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文学者的特质和禀赋决定了梁启超对科学的阐扬毫无例外走的是文化路径,其意义广泛而深远。弘扬科学的"形而上学",促进了近代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植入了科学理性。坚持科学的实践理性,为近代中国文化成功转型提供了现实理性思考:崇尚科学但坚决反对科学主义,倡导西学但坚决反对西化,弘扬科学价值但又把它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站在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反思科学理性,为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密不可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当时科学最高成就的总结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果”,“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当作科学来对待。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science of Marxism),才能坚持科学马克思主义(scientific Marxism)。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人文主义文化取向及其教育目的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人文主义文化取向综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合理内核,体现了时代精神,代表了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对教育目的观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把科学教育视为基础,把人文教育视为导向,把"四个学会"视为终极目标.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以及形成相应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养成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科学创新必然会受到不同文化模式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强烈影响。由于中西方科学是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科学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一枝独秀,其原因就在于其文化基因的独特性。分析文化因素对科学创新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争取早日在科学技术方面赶上西方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萨本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成绩斐然.他提出的科学观,正确阐明了科学的基础与起源、分支与分类、转化与应用、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特别是提出"三步走"的科学方法论,系统论述了科学研究从搜集事实到科学解释、再到确立定律的全部过程,为达到"为着后代"的科学目的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阅读,梳理出他们对科学观的论述,分析这些论述,得出科技是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动力和源泉.他们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的思想,对于我们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创新性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领导就是领导者的主观指导要符合客观实际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以取得最佳领导效能。树立科学领导观必须坚持职权、责任和服务的统一 ,坚持权力与真理的统一。立身、处事和为人是科学领导观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现代数学教学观的转变表现为数学教学由注重学生的"外显变化"转向注重学生的"内隐变化",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由"强调结果"转向"强调过程与方法",数学教学方式由"单纯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师生共同合作",数学教学模式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现代数学教学观的发展创新,数学教学要注重应用与创新,重视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渗透人文教育,注重数学交流。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作为20世纪下半叶兴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的发展时逢科学技术进程的历史转折点,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性别视角对现代科学做了全面的反思,体现出女性主义独特的科学观。文章尝试着对女性主义科学的兴起背景和主要特征进行探讨,并对此做出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协和传统中的科学育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科学的发源地之一,自建校以来在长期的教育、科研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科学育人观为指导思想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医学界众多领军人物。科学育人观是协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总结、研讨这一优良传统,对于未来中国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技与文化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向人们展示了科技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科学技术在人们摆脱贫困、改善生存条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科学技术使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发生了全面变革;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主体意识;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受制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要促进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确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论: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真理的文化价值取向;强化科技意识,坚持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确立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任何科技创新都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都打上了它所处的特有的文化时空的烙印。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既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科技创新的凝聚作用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驱动作用上。因此,有必要构建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健康、有序、和谐与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不确定性的约束下,科技创新从个体走向群体,从经济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从科技创新文化中可以透视出主体文化、组织文化和社会文化三个层面的内涵。科技创新主体文化突出地体现为科技创新精神,包括科学精神、社会精神与人文精神三个方面。科技创新组织文化在于通过创新资源整合而表现出来的共生文化,包括共同价值观、组织秩序和风险分摊三个方面。科技创新社会文化是科技创新与社会文化互动的结果,有观念情结、需求享受、规范秩序、风险共担和人的发展五个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无论是作为"精确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还是作为"人们运用独特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探索自然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它都属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价值导向作用;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为科学创新提供方法;三、能够对科学精神的形成起到制约作用。因此,要提高我国的科学水平,就必须改善和优化现有的文化土壤,使之更加适宜科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财务文化与财务文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隶属于“企业文化”中的“财务文化”,既具备“文化”的一般属性,又具有在企业财务中的特殊属性。近年来,“财务文化”及“财务文化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随着“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提出,企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财务文化”必将对企业财务目标、财务战略、财务制度、财务方法带来深刻影响。同时,随着对“财务文化”研究的深入,传统的财务学科体系也将发生动摇,涵盖“技术”和“文化”的“双翼财务学”将会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是当前文化学研究与建设中的热点,但目前学术界大多从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文章在叙述两种文化分裂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它们分裂的原因,旨在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与创新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任务,同时还肩负着建设创新型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大学开展创新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开展创新教育,发展创新文化是关键,要在大学树立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开展创新教育,重在教育创新,要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培养,组织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9.
再论科学对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远古和古代社会没有科学 ,文化因其中没有要素也不成为系统 ,二者处于原始的混沌之中。近代之后科学兴起 ,科学要素从原始的混沌中独立出来 ,科学促使传统文化脱域和诱导形成现代文化 ,进而推动现代文化走向自我否定而形成后现代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 ,科学要素与文化系统将融为一体而走向新的混沌。  相似文献   

20.
创新文化与企业创新价值观的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指开辟人类所未曾有过的、能够充分体现乃至提高人类本质力量的任何事业,是包括创意、创作、创造、创制和创势在内的动态系统。文化是人对环境挑战所作的应战,包括应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在应战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在应战结果中充分显示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创新文化的特质,在于必须全面调动人的应战手段并辩证地加以运用,全面培育和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以及在此基础上促成某种新事物的出现。塑造企业创新价值观,要下工夫培育和贯彻七种意识:信念、实干、集成、奉献、竞争、超前、宽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