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高臣 《东岳论丛》2007,28(2):157-160
五四时期的中国,是文化的百家争鸣时代。在百说竞逐的氛围中,中国先进分子之所以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要原因在于:一、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先进分子产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反传统文化倾向和西化思想的三位一体,决定了他们必须要从西方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指导思想;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特点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简化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难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促成中国先进分子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旗手,李大钊、陈独秀二人在分析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如何改变妇女地位、争取妇女权益等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妇女观。他们的妇女观主要表现在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强调妇女经济独立、提倡妇女教育、宣扬新的婚姻观等方面。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掌握得还不够全面、系统以及受家庭时代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两人的妇女观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李大钊的妇女观更具实践性而陈独秀具有"道德本位"的倾向,两人的妇女观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刘翠芬 《阴山学刊》2001,14(3):67-69
"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它之所以能形成大规模的妇女解放思潮,其原因在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推翻封建制度的客观要求."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不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今我国妇女运动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妇女文论是女性文学发生的理论前导 ,对女性文学有多方面的思想指导。“五四”妇女文论的突出特征是鲜明的妇女问题意识 ,明智地把妇女问题视为社会问题 ,男女两性共同的问题 ;妇女是文化的尺度 ,妇女问题说到底还是文化问题。这些认识开启了女性的心智 ,提高了妇女的觉悟 ,使一些知识女性在反封建主义的道路上选择了写作的生存方式。并以文学为中介传播启蒙主义和一切进步文化思想 ,以其所创造的新女性艺术形象具体阐释了妇女学理论 ,并且在妇女学理论与女性文学之间又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张闻天已经开始思考中国社会之根本变革问题。在“五四”的战斗篇章中,他表达了对中国未来政治的深刻思考:一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铲除士大夫阶级”;二是建设民主共和政治,“以国利民福为归”;三是依靠“劳农界人”,以农村为根基“起革命”。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和世界眼光,对百年后当前的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文学阵营的内部差异和前后变化以及与整理国故的关系、多种派别对五四文学史的共同参与等方面展开论述 ,认为反传统只是新文学前驱者的重要特征 ,而非本质特征 ,不能用以概括多元复合的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 ,“全盘反传统主义”更是后人强加于历史的想象 ,而非历史的真相。五四传统文学观的准确表述应该是 :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重新估定传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和形象抒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忠 《云南社会科学》2005,6(1):114-119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肩负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任务,在思想先驱与革命战士的角色选择上,他们大多将角色定位在“人的解放”与“文的解放”上,试图走出一条经由“立人”而“立国”的道路,“自觉”与“浪漫”可以称之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角色的两大基本特征,对应于此,文学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心灵世界也经历一个由高亢到苦闷到孤独的阵痛过程。  相似文献   

8.
与近代相比,“五四”时期对翻译文学价值的认识趋于全面,不仅把它当做望异域世界的窗口,而且视之为思想启蒙的载体、精神沟通的桥梁、救治传统文学观念弊病的良药、新文学建设的范型和别致的审美对象。在前驱者看来,文学翻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文学发展具有恒久意义的重要工程。翻译文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天地,促成了白话文学语体的成熟,培养了作家,也哺育了读者,在多种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崔兰平 《北方论丛》2005,(2):111-114
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关注人的发展。五四新化运动的目标之一是塑造“新人”。妇女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重视。五四先进分子认为妇女发展关系着政治、经济、化的发展。他们期盼提高妇女素质、增强妇女能力。他们还主张融妇女发展于社会发展之中。启示是:妇女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沈从文的文学创作理论受到争议,笔者通过悉心研究,试图全面深刻地揭示这一时期沈从文的创作思想的实质。而且,只有深层次地了解“五四”特定时期沈从文的创作思想,才能更好地理解沈从文一生的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宣扬独立、自由、平等、民治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人权思想 ,并带有个人功利主义的色彩 ;五四运动克服新文化运动时期人权思想和当时的政治斗争、群众运动联系不紧密的偏向 ,发展成为中国人民伟大的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权的人权实践 ;五四运动后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阶段 ,由学习西方到认清其资产阶级人权的虚伪性 ,逐步树立了劳工阶级的、集体主义的人权观 ,并正确地揭示了中国享有国家主权、人民享有真正人权的必由之路 ,从而使五四时期的人权思想经历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演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存在着浓厚的民粹主义倾向,并在五四时期得到集中体现。五四时期的民粹主义,除了揭露资本主义罪恶并主张中国走非资本主义前途外,主要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劳动主义的兴起及对劳动、劳工的推崇;二是平民主义思潮兴起及对民众力量的重视;三是呼吁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民间去;四是对知识及知识分子的贬低,反智主义萌动。民粹主义倾向与启蒙主义的内在冲突,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其逐渐偏离了启蒙轨道,走向了后五四时代的平民主义激进之路。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的继续,但其斗争的坚决性与彻底性超过了前两个时期,并为妇女的真正解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科学中国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传统的批判和启迪国民心智过程中,科学扮演了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同时,科学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里不仅催促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广大中华儿女积极探讨中国社会的未来,而且扫清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想道路障碍。五四时期的一系列科学中国化运动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的探索。为进一步厘清早期马克思主义与科学的关系,有必要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五四时期戴季陶的反帝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河 《北方论丛》2001,1(6):90-93
五四时期,尚是一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戴季陶,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深刻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并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的批判,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较为进步的思想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社会文化不是一般泛泛的概念,而是一个特定的学术概念.五四时期是社会文化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发生变化的具体内容丰富多彩.本文截取婚姻、家庭、女性、性伦方面的几个重点问题作为阐述的对象,以反衬五四时期社会文化演变的缘由、特质、意义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伟大转折时期。科学是引导这场转折的伟大旗帜之一,近代西学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引入,新型的知识分子群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科学思潮的勃起,均对20世纪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些充分说明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的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颜进 《云梦学刊》2005,26(4):81-83
进化论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有力理论工具。它在新文学运动的三个阶段过程中,始终作为一种理论武器,推动着“五四”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五四时期社团繁荣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的时期,各种社团组织林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团繁荣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人们对辛亥革命以来封建复古思想逆流的憎恶和对军阀政治的失望,产生了重新探索国家民族命运的心理动机;其次,新文化运动的勃兴和发展促进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他们发出了改造社会的强烈呼声;再次,当时的中国正是历史转型时期,政治救亡和思想启蒙复杂交错,使人们感到只有呐喊与行动并行,才能产生效力;最后,北京大学的社团和学术活动则起到了直接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由于西方新史学思潮的传播和日益高涨的革命浪潮的影响,民族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研究成果成批涌现,而且在新的历史观指导下,其研究领域大为拓宽,成果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平等民族观逐步成为当时许多学人的共识,蒙元史学、清史学、西夏史学等的兴起即是标志。这一时期的民族史研究虽远未达到科学性与系统性的高度,但对推动我国民族史研究向客观性方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