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斯佳丽形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方面论述《飘》的主人公斯佳丽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包括:一、斯佳丽身处逆境而不沉沦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二、斯佳丽与阿希礼的爱情体现了她对爱的执着追求和对所爱的人作出无私和善良的牺牲;三、制作“漂亮衣服”反追求“安全之地”的象征意义是体现斯佳丽形象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斯佳丽的生活历程很大程度上是为其所生存的环境所塑造而成的。她在时代的大变迁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其性格和行事方式。从本质上看,她是一个不断求索与进取的形象,在新旧交替的时代里发展出新的人生,但同时,她为达目的也时常不择手段,从而导致其精神生活某种形式上的崩塌,所以,综合起来,她是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典型代表,有着浓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发表过的唯一长篇小说就是<飘>,作者通过描写斯佳丽的生命历程和爱情生活,构建了她的独特性格--她的叛逆的个性,这种性格给每个读过<飘>的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斯佳丽的叛逆的个性:即她的语言、行为、心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位。她在追求金钱、爱情和生存方面无望的挣扎,最后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曾为了金钱、爱情和生存痛苦的追求,但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她们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中同样有对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的追逐,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这场追逐之中,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她们追逐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曹七巧和斯佳丽的悲剧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笔下塑造了许多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就是其中一位。她在追求金钱、爱情和生存方面无望的挣扎,最后沦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而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也曾为了金钱、爱情和生存痛苦的追求,但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她们同样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生命中同样有对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的追逐,却都不同程度地迷失在这场追逐之中,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本文试图从她们追逐财物欲、情爱欲和生存欲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曹七巧和斯佳丽的悲剧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主人公斯佳丽身上表现出来的叛逆性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显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和对自主权的追求。在战前、战时和战后,斯佳丽女性意识的体现都充分揭示了其不屈不挠、勇敢坚强、不轻易认输的性格。战前,斯佳丽抛弃了传统淑女应有的礼节和矜持,敢爱敢恨,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女性意识有所体现;战争期间为了生存,她摒弃了贵族小姐的娇气和风度,勇敢地担当起保护家人的职责:战后又勇敢地冲破女性身上的种种枷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以斯佳丽的人生经历作为红线,对其从开始的单纯,虚荣,到后来的面对生活困难时表现出的坚毅、执着等复杂的形象魅力展开分析,她的独立,有责任心、永不放弃的精神,成为我们面对困难挫折时的积极向导。作为现代女性,我们对待生活应持更加积极的态度,向斯佳丽学习,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美国文学经典《飘》以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用现实主义的叙事策略讲述了战争和工业化的压力下,女主人公斯佳丽从"真女性"跃身变为"新女性"的过程。畜奴制的美国南方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社会道德和伦理要求女性作为男人的从属,而战争给了这个国家重新确立一切价值和道德标准的契机,也给女性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男权社会道德观受到了挑战。斯佳丽的悲剧性结局是她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生存现实的夹缝中无所适从的具体表现。战争使南方人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坍塌。但他们从未放弃过他们传统中最宝贵的部分:勇气,正义和责任感,也从未放弃过传统伦理道德的寻找和回归。  相似文献   

9.
童话这一儿童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类,将内涵丰富、颇具神秘感的“女巫”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女巫形象在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其形象特质开始由邪恶转向了善良,呈现出了“恶女巫”、“中性女巫”和“好女巫”的阶段性变化。童话中女巫形象的变化也预示着传统童话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巴金笔下的曾树生,是作者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寒夜》中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女知识分子形象。作者对曾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描写,尤其是对其心底个性特征的挖掘是十分成功的。从全书总的设计来看,曾树生这个女主人公爱热闹、爱过热情的生活但并不放荡,她追求幸福自由但并不象“五四”式的女性狂热于“个性解放”,她善良但并不惜守“三从四德”,她既有中国妇女的一些传统道德,又带有新时代女性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她又有缺点,爱虚荣、好打扮等,这些都是曾树生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些思维活动的表层现象的…  相似文献   

11.
阴霾天空下的向日葵——东北女作家的隐喻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性进行隐喻性书写是中国文学传统之一。在形形色色的对女性的隐喻中,写作者始终把女性置于男性的价值建构之中,体现出男性文化的规范与品位。东北女作家在对自我的隐喻中打破了把女性与自我隔离开来的传统的隐喻形式,返回女性本位立场,从而照亮了被遮蔽几千年的女性体验。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文学中莎菲、白流苏和林道静三个女性形象的生存背景、性格内涵及命运道路表现迥异,然而这三个人物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女性话语流变史中具有承接、对应和比照的互文关系,白流苏和林道静在个人主义的反叛道路上均是莎菲的延续,同时这两个形象又分别展示了女奴时代终结后女性道路的两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40年代 ,男、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是两种文本、两种声音。同是女性对个人的坚执 ,男作家看来是自私、残忍 ,女作家看来则为对自我的尊重 ,对自由的尊重 ;同是女性对欲望的狂炽 ,男作家看来是淫荡 ,女作家看来则是自我生命成熟的标志 ,自我生命意识的张扬。男作家看来 ,如此 ,女性解放走上了反面 ,女作家看来 ,如此仍不够 ,仍不足以撼动男性中心世界的根基 ;男作家的创作有一股郁结之气 ,女作家创作则让人感到世界荒凉。对于人们进一步思考男权社会里女性处境、地位和命运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简论西方女学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变迁与西方女学的传入密切相关。以西方女学的传入为视点 ,不仅梳理出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西方女学传入的肇端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孕育、西方女学制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学的兴起、西方女权思想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男女同学教育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而且对每个阶段西方女学传入的特点及其意义进行了总体的把握 ,进而展示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保留了《水浒传》中潘金莲淫妇、恶妇的一面,同时由于劝诫世人的目的,将潘金莲淫妇、恶妇色彩大大加强了。但是作者改写潘金莲时态度又是复杂的,不惟对她给予了一定的理解,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把她美化成颇能赏心悦目的"佳人",从而在某些地方造成潘金莲身上"佳人"和"恶妇"的对立,多情和淫荡的分裂。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学史中,冰心与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淑女"和"俗女"的对照,虽泾渭分明,却都基于作者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对世间百态的洞察。她们殊途同归,奠定了现代意义上女性写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妇女冲出家庭,走向社会是妇女解放的重要表现。今天,妇女在社会领域已享有与男子基本平等的权利,但在家庭中她们并没有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家务劳动仍由其无偿承担。这样她们承担了双重工作,使其解放从一定意义上成为形式符号。本文试从法律与社会的视角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旨在找出一个最佳结合点,呼唤立法充分切实保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从立法上保障妇女婚姻家庭权益。  相似文献   

18.
从女人如何变疯癫这一视角探寻女性身份的迷失。在父权文化和菲勒斯中心主义社会,女人的疯癫与女性身份的迷失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对伯莎·梅森疯癫的剖析,探寻女性身份迷失之谜。伯莎·梅森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的人物,是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原配妻子。作者力图通过分析这个角色的社会背景及其被扭曲的他者形象,展示其被边缘化的轨迹。从这个边缘和失语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出男权社会对女人的歧视和迫害,使人们对女性身份的迷失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从而解构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性别批评入手,通过对尤金·奥尼尔晚期的两部经典剧作<漫漫长日入夜行>和<月照不幸人>中女性人物的分析,说明在表现女性时,奥尼尔能够勾画出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性别角色规范与建构下的不同反应,形象地再现女性的压抑、挫折以及她们破碎的痛苦心理,反映她们作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的苦难处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妇女失业状况令人担忧 ,给妇女自身及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 ,积极寻求对策 ,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