也是中国道教史学迈向繁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陶瓷业空前兴盛的大环境中,作为"广窑"中心的石湾窑得到蓬勃发展,掀起了日用陶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并正式揭开艺术陶生产的大幕.南宋至元,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石湾加速接受北方陶瓷文化的影响,开始仿烧名窑。始终如一的民窑地位使石湾陶艺扎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之中,开始萌发出巧美与实用结合、民俗化、简括传神、浑朴有味等地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宋元话本小说家的地域意识具有热烈、专注、懵懂与肤浅的特点,这是由"说话"的表演方式、市民的需要及其话本小说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与艺术修养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唐宋是中国古典审美高峰期。唐之盛主要表现为各门类古典艺术均衡发展,量与质同时繁荣,唐代审美总体上体现为宏阔张扬,青春壮丽。宋代审美之盛既表现为对唐代审美成果之全面继承,更表现为古典艺术审美形式、趣味、手法之精致化,词即其典型代表,总体审美风格体现为内敛柔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