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是对历史规律的宿命论式的顺从或浪漫的理想化,它只是对人类历史规律的应有感受。从社会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主观确信,并作为实践指南;从人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信仰指人们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状态的主观确信,并作为实践指南。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历史发展终极状态的图景的描述和向往。作为信以为真的一种样式和实践悬设,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人本性、批判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传入中国,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且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信仰。这其中除去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魅力和中国社会的客观需要,重要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之处。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探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信仰的文化和民族心理根基的原因,旨在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面对中国革命严峻的现实挑战,毛泽东引导人们培育以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宇宙观、坚定“两步走”发展目标、坚守人民至上根本信念、争取个人解放的价值追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信仰的形成得益于毛泽东围绕“知、情、意、行”深入推进信仰教育,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强化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奋斗的革命意志、让中国共产党带头践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前仍要继续夯实信仰的理论之基、增强信仰的人格感召、强化信仰的行动伟力。  相似文献   

4.
用理性的思维解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我们认清其具有超越性、现实性、科学性以及崇高性等本质特征。用理性的思维审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我们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敢于同各种思想进行交锋;还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用理性的思维关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要信任中国共产党;其次,要将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者区别开来;最后,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倡导以实践的、科学的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它既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个人信仰,具有科学性、人类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等特征。针对一些学者质疑马克思主义信仰概念的有效性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存在是一种历史事实,我们应当从整体性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不能以宗教信仰的视角去看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下的当代中国人,面临一种非常矛盾的生存境遇和道德困境。昔日作为中国人民间信仰的"天地君亲师",是对中国人文理性儒教的高度概括和精炼表达,也是中国百姓之终极关怀的具体表达形式。"天地君亲师"是一个以天(神)为统摄、以血缘孝亲家庭为基础、以大地自然为家园、以祖国社群团体为依归、以尊师弘道、文化守护为己任的,作为公民个人信仰和道德实践的基础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现实的、崇高的信仰,是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处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双重境况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严重的挑战。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而是我们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科学理论和科学信仰的统一。今天强调信仰重建,旨在反思我们以往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失误。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精神信仰底蕴,以达成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铸。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下的当代中国人,面临一种非常矛盾的生存境遇和道德困境。昔日作为中国人民间信仰的“天地君亲师”,是对中国人文理性儒教的高度概括和精炼表达,也是中国百姓之终极关怀的具体表达形式。“天地君亲师”是一个以天(神)为统摄、以血缘孝亲家庭为基础、以大地自然为家园、以祖国社群团体为依归、以尊师弘道、文化守护为己任的,作为公民个人信仰和道德实践的基础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部分共产党员信仰"法轮功"邪教,说明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只是信仰,而必须信服,并转化为人的信念.因为信仰容易改变,而信服了的东西才能转化成人的世界观,即坚定的信念.马克思主义不需要信仰;以前强调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对马克思主义由信仰变为信念,关键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和新中国的不懈追求。6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结合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与推进事业发展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1.
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生成的思想背景,主要包含有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社会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青年恩格斯、赫斯—蒲鲁东的社会主义批判理论的印记;同时还与马克思当时的共产主义学说和劳动伦理观紧密关联。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的内涵,一是马克思从科学与社会(人)的关系方面,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工业史的伦理功能———在确证人的本质力量过程中的作用;二是马克思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方面,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工业的科学伦理价值;三是马克思阐述了科学活动的社会伦理本性。青年马克思科学伦理观对于科学迅猛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的当代仍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和科学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试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马克思实践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并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阐述的实践观点进行阐述,指出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为当代中国人理解宗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如果我们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宗教鸦片论"进行一番重新的认识与讨论,我们则可以发现,马克思提出的"宗教是鸦片"的观点,其真实的意义则是在于强调宗教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宗教社会论"。它说明,宗教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迁,随着社会问题的改变而改变。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得以科学实践的基本主题,其目的应是把宗教信仰转换为宗教的社会服务和信仰的社会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必须首先弄清楚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而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首先来自于马克思。理解和把握本真的马克思是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内涵的逻辑基点。理解和把握本真的马克思必须走进马克思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从中概括凝练出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本质内涵,并启迪我们更好地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在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家庭学说详细体现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尤其以恩格斯的婚姻家庭思想为核心。马克思、恩格斯与黑格尔在婚姻观方面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黑格尔的婚姻理论为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研究婚姻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婚姻做出新的界定,超越性地阐释了婚姻的缔结基础、实现形式和属性三种婚姻要素。这种理论上的飞越,旨在消除婚姻对妇女的束缚,以此把妇女从病态的婚姻中解放出来,再一次映射出马克思毕生追求人类解放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6.
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科学技术的本质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邓小平、江泽民对此都提出过在本质上一致而又各具时代特征的科学命题。这些命题既保持着一种前后一致、继往开来的认识关系 ,又是理论与实践双重创新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困境及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哲学课遭遇冷遇和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原因,以及教材本身方面的因素等.要摆脱这种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坚信其科学性,这是哲学教学改革的原则;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加强与现代西方文化、哲学的对话和交流;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关注、吸纳科学的最新成就;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关注现时代的问题;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将秦至清的中国社会形态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认作“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结论。然而,通观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马克思反对将西欧历史模式作为普世规则套用于东方国家,认为中古世界是多途演进的,决非单线直进。马克思尖锐批评滥用“封建”,认为非贵族式土地所有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封建主义不相兼容。以马克思论封建的逻辑推断,周秦以下中国社会形态不宜被称作“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社会科学的观点,范式转换的存在与完成,是一门学科成立与发展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是由马克思本人创立的,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形态或原生态,后来被斯大林创立的"教科书哲学"所湮没,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的中青年哲学学者群所恢复与弘扬.目前在范式转换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范式转换成就是通过对"教科书哲学"、经济学的范式创新以及经济哲学自身已经形成的范式创新共识三个方面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包容性发展"思想涵盖人的合理需要思想、公平思想、济贫助困思想、保险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走"包容性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践行"包容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这些思想为指导,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合理需要,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并为人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同时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